分享

明德元年七月的“大蜀通寶”纪念币

 天府源泉 2023-02-24 发布于四川

  一枚古钱币,正面是“大蜀通寶”四字,背面素背,但好不宁叮地在地章穿口左右侧凹刻了“明德元年七月”六个字。这六字有点蹊跷,阴刻,“明”字的日旁特别深,其他的深度相当。

      是钱币铸造好后刻的,还是在铸模上事先刻好阳文再铸造的?似乎成秘!

      但眼见六字的安凹陷处的包浆色泽已与钱币成一体,似乎又不像是钱币铸造后刻的。

      无论是啥情况,这“明德元年七月”六字恰好与一段历史重合,而这绝对不是偶然!

     有史为证:明德(934年正月-937年)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年号,共计4年。明德发生时间934年4月 至 937年“明德元年七月”(934年)恰好是后主高祖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后蜀登基之年。

      但在明德元年(934)六月,张虔钊、孙汉韶抵达成都。孟知祥非常高兴,在宫中设宴招待,却在酒席间突然发病。此后,孟知祥正式立儿子孟昶为皇太子,命其出来处理事务。一个月后,孟知祥就病逝,庙号高祖,葬于和陵,太子孟昶继位为后主。所以,“明德元年七月”恰好是孟昶继位为后主之时!

      这就怪了,难不成此钱是一枚纪念币,纪念后蜀后主皇帝孟昶继位登基?如果真是的,那这枚“大蜀通寶”来头不小!它可能是孟昶皇帝亲持,或皇帝赠其至亲亲持,或皇帝赠宫内其他人亲持!从公元937年起至今,已有1086年,这枚铜钱能保存到今日这副模样,它何等幸运?何等珍稀?!真像待考,我们先不表。回过来说说历史和这枚“大蜀通寶”钱。

      一, 五代十国,前后蜀及大蜀国的末代皇帝孟昶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由此,对于前蜀和后蜀来说,都以蜀作为国号。

     前蜀和后蜀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两个割据势力都定都成都,并且疆域都包含今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更为关键的是,后蜀的建立,实际上和前蜀的灭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直接参与了后唐消灭前蜀的战役。

      前蜀(公元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鼎盛时期,前蜀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经两位皇帝,共存在十八年。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但前蜀灭亡之后,后唐接着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于兵变中被杀,平定前蜀的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在此背景下,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遂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绝与后唐的隶属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后唐并没有真正平定蜀地,因为后唐虽然消灭了前蜀,却对取而代之的后蜀无能为力。对于建立后蜀的孟知祥来说,效仿前蜀割据一隅,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明德元年七月,孟知祥去世, 孟昶继位。

      孟昶(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本名孟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冈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在位)。

      根据《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记载,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到了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平定下去。由此,对于后蜀来说,其历史最终在公元966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大蜀通寶”钱是中国古泉百名珍品之一

      目前泉界普遍认为这是后蜀铸币,彭信威先生说十国时期似乎有以国名为钱名的风气。记有,后蜀的“大蜀通宝”,齐国的“大齐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等等。有可能在建设政权的时候这个年号还没有确定,就用了国号直接铸造,也有可能是小国年号改了就再次铸币。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明德”年间(公元934~937)铸有“大蜀”为国号滴小平钱,存世罕见。蜀地历来就为兵家长争之地。其铸币可追溯的战国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也有铸币,汉到三国的历史朝代更替期铸币更是不断。尤以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军政割地而居,各自铸币,今考之极其繁复,铜、铁、铅质参差不齐。这时蜀地铸币以“大蜀通宝”为代表。

    “大蜀通宝”是一枚罕见的古币。

     据《古钱大辞典》中认为,“大蜀通宝”为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在位所铸。

     《历代古钱图说》中标明民国时期曾有3枚“大蜀通宝”现世,分别被3名古币专家收藏,后3人过世,古币下落不明。经查阅,“大蜀通宝”位列“中国古泉百名珍品”五十名以前。

三、关于这枚背面阴刻“明德元年七月”大蜀通宝钱的数据和猜测

    1、藏品的数据及状态





  径32.1mm,厚2.3mm穿口7.4mm,内廓1.2mm,外缘3m猜测m字高0.6mm,重量12.52克。

      材料青铜鎏薄金。

      包浆老道,有孔雀蓝,绿色,褐黑色的金黄色等多层次色谱,与钱币底层融合在一起。有少量水银浸晶状体,包浆自然天成。

      内穿廓工整,内穿壁有精修,形成有鱼脊背。

      外轮边精修,手感圆润。

      币文棣书,笔画深峻挺拔。书体与其他大蜀真品相符。

      此币应为开门之品。






2、关于藏品的猜测

     藏品来源,东北古辽国所在地伊春。

     应是传世品流传至今。从“明德元年七月”阴刻字猜测,此币可能是大辽皇室熟坑藏品流传至今。是历史发展的一重要物证。具有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2023年2月24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