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回华州咸中百年记忆

 华州文史荟萃 2023-02-25 发布于北京
永难忘怀的记忆
作者:孙渭川

1960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外地工作。1984年,叶落归根,回归故里。我热爱文史工作,参加过《杨松轩教育文选》、《民盟华县组织简史》、《百年咸林》三部地方史书的编辑工作,写过《古郑文化掠影》、《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等文章。多年的文史工作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犹如极其丰富的地下宝藏,坚持挖掘,就会有熠熠发光的珍宝,呈现于世人面前。
回忆往事,有不少令我永难忘怀。

找回百年记忆
2007年3月17日,是咸中百年校庆纪念日。为了给百年校庆献礼,咸林学校和县政协联合组建写作班子,编写咸中校史《百年咸林》。校史写作班子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袁埔良同志领衔,共六人组成,我亦在其中之列。

《百年咸林》封面
咸林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学校,曾被誉为“陕东最高学府”,是清末民初以杨松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所创办,以魏野畴为代表的先进教师首先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播下革命火种。多年来培养了以杨钟键、吉国桢、杨述祖、潘自力、高克林、钟师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国家民族的精英,为中国革命事业,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咸林中学历史辉煌,文化积淀厚重,展百年历史画卷,再现历史辉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们写作班子的六人,大家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分工负责,共同研究,工作进行的有节有序。我分工负责编写“咸林中学大事记”部分,这部分涉及历史久远,面广,最大难度是历史资料非常匮乏。
文革期间,咸中解放前后的历史档案悉被“红卫兵”小将洗劫一空,荡然无存。加之,许多知情的老前辈都相继离世,困难多多。为获取咸林百年史料,我先后多次跑县档案馆、图书馆、政协、教育局、文化馆、县党史办的资料室,召开各有关方面的谈话会、座谈会,跑西安、渭南,拜访省、市上有关知情人。真可谓“跑断腿,磨破嘴”。细想起来,还是松轩先生帮了大忙。在《先父松轩文集》里,有两篇文章,详尽记述了教高1906-1927年,咸中1916-1927年所有大事,为我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宝贵史料。
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咸中革命风潮云涌,地下党工作异常活跃,国共两党斗争非常激烈,加之又值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进步青年学生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纷纷加入地下党组织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和“华县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救会”)。地下党的力量很强,有很多两党激烈战斗的生动故事。中共县党史办的同志,为我提供了许多详实的史料。文革后,由于时间较近,获取资料较易较多,但仍需反复核实,去伪存真。历经三、四个月时间,终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校史“百年记忆”部分,需要各个时期咸中师生撰写“回忆录”,再现咸中学校各个时期不同的生活风貌。我是解放初入学的咸中学子,对那时的生活比较熟悉,撰写回忆录我应义不容辞,于是我写了“五十年代咸林生活的美好回忆”一文。年逾九旬的阎如礼老先生是位老革命、老党员、离休干部。1937年--1943年在咸中上初中、高中。小学毕业时因家境贫寒已打消了上学的念头。由于咸中实行“工读生”制度,学生可以边工边读,他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他对母校心存感激,由于年事已高,执笔有困难,我为他代笔写了回忆录“难忘的工读生生活”,两篇回忆录都被收录其中。

作者(中)参加咸中百年校庆时与同事合影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悠悠岁月,往事如烟。多少事已慢慢从人们记忆中淡忘、消失。找回那些已被人们渐渐淡忘消失的记忆,对国家社会或许良益多多。
(本文曾收入《陕西省十届政协三亲史料选编下册》一书)
2011年11月20日于华县

图文来源:孙渭川著《渭水微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