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隋唐时期,对梅及梅花的观赏已经兴起,人们开始着眼于梅花的花树形象、花朵颜色及香味、花开节律特征等,由花卉观赏、园林栽培,进而用诗歌、音乐、绘画等手法展现梅花的芳菲美丽。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 南京赏梅,历经千年不衰。南京赏梅的习俗兴于六朝,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春秋时期,在吴王夫差铸剑的冶城(今朝天宫)就曾有梅树种植。到了南朝齐国,著名文学家孔稚珪在此种植大片梅花,使其成为赏梅胜地。直到明朝末年,还有侯方域请友人到冶城道院赏梅的记载。 每年赏梅,也成为了南京人春天的必打卡之选。如今,梅花依然是南京的重要城市形象,南京银行、南京地铁的LOGO都是梅花。我最钟爱之处,还是雨花台的梅岗。 梅岗,位于雨花台后山的东岗,又称梅岭岗。东晋初期胡人南侵,豫章太守梅赜带兵英勇抵抗,屯兵于此。后人为纪念梅将军,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梅岗之名逐渐传开。至明清时已成一片“香雪海”。 梅岗清雅,古林幽僻,一片梅香在后山深处,别有韵味。如今游人常常熙熙攘攘,僻静处也变得喧闹起来,这大概是只有南京人才懂的浪漫,春天定是要去挤一挤这寒梅绽放的时节。 小径拾级而上,两边不时有梅花绽放,高低错落,星星点点,早春的梅花就这样映入眼帘,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绿的如玉,姹紫嫣红,暗香氤氲,共赴一场早春的“梅花盛宴”。 僻静的梅岗,因这一组回廊上的花窗,而韵致不同,成为梅花布景的绝佳范例,辨识度极高。兜兜转转,若隐若现,满园春色便在这方圆的疏影暗香中意境全出,气宇不凡。这组上世纪末才修建的梅岗建筑,由'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廊'四部分组成,堪称是仿古建筑的代表作,曲折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千树梅花完美融合,一步一景,自成一片天下。这两句绝美佳联,出自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梅花堂题的七律诗,道出了梅花清丽俊逸的风格。雨花台梅岗赏梅,回廊衔接,一片香雪海的世界。春天总是最早来到这里,寒意阵阵,梅花早已迫不及待。 细雨霏霏,梅花绽放,又是一年最热闹的梅花季,梅岗一时间挤满了游人,今年尤甚,雨后踩烂了这里的土地。花儿怒放之后,早已耐不住寂寞,悄悄落下,草地上一片落花,零落之美,如此动人。年复一年,我们终究一圈一圈,与参天大树一样,画着属于自己的年轮。生活常常平淡得不断重复,我们却总是在一天天渴望更多,鲜少知足,这大概就是我们常常心忧的缘故。其实细细想来,“日复一日”这个词,浪漫极了,平淡如水的时光里,也流淌着温婉可人的美好。曾经以为是边角料的那些重复日常,最终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紧要的部分。在熟悉中重复,人生得以继续,平庸简单的日子,也是一种岁月静好。每年都会来此十多趟,默默治愈我多年。愿这影影绰绰的梅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