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右左脑运动读书 2023-02-25 发布于湖南
今年年初,定下了读5本书的计划,下定决心读书,一方面是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深感自己思维层次的不足,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感到内心的无知;另一方面,是苦于在文字表达过程中语言干涩,队友多次劝诫要读书。

《人间失格》这本书,本来我并不知道,在书店搜索我准备读的书时,偶然看到,并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然后又在队友的书柜中,一眼瞄到了这本书,于是就顺手拿起来读了。
通读一遍之后,感觉很过瘾,恨不得马上再读一遍。
作者太宰治在全书中,为读者呈现的画面就如同书本封面的颜色那样——灰黑色。
大多数时候,我们描绘这个世界,都是以正面为主,就算是出现了负面的、低级的东西,也都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但在这本书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从一个个经受着遇到的一切苦难的“可怜人”眼中的世界,没有道德的批判,没有正能量世界的对比,似乎人们就是正常在这样一个灰色的世界里生活,规则就是这样,人们也都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办法。
仿佛,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的,所有人都是伪善的。这种格格不入,让人不得不为书中的主人公捏了一把汗,为他们的遭遇感到遗憾,但把书中的每一个令人诧异、令人揪心的场景放到现实的生活中,又似乎都能找到相似的事件。

“人间失格”?
或许这就是人间真实的样子吧。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普通人,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奋力向前,没有很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读完这本书之后,社会中的种种令人不解的事情,仿佛有了答案。
世界就是这样的,只是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而忽视了甚至刻意地去忽视社会中那些丑陋的样子,并嗤之以鼻。
也许,这就是一个只有片面世界观的可怜人的悲哀。
学着去接纳所有的善恶美丑,去亲近它们、拥抱它们,人生或许更加洒脱。
读完这本书,庆幸自己的孩子们还小,还能完完全全地去认识这个世界,或许他们的性格、思维方式还不像我这般固化,能够遇到更加充实的身心体验,而不像我这般,井底之蛙,或许能够往上蹦一点,但也仅仅只能看见比原来稍大一圈的天空。


丑角精神
以“丑角精神”成长起来的阿叶,为了活着忍受一切生活摧残并不作任何抱怨的阿幸,打算与所有女人断绝关系的田岛,为爱的人偷泳裤的咲子,被叫去和流浪汉拍照的太宰......书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十分的颓丧,讲述的是这个世界的反面生活。
为了和他人达成共识,一味屈从对方的要求,刻意丑化自己,为了取悦他人不惜违背自己的意愿,阿叶主动把自己当成丑角坦然面对,但是那些表面阿谀奉承、背地里坏话连篇的仆人、乡亲不也是丑角吗?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是丑角?作者的笔下颇有讽刺意味。
我们常以好人、坏人来评判一个人的品性。但是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吗?或许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呢?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又或者我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吗?当孩子问起什么是好人/坏人时,该如何回答?
我还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

把觉得美的事物原封不动地描绘为美VS沉浸在表现平淡无奇的东西的愉悦中
美好的东西固然值得描述,但是自己所认为的美,就是别人认为的美么?自己认为平淡无奇的东西,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
美好的东西总是能够吸引眼球,但有些美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欣赏大家都认为的美好事物是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或许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癖好,这些可能不被大众所接受,甚至是被主流社会鄙夷的,但如果能让自己获得愉悦,又有什么不可呢?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希望他们有和大众相匹配的审美观,更希望他们能够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思考可能不能大方的拿出来分享,但那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拥有它,并不代表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要忍痛割爱,我们可以在一个隐秘的角落保留它,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创作,并让自己获得愉悦感。
当然,我同时也希望这一切都是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不合法的活动使人心旷神怡VS合法的东西才更为可怕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大家都遵守规则,世界才能正常运转,自己也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但是我深刻地记得小时候躺在别人豌豆地里吃豌豆,然后被追着骂的场景,虽然当时紧张极了、害怕极了,可现在讲起来却有点眉飞色舞。而现在对于各种行业规定、各种社会约束,则感到头痛不已。
大概遵法是日常行为活动的准则,每个人内心深处可能都有一股打破规则的小火苗吧。
我想,但凡是个正常人,这团火都不会熄灭,主要的问题可能是,有些人无法控制内心的小火苗,铤而走险导致引火烧身。
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始终保持独立的思考,保持主观的能动,小心地控制着内心深处的这团小火苗,并让它成为对自己有益的事物。
《人间失格》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话语,似懂非懂间,我有点迷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