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赵记:搜寻刻书家赵熟典史料的一段记录

 东敬后学汲古录 2023-02-25 发布于山西

对于许多襄汾人来说,赵熟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毕竟他已去世二百多年了。一个古人之所以能引发我的持续关注,是因为他的刻书为文化传承和文脉赓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曾想,要是民国时就有本地乡贤把前贤的诗文搜集整理一番,我今天就不会遇到那么多困难。好在有赵氏刻书的存在,太平县诸多前贤的文采风流才不至于销声匿迹。

寻赵记 

——搜寻前贤赵熟典史料的一段记录

东敬后学尚会强

赵熟典(1713—1787),字厚五,号药斋,清代山西太平县赵康镇人。曾任工部虞衡司员外郎,后为赡养母亲而返乡。一生致力于乡邦文献和古籍善本的搜集刻印,有许多刻书存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有《志仁堂诗》。

赵熟典曾参与乾隆版《太平县志》重修工作,列名参订人员之首。人物志说他“耽嗜古籍,不惜重价购之……为诗古文自出杼柚,不屑拾昔人牙慧,远近多传诵焉……父执良友有可传诗文,出赀刊刻,无少吝。”与他的邂逅结缘,对他的逐步认识,也使我开始了地方文化的研究。“邑有贤达,一邑之光。”(赵氏德行碑中语)前贤留给我们的荣光,不该遗忘。后学追寻他的踪迹,义不容辞。

邂逅于探寻之中

多年前,为了搞清楚清代进士王锡韩的生平,我开始查阅《太平县志》,人物志中的记载并没有让我止步。有一条记录引起了我的注意:“王锡韩墓在县西十里贾冈村东南,御史王奂曾志。”王奂曾是谁?如果能找到他给王锡韩撰写的墓志,王锡韩的生平就清楚了。县志记载王奂曾是西曹路村进士,曾任湖广道监察御史,著有《旭华堂文集》。如果这文集有存的话,会不会收录这篇墓志呢?我在网间继续搜寻,幸运的是在哈佛大学中文特藏的网站上看到了赵熟典校刊的《旭华堂文集》,其中果然收录了王锡韩的墓志铭,此外,还有给王锡韩写的一篇祭文。利用空闲我整理了这两篇文字,对我村这位前贤的生平有了进一步了解,真该感谢赵熟典当年的刊刻之功。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留意赵熟典的资料。县志说他刻印了不少书,有文章称他是藏书家,有学者称他是乡邦文献的传播者。想不到我们襄汾还有这样一位关注文化传承的前贤,怀着一种感恩和致敬的心态,我继续在方志和网间跋涉搜寻。他的家族,他的诗文,他的交往,尤其是他的刻书,都成为我关注的所在。

电子版刻书的搜集

借助网络的便捷条件,我先查找赵熟典刻书的留存,各地图书馆竟有不少著录。去实地查阅也不现实,只好寻觅网间能看到的,几年下来,我陆续搜集到的赵氏刻书电子资源有:

襄汾汾城进士王体复的《姑射山人吟稿》,襄汾西曹路进士王奂曾的《旭华堂诗文集》,襄汾孝村举人王玮的《洗桐居士集》,临猗进士卫既齐的《廉立堂文集》,沁县进士吴琠的《思诚堂集》,赵氏好友新绛举人阎廷玠(李毓秀弟子)的《莲峰诗文选》,赵氏好友宁波进士李昌昱的《寄赵集》,宋代王禹偁的《小畜集》,金代泽州李俊民的《庄靖先生集》。

                                                拍卖图

这些电子资源或黑白或彩色,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研究的便利,尤其前三种是襄汾前贤的诗文,借之可以探究地方历史人文,也可以感受前贤的文采风流。其他几种也都有赵熟典撰写的序言或跋文,可以一窥他当年刻书时的心绪。其中《寄赵集》提供了赵熟典家族的许多信息,作者李昌昱是赵氏任职工部时的同僚好友。赵返乡后,二人书信不断,赵就把李寄给他的诗文和书信整理刻印了。其中收有赵母的寿序和墓志,赵妻王氏传和赵的七十寿序等内容。书信计十六封,附有一封赵氏回信和李氏寄给赵熟典儿子赵逢坦的一封信,据信内容可以推知赵熟典家里的一些情况,比如儿子中举,藏书遭火等。

此外,赵氏刻书存世的还有《志仁堂诗》《吴天绮诗集》《山泉吟稿》《柏台集》《爱琴馆集》《松阳抄存》《双忠节传奇》《今文偶抄》《今文粹编》《国朝文会》。其中《国朝文会》计120册,汇集了清代诸多名公大家的文章,应该就是赵氏刻书《廉立堂文集》跋语中提到的“百家文会之举”的成果,台湾的图书馆有存。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则著录了一种赵氏所辑《国朝文会初编》的旧写本,含85家文集。

网间拍卖图

现在我们无法想象,当年赵熟典是在太平县哪个地方刻印的这些书,请了多少刻印工人,花费了多少金子,那些刻版又是怎么消失的。汾阳进士曹学闵是赵熟典京城任官时结交的好友,他曾评价赵熟典的刻书,说可以与毛氏汲古阁刻书相媲美:“每一书出,人争购之,以为毛氏汲古阁之本不是过。”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有赵氏爱日堂所刻《小畜集》的高清图片,让我们可以感受赵氏刻书之精美。

网间拍卖图

家族成员

根据《太平县志》和赵氏刻书《寄赵集》中的相关记载,初步整理赵熟典家族成员如下:

祖父赵抚,字惠公,号韦园。喜读书,曾经理盐务。

父亲赵思植,字培元,号勿庵。拔贡出身,曾任襄垣县教谕15年,后升大同府右卫教授。熟典曾为父刻印《四勿堂诗》《竹窗诗草》《耐寒斋诗》《小堂集杜》,存世不详。

异母弟赵熟则,抱病早逝,妻孙氏。

妻子王氏,进士王奂曾的孙女,继娶文氏(此处依《王恭人传》记载,墓志记载“继娶张氏”)。

五子:道坦、遵坦、逢坦、遇坦,王氏生。达坦,文氏生。赵遇坦是举人,曾任祁县教谕,后升任江西安福、贵州天柱等地知县。

五孙:如锡、如銮、如钧、如镜、如珏。赵如珏,遇坦子,曾任淮南批验厅盐大使。赵如镜,逢坦子,娶北柴富商王协女。拔贡出身,曾任垣曲教谕,升江西永新知县,齿录资料显示他有二子:治衮,治扬,这也是目前所能查到的赵氏曾孙辈后人的唯一记录。

我曾打听赵康村里有无赵熟典的后人,杳无线索。赵家出了一个举人,旗杆院也许是个线索,只是岁月久远,古迹寥落,至今没有一点进展……
《双忠节传奇》影印本

《双忠节传奇》是赵熟典为他父亲赵思植的好友郭宗林刻印的。县志记载郭宗林著有《听雨园杂志》,且收录了他的两首诗作,此外的信息却寥寥。根据赵熟典的序言可知郭氏字号为蓼洲,在科举上不得志,与赵父等朋友互相酬唱,有《听雨园》诗稿。

这本传奇是已故戏曲研究家傅惜华先生1941年于隆福寺的书肆偶然发现的,且是木活字孤本,前些年才由学苑出版社影印出版,收入《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中。珍本丛刊大多是成套的卖,价格上万,无福消受。所幸在孔夫子网上看有单卖的,便买了收录这本传奇的一册。

拿到书的那天很兴奋,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我还能读到襄汾前贤写的传奇故事,这是什么样的机缘啊。之后,我便撰文向家乡人介绍这本湮没无闻的清代传奇。又利用暑假时间,把它初步整理了出来,算是对赵熟典的致敬。

这本传奇剧本分上下卷,共30出,写的是太平县伯虞村毛文龙父子与袁崇焕父女的故事,毕竟是传奇,故事与史实多有不符,然可以感受到古代前贤讲述家乡故事的一番情怀。将来如有高明把这剧本改编,再由我们襄汾人在襄汾大地上唱出来,那将是一件文化传承的大功德。

盐湖区图书馆访书

起初,仅仅在县志上读到汾阳进士曹学闵给赵熟典的诗集《志仁堂诗》写的序,序中云赵氏“平生寡所嗜好,除藏书外,则耽吟诗。”要深入了解赵熟典的人际交往和生命感悟,这诗集无疑是第一手资料。我原以为没有存世的,后来发现南京图书馆和北京的图书馆都有存。因为没有图书馆实地阅览古书的经验,距离又遥远,我便只能在心里留一念想:将来有机会了一定要亲自去实地阅览,哪怕抄录也要把它抄回家。后来,在学苑汲古网站上搜到了北大图书馆藏本的书影,据图可知该书分上下卷,共收录诗作295首,是由赵熟典的两个儿子整理的。


图自“学苑汲古”

某日,又在网间搜寻,发现《运城地区现存集部古籍目录》中有赵氏父子诗集和赵氏刻书《柏台集》的信息,三者均存于盐湖区图书馆,这真是一个大惊喜。赵熟典儿子赵逢坦的《巷南十载吟》,之前一直未见有著录者,以为不存于世了,想不到竟然在运城。这下子离得近了,哪天一定要去访书。恰好,盐湖区图书馆古籍库也对外开放了。

那天,我早早坐了高铁去运城。在盐湖区图书馆吴馆长的热心帮助下,我得以一睹赵氏刻书的风采。《柏台集》中并未发现赵氏的序跋文字,我便把重心放在了《巷南十载吟》上,抄录了一些内容。《志仁堂诗》因为受损而无缘过目,这是稍觉遗憾的。

图自“学苑汲古”
赵药斋诔辞

某日,在孔夫子网上发现了正在进行拍卖的“赵药斋江右诔辞”。药斋是赵熟典的号,怎么是江右(江西)而不是山右(山西)呢?为了一探究竟,也为了将来不留下遗憾,我赶紧联系了卖主,花高价买下了,尽管只有十余个页面。二百三十余年的东西了,不知是怎么流传下来的,许多古物都能使你浮想联翩。

原来赵熟典去世时,小儿子赵遇坦正任江西安福县知县,这是当地士绅和客商为祭奠赵熟典而撰写的诔辞。诔辞也叫诔文,即悼念死者的文章。诔辞远不如墓志详细,但提供了赵熟典的卒年,也记载了一些赵遇坦的德政事迹,也算是难得文献。该诔辞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以进士欧阳新为首的士绅及学子所献,文辞比较典雅。后半部分是以江南朱荣泰为首的客商所献,文辞稍质朴。诔辞后均有列名,末尾页则有赵遇坦的几句附言。

赵遇坦本想带父亲来安福县以便尽孝的,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工作就没有同意。所以,一旦于家信中知道父亲身体违和,他便想请假回家探望。谁知还没能办好手续,就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于是告别了安福县父老,穿着麻衣,跋涉数千里,赶回了家乡赵康镇,和哥哥逢坦一起为父亲办理丧事。 

赵熟典去世后,家乡的人们感念他的功德,特意为他立了德行碑,原碑可能已经不存了,所幸碑文仍存于县志。常村进士戴第业撰写的碑文,他感慨良深:“余于先生之殁,乃今而知先生之不殁也。”《道德经》云:死而不亡者寿。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对赵熟典来说,德功言三者皆有树立,他堪称一位不朽的先贤!

墓志的发现

邂逅赵熟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没想到赵氏刻书那么多,没想到赵氏诗集仍存世,没想到还有诔辞存世。何时能读到他的墓志铭啊?这个念头一直萦绕于心。

去岁年底,于某网站搜索,竟然发现了曹学闵的《紫云山房诗文抄》。之前仅看到过诗抄部分,还在其中寻找曹赵二人交往的诗作,却不曾有得。文抄中会不会有新发现呢?我迫不及待打开网页浏览,目录中除了“志仁堂诗序”(县志有录)和“教授赵培元先生墓表”(《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有录,赵父字培元)外,赫然出现了“工部虞衡司员外郎赵君墓志铭”。

简直不要太高兴!赶紧翻到对应的页面阅读。曹学闵当时退休在家养病,墓志铭是赵逢坦派人带着父亲的行状去汾阳请曹撰写的。墓志对赵的生平大略质朴而叙,并没有期待中的更多信息,倒是提供了赵熟典的准确去世时间: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六日卒于里第,年七十五岁。一直期待的东西终于出现了,总算是圆满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诚哉斯言!

赵熟典一生致力于藏书、刻书,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颇有些书呆子气,但他是一个有志向、有修为、有功于后世的书呆子。正是他这样的“天下必不可少之人”,为文化传承和文脉赓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讲文化自信,赵熟典无疑是襄汾一个很值得挖掘的文化名片。我梦想有一天,我们能够把散落于各地图书馆的赵氏刻书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请回来,或借助影印或借助数字化,或者进一步整理出版,那将是我们后学对赵熟典的最好礼敬。

任重道远,上下求索,吾其勉之!

附记:初稿完成后,蒙陶甫居士过目,提出了宝贵建议,谨此致谢!

赵氏刻书若干书影
苦寻已久终如愿:清代刻书家赵熟典墓志
襄汾刻书家赵熟典德行碑
襄汾赵熟典刻书:《宋王黄州小畜集》
国图古籍藏书印:赵熟典《今文粹编》
襄汾赵氏刻书:进士王奂曾《旭华堂诗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