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备考,古代文学史课本如何选择?

 燕山茶社 2023-02-25 发布于河北

仅以宋代文学绪论为例,我们从章节标题进行直观的比对:

马工程

第一节 宋代社会形态与文化面貌

第二节 两宋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典型特征

第三节 宋代文学精神与宋代文化建构

袁行霈:

文章图片1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发展

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文章图片2

1.整体特点:袁行霈本文学史的特点就如在版权页上“内容简介”所说:“本书倡导文学文本,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而且提供一些辅助资料,如各章之后的“注释”,介绍相关知识和前沿研究。每卷之后有“文学史年表”和“研修书目”。年表建议多次浏览,关注重大历史和文学事件,以及重要作家的更迭状况。“研修书目”,可以作为大家平时阅读或写论文时参考的版本。马工程本文学史没有“注释”和“文学史年表”,有相当于“研修书目”的“阅读书目”,同时该本增加的一个版块,就是每卷之后的“思考题”,有提示重点和考点的作用。

2.知识点呈现:首先,袁行霈本文学史在“节”目下标识主要知识点,正文便如此展开论述,纲举目张,条分缕析。马工程本将知识点揉入论述之中,表面看起来不像袁本那么清晰,似乎不是“背诵考试型”的佳选。

3.前沿热点:袁行霈本在正文中对于文学史的重要论题,往往调和各家、选取较为公认的观点,并且通过“注释”介绍相关的前沿论文和专著;马工程后出,引入一些新颖的观点,但往往与编者的学术背景相关,更偏向一家之谈。如宋元文学第八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的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王培友,其中第四节为“两宋理学诗派与朱熹的诗歌创作”,第285页页下注的参考书目便是王老师《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及其诗学实践研究》,而王老师也是深耕理学诗领域多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宋理学诗研究”。此种撰写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前沿动态,但对于初步了解文学史知识的本科生来说,一些专业的学术术语大量出现,往往需要对学术史和相关理论研究比较熟识,因此挑战也是巨大的。同时,对于将课本奉为圭臬、进行背诵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将一种先锋观点视为主流观点的危险。

4.作品分析:如果说其它条目还各有利弊的话,那么对于作品的艺术分析,马工程则显现出明显的弊端。袁行霈本虽然较多以风格进行概括,但是对于学生快速掌握和区别不同作家的风格,是大有裨益的。在高度概括的风格概念下,学生如果能够结合典型作品,进行细致的体会,有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另外,袁本语言优美,马工程本语言较为质朴,学术用语较多。

5.文学史的细节:马工程课本进一步丰富文学史细节。如第237页介绍“江西诗派”时,指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中的成员二十五名,除黄庭坚外,不厌其烦地列举其中十五人的名字。这对于我们了解江西诗派的规模,是有十分直接的作用。这也是撰写者希望在梳理文学史脉络和逻辑的同时,能够丰富文学史的血肉,力图呈现文学生态。

此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文章图片3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此书提供更多的原典资料。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