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的做人之道,与你的出身地位,都毫无相关。” 一个“人”字,看似简单,一撇一捺,做起来实则不易。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做人无非就这三点:真诚、厚道、知恩图报。 ![]() ![]() 真诚待人 人与人相处,无非就是你假我也假,你真我也真。 虚伪的人说事只用嘴脸行动,而真诚的人做事只会付出真心。 从前,有一个叫孟信的人,他当过官,也曾风光过,后来因为一些事才被免职。 之后,他的日子过得贫困潦倒,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说有点财产的,只有家里的一头病殃殃的老牛。 一天,他的侄子将要把老牛卖掉,好买一些财米油盐回来过日子。 当买牛的人来到登门拜访,与他侄子协商时,恰好碰见归来的孟信。 孟信上下打量一番此人,得知此人是一个买牛的,当场就告诉此人:“一头病牛,不要买。” ![]() 孟信一看此人是个买牛人,当即告诉他:“牛是一头病牛,不要买” 买牛人被孟信的真诚所打动,说:“没关系的,能买到你的牛就行。” 无论买牛人怎么请求,孟信却不愿意卖给他,买牛人不得不作罢。 后来,周文帝得知此事,赞叹孟信为人敦厚,便把召见孟信,赐其官职,直至年老才荣归故里。 人这一生,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言,有的是踏实前行。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以诚待人。 要知道,人若真诚,人生之路无比宽广。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都能受欢迎。 ![]() ![]() 为人厚道 有道是:“大丈夫其厚,不居其薄” 真正有本事的人,做人厚道,为人善良,不会苛刻对人。 北宋时期,有位大臣叫韩琦。他在晚上看书时,傍边有位士兵拿着蜡烛为他照明。 这时,士兵分心看了一眼别的地方,蜡烛没拿稳,不小心就把韩琦的鬓发点着了。而韩琦头也没转,随手就把火给灭掉了。 等韩琦回过神时,发现为自己拿蜡烛照明的士兵已经被人换掉了。 于是,韩琦立即派人去占其回来,他担心仅因为一件小事,就把士兵加以处罚,一定对影响他的将来。 所以,韩琦于心不忍,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毁了那位士兵的仕途,着急地把他叫了回来。 军营中所有士兵听到韩琦是如此包容下属,内心无不感佩,因此军中的士气得以大增。 俗话说得好:“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厚道之人,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当面苛责他人,而是宽容之心给予对方机会,保全别人的颜面。 厚道,不仅是一个人的雅量,更是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 做人厚道,谋事厚道,这样的人往往走得宽阔稳妥。 ![]() ![]() 知恩图报 《增广贤文》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做人,修的就是自己的心,修一颗感恩的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永远不忘。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 当他在桑树下歇息时,正好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人。于是他跑过去询问原因。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赵宣子令下人赏些食物给他,只见那人吃了一半,然后把另外一半留了下来。 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不吃完?” 那人说:“我离开家乡已经有三年之久,许久未知母亲是否健在。刚好此处离家很近,打算回家看望,以及送点食物过去。” 赵宣子听后,劝他把食物吃完,然后令人再给他准备了一份食物,让其好带回给母亲吃。 后来,晋灵公想要杀害赵宣子,便安排甲士埋伏。而那个饿汉突然倒戈,救了赵宣子。 在赵宣子的追问下才得知,原来当年桑树下救了一位饿汉,正是此人。 正如《诗经》所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人这一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别人的恩情。 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人生才会收获幸福。 ![]() ![]() 结语 有这样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最贵的是品行,最好的是良心。” 人这辈子,如果少了真诚,没了厚道,不懂感恩,就算为人再怎么优秀,也很难得到人心。 茫茫人海,这生与你相遇的人有千千万万,而愿意对你掏心掏肺的却寥寥无几。 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铭记在心,真心回应。 学会做人之道,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余生,愿你既能真诚待人,也能被人温柔以待,做个人品爆棚,闪闪发光的人。 *作者:吴糖。一位逆流前行的“喜剧演员”,“脱口秀”的常驻嘉宾,生活上总是疯疯癫癫,时常把自己埋在角落处,人没啥本事,交际能力排前列,此生若有缘,得闲记得一起饮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