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抄错了,古代是这样修改的,现代人怎么办?

 大发菩提之心 2023-02-25 发布于上海


“抄经”体现的是一种专注。一笔一画中,每一个人,从不熟悉,小心翼翼,到运笔自然流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也许其中难免有错漏顿误,但有错必改,逐步的纠正过程,便是对自我心性的纠偏一个过程。

图片

01

人们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一批唐代手抄古籍,它浩如烟海,包含了经、史、子、集等巨量文献资料,至少有3万多册之多,考古专家于是取名“敦煌文书”。

“敦煌文书”成为人们研究唐代政治,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篆云游至敦煌,就被敦煌佛像和壁画所震撼。从此,王圆篆就留在敦煌修行,他清理洞窟佛像和壁画时,在莫高窟中发现了一处藏经洞,报告给了朝廷,但晚清政府却很不以为然。

藏经洞一事却被西方探险家所知,于是他们以低价骗取了藏经洞中的文献古籍。待藏经洞被基本洗劫一空后,当时的文化学者才发现其价值所在,但最后抢救出来的,也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残书烂卷。

专家们经过整理,发现敦煌文书中还有西夏文抄写的佛经。

这些佛经中的一些文字竟然有不少地方存有“改贴”。佛经中为什么会有改贴呢?专家们经过考证,明确这就些改贴正是对写错的文字进行修改之处。

要知道在洛阳纸贵的当时,抄写经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一不小心写错了字,绝不能一撕了之,人们要对错字或者别字进行改贴。

图片

02

在不断的研究中,人们还惊异地发现,专家们还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了三种古人常用的改贴方式:

第一种:贴黄。《石林燕语》中记载,“盖赦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这里说的就是贴黄。

古人取来同样的纸,剪裁下来一小块黏在错字上,最后重新写一遍。这样的方式简便,但费纸。

第二种:改涂。这种方式需要用到铅粉,以毛笔蘸铅粉,然后均匀涂抹到错字上,墨迹干后,再用手将铅粉抹掉,同时也就将墨迹涂掉。但铅粉对人体有害,铅粉涂改的方式虽有,但使用并不普及。

第三种:雌黄。雌黄是一种的矿石,也叫鸡冠石,呈黄色半透明状。用雌黄涂抹掩盖墨迹这是古人最常用的方式。雌黄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因此用雌黄涂抹过的纸张还能长时间保存。

敦煌文书的这些改错,让我们体会到古人对经书抄写的通达,不执着。同时也时刻让我们引以为戒,抄经作事专注,专心,从手脚毛草到内心宁静,其实是人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图片

03

对于抄经中的错漏,僧人们是什么观点?这里整理了一个对现代高僧的采访,可以借鉴。

问:人抄经时,有时候写错,这个如何处理?

高僧:但凡只要是抄经,人没有不可能不犯错。即使在皇家所刻的大藏经或者写本、刻本里面,都有各种各样的错误。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尽量在旁边把它改正,不是说要抄到一字不落,这是一定要校正的。哪里发现有错误,就在旁边圈改一下,并不影响它的恭敬和美观,但是尽量的要做好核对的工作。

问:如果万一有错了,比如修改的那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能随意的插入插出(字)吗?

高僧:敦煌的抄经书中,它会在旁边做一个点的符号,在字的旁边点一下,然后再把正字写在它的旁边,那么看的人就明白说这个字是删掉的。比如还有抄倒了,就会在旁边写一个甲,甲乙丙丁的甲,表示说这个上下要调个个,还是有用一些符号,就可以表示纠正。

问:现在书写时,一错就划一道,可以这样做吗?

高僧:佛法其实是允许大家犯错误的,也允许大家改错。

○ 本文转自罕语经韵,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