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亿女富豪陈丽华:原姓叶赫那拉,比丈夫“唐僧”迟重瑞大11岁

 梦想童年594 2023-02-25 发布于江西

陈丽华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和大家聊一聊清朝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慈禧太后、西太后的家族后人的情况。

在进入正文之前,兰台先要小小的说明一下,在互联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慈禧太后的段子:

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

事实上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因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就出自叶赫那拉氏,是东城贝勒杨吉砮之女。

皇太极称帝后追封了自己母亲为孝慈高皇后。

成为叶赫那拉氏第一位皇后。

之后,康熙帝的惠妃、乾隆帝的舒妃以及慈禧太后、隆裕太后也都是叶赫那拉氏的出身。

慈禧太后

而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八旗通志》记载,慈禧太后的祖先喀山在天命四年,叶赫部还没有灭亡时就主动抛弃叶赫部,带着自己的族人投奔努尔哈赤了,还被努尔哈赤赏了一个“骑都尉”的世职:

喀山,满洲镶蓝旗人 ,世居叶赫苏完地方。天命四年,于叶赫未灭之先,即率族属来归。太祖高皇帝以其智勇,授备御世职(骑都尉)。——《八旗通志·喀山传》

根据《八旗通志》的说法,慈禧太后的祖先事实上是主动当了“二五仔”,抛弃了叶赫部的酋长布扬古,投奔努尔哈赤。

更何况根据《八旗通志》,喀山世代居住在苏完,只不过碰巧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落时,苏完归属于叶赫部管理;事实上慈禧太后这一支和叶赫部酋长家族甚至都不能算同族。

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那拉氏是满洲大姓,“其氏族散居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

这就类似全国姓王的人很多,但是山东“王”和甘肃“王”却没有任何血缘以及宗族关系一样。

好了,科普完毕,接下来兰台为大家介绍慈禧太后的后人情况。

陈丽华

01、

清朝灭亡后,许多满人为了“避祸”,纷纷改成了汉族姓氏。

比如慈禧太后的内侄叶赫那拉·德恒的儿女都改姓了“叶”,还有一部分叶赫那拉氏改姓“那”,比如我国著名歌星那英,她就是叶赫那拉氏。

当然,并不是所有叶赫那拉氏都改姓了叶和那,也有一些叶赫那拉氏改姓了其他汉姓;当然,这些都不是乱改的。

有一些叶赫那拉氏觉得姓“叶”或者姓“那”还是太显眼,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叶赫那拉氏,加之清朝灭亡后,慈禧太后的名声是越来越“臭”,所以有些人可能是为了更加低调,直接改成自己母亲的姓。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陈丽华和慈禧太后祖先都是喀山,只不过慈禧太后是喀山长子那海这一支,而陈丽华属于喀山次子那钦这一支。

但是喀山后人世代联络有亲,交往频繁,甚至有互相过继子嗣的记载;所以从广义上说陈丽华确实也属于慈禧太后的后人。

事实上陈丽华这一支被抬入正黄旗的时间还早于慈禧太后这一支,早在咸丰初年,陈丽华的高祖父就因为军功从镶蓝旗被抬入了正黄旗;而慈禧太后这一支要等到慈禧太后为咸丰帝生了大阿哥(同治帝)之后才被抬旗。

而陈丽华之所以姓陈,根据考证,很可能是陈丽华的父亲在清朝灭亡时随了母姓,而陈丽华的奶奶祖上是八旗汉军,原本姓陈,加入八旗后改为陈佳氏;民国成立后又改回了陈姓。

陈丽华1941年出生在颐和园,不过这不代表她家境很好,相反,代表她家境很差,因为在当时,颐和园算是在北京城外的郊区,如果不是穷到一定程度,老北京人是不会选择在郊区居住的。

陈丽华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算是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而因为新中国义务教育的关系,8岁的陈丽华也终于读书了。

据说陈丽华成绩很好,但是由于父母都不善于经营甚至不善于工作,所以高中没读完,陈丽华就被迫辍学打工了。

关于陈丽华是如何发迹的,媒体的报道是说改革开放后,她通过亲戚关系移居香港,然后她乘着中英谈判后,香港楼市陷入低迷时果断抄底,从而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陈丽华与丈夫迟重瑞

但是民间说法却和媒体报道大相径庭,根据民间说法,陈丽华是靠着“捡漏”赚到了自己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

陈丽华辍学后就成了一名裁缝,并且加入了街道的缝纫社;这种缝纫社算是当时一种特殊的“大集体”,街道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就把那些进不了工厂又不愿意去农村务农的青年按照他们的特长组织起来,比如陈丽华因为平时手工就不错,就进了缝纫社。

但是缝纫社实际上是没有经理的,陈丽华等加入缝纫社的人算是“挂靠“,也可以算是”特殊的个体户”。

陈丽华手艺很好,而且人很讲义气,也很豪爽,甚至能做到为了帮邻居,把自己家的煤气罐借给邻居的事情。

也因为陈丽华这种豪爽性格,使得她认识了许多朋友,改革开放后她通过朋友得知,有一家国营家具厂要低价处理一批明清紫檀、金丝楠木的家具,之所以要处理,是因为十几年前进厂的时候这些家具就多有破损,十几年过去了,家具厂觉得这批当时被放在厂里的破烂家具碍事,就准备处理掉。

这个信息被陈丽华的一个好姐妹知道了,连忙告诉陈丽华。

正好此时陈家在香港的亲戚找上门认亲,并且表示可以让陈丽华移居香港,陈丽华就向这个亲戚借了一笔钱,买下了这个家具厂所有要处理的“破烂”,并且请这个家具厂帮忙修缮,当然是要“修旧如旧”。

家具修好后,陈丽华把这批家具运到了香港,买了一个好价钱,她也因为挣到了第一桶金,所以后来她才能抄底香港楼市。

后来陈丽华在香港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把主要投资目标都放在了内陆,极大的支援了祖国的经济建设。

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腾飞,一段时间内陆也患上了“资金饥渴症”,陈丽华上亿港币投到了内陆,确实很“解渴”,这也是为什么她生意在国内越做越大的原因:

国家是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在关键时刻帮助过国家的人。

陈丽华先后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高端俱乐部——长安俱乐部,李嘉诚、郑裕彤都是理事;之后陈丽华的富华集团进入房地产行业,先后修建了丽苑公寓、丽山大厦、富华园小区等,一跃成为京城一流的高端地产开发商。

随后,陈丽华又拿下金宝街改造项目,将这里打造成了北京最出名的奢侈品一条街,奢侈品牌亦俯拾皆是。

2016年,75岁的陈丽华以505亿财富登顶中国女首富。近几年财富虽略有缩水,仍位列福布斯中国2019最富有女性榜前三

当然,陈丽华让许多女性朋友羡慕的不是她成了女首富,而是她以“二婚女”的身份嫁给了“唐僧”迟重瑞。

杂志报道

02、

陈丽华和迟重瑞是在1988年经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陈丽华已经结束了自己第一段婚姻,正处于单身状态;而迟重瑞先生当时也是单身。

两人都热爱京剧,迟重瑞更是出身京剧世家,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朋友,迟重瑞还和陈丽华唱过几次京剧。

后来陈丽华的朋友看出陈丽华对迟重瑞有好感,于是提出给陈丽华与迟重瑞牵线;陈丽华开始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到不是陈丽华对迟重瑞没有好感,陈丽华对“唐僧”还挺有好感的,她主要顾忌有两点,第一点是自己比迟重瑞大11岁;第二点就是她离过婚,还有孩子,而迟重瑞还没结过婚。

不过在朋友的极力劝说以及撮合之下,陈丽华和迟重瑞都答应先“交往”看看。

交往了一段时间,陈丽华发现迟重瑞和自己在一起时总是小心翼翼的,陈丽华就问迟重瑞为什么要这样?

迟重瑞告诉她,关于两人交往的时候,京剧团都传开了,许多嫉妒迟重瑞的人都说他“吃软饭”、“傍大款”。

陈丽华听完这话很难过,没多久,陈丽华就主动找到迟重瑞要求结婚,陈丽华认为只要两人正式结婚,外面的风言风语自然也就没了。

迟重瑞夫妇

迟重瑞是真心和陈丽华交往,见陈丽华这么坚决,也同意了,两人就这样领了结婚证。

两人领证结婚后先是去南美度蜜月,回到北京后,陈丽华和迟重瑞两口子请了双方的朋友吃饭,在吃饭过程中,陈丽华的闺蜜站出来主动念了一封陈丽华对迟重瑞的告白信,据说写的和琼瑶剧差不多,非常纯情。

迟重瑞自然知道陈丽华并没有写过这封信,等到晚上他问陈丽华为什么要找人读这封信?

陈丽华表示这是她为丈夫“打台面”,要让丈夫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知道,不是迟重瑞“傍大款”,而是她陈丽华苦追迟重瑞。

进入21世纪,迟重润逐渐淡出了荧屏,他在自己妻子陈丽华开办的“紫檀博物馆”当起了副馆长,“紫檀博物馆”接待了许多国内外嘉宾,并且很好的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古代家具的魅力。

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最出色的后人陈丽华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慈禧家世史料——<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再论》,薛柏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陈丽华——“诡计”嫁唐僧的“中国富姐”》,王艳群,《今日南国》杂志;

《中国“紫檀皇后”陈丽华》,王鸿瑞,《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10;

《“唐僧”还俗的幸福生活》,孙杉,《家教指南》200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