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中“黄金屋”如何变成自己的“思想库”?这三种方法教会孩子在思考中阅读|支招

 新用户32182658 2023-02-25 发布于山东

民小编说

很多家长留言说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差,原因在于孩子没有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有质量的阅读,是让自己经历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并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何思考和内化呢?这位老师介绍了深度阅读的三种方法,一起来看——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为什么如此需要阅读?

从知识层面而言,阅读能让你知识渊博,俯仰皆识,写作时思如泉涌,下笔如泼;从思维层面而言,阅读能让你思想深邃,思维敏锐,让你洞察世事,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从性情及见识而言,阅读能让你变得自信、开明、包容,能让你思想开放格局更远。

用正确的方式阅读有益的书籍,才能把书中的“黄金屋”内化成自己大脑和素养里的东西。如何让孩子做到有质量的阅读?这里介绍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主题任务式:在思考中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阅读的关键是让自己经历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在体验和思考中不断内化书中的内容。读书就像进食,如果吃了食物不消化,那它们肯定也不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思考就是消化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真正理解的书才会融化在你的血肉里,体现在你的气质里。

以主题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阅读,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的习惯。

如何完成主题任务式阅读?

第一,写旁批。旁批的对象不限,可以是优美词句、精彩描写、感人情节,也可以是震撼心灵的情怀、引人深思的智语等;旁批的内容也可以自由发散,可概括,可评论,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联系现实,但一定都是自己的思考结果和真情沉淀。这一步,目的是让孩子们真读真思真写,给下一步的深入思考准备足够的素材。

第二,出框思考。打开思路,跳岀这一本书的内容限制,调动自身的阅读积累,从更广阔的角度、跨学科的视野来思考、评价和解读书中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开阔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一位同学熟读“四书”,便从儒家思想入手,从中国人骨子里的“仁义礼智信”来回答了“为什么红星能照耀中国”这个问题,见解深刻。

第三,有层次、有理有据地阐释。如果说阅读内在的体现是内化知识,培养个人思考的能力,那阅读外在的表现,则是看对文本与世界具有怎样的阐释力。阐释,是一个人思想力的集中体现。孩子们在阅读之后,要能够围绕最初开始阅读时提的那个问题,提出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地论证,以培养清晰的条理思维和辩证思维。

第四,质疑探究,批判阅读。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特别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什么地方可以质疑、什么地方无须质疑,这需要反复的训练。若发现了问题,孩子们随后要有对问题的分析与论证,包括构建假说、寻求证据、推出结论、预测后果等。批判性阅读就是要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思考从一维走向多维,从浅表走向深层,从碎片化走向链条化,让他们思维的全部过程得以展现,寻求对书中内容更深层的理解与认知。

图片

研学实践式:在行走中阅读,践行书中智慧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密不可分的,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积极投身到实践当中,很多书中的困惑便迎刃而解,很多粗浅的理解便自然而然变得生动而深刻。

心灵和脚步总有一个在路上。通过研学实践式阅读,希望孩子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把书中的知识学以致用,将书中的思想、智慧、理念以及方式方法等,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在思考与实践中完成灵魂上的一次洗礼。

研学实践式阅读可分三步走:首先深入阅读一本名著或主题系列文章,以此作为思想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其次运用跨学科思维再现文本内容,多层次多维度解读文本;最后最重要的,走出去,在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当中挖掘书中所写,在实践中体会和感受。

以一次“读红色名著,塑红星品格”研学活动为例。孩子们通过“读—画(写)—行”,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红色名著的研学实践阅读。首先,学生先通过主题任务式方法阅读一本红色名著,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难以理解的东西;然后,选择印象最深的人物或情节,或画画,或谱曲,或改写成人物传记,再现阅读时的感受和收获;最后撰写游学计划,走访红色纪念馆和革命遗址,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中深化认识,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红色文化。

读书和远行是一辈子的修行。行走式的研学实践阅读,在真实情境中让本文的内涵映照学生的心灵,并内化为身体里的一部分,确立了阅读中思考、思考中实践的意识,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了最好的作品源于真实的生活,立足于生活理解文本的阅读思想。

自由分享式:在讨论中阅读,激发探索热情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交流和分享是输出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通过阅读、提问、与人交流、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在互动中形成基本社会关系和组织规范。因此,阅读后的交流分享也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个环节。

自由分享式阅读以更自然的方式滋长着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希望孩子们在畅所欲言中碰撞思想、互相启发,在情感的互动中培养协作意识、激发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首先,建立分享的平台。老师可以在班上搭建分享平台,给予学生时间和舞台来分享阅读体会。同学之间也可以自己成立读书小组、读书社团,定期开展读书会。建议大家多通过在集体前的说和表达来分享阅读感受,因为阅读是一个安静的过程,讨论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动起来,头脑风暴,同时锻炼口语表达的胆识和能力。

其次,分享形式自由,鼓励创新和不同观点。个人分享时可以做PPT、制视频、边说边画等,还可以在集体中举行辩论赛,特别鼓励针尖对麦芒的唇枪舌战。除了分享,还要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同学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畅所欲言的氛围,促使同学们去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便是热情参与和严格把关,参与到他们的阅读和讨论中,同时引导好孩子们发言中的价值导向。

最后,形成成果。交流分享结束后,又要让自己静下来思考,将别人零散的观点进行总结整理,与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形成一份读书报告,才算真正将这本书读透读深了。

自由分享式的自在阅读,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每周,孩子们最期待的便是阅读分享课,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而这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和分享平台,给予了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每周阅读课孩子们都有令人欣喜的表现,如今,孩子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思维灵活,口齿清晰,我由衷欣慰。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够思考和交流。有质量的阅读,让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永远保持对世界的敏锐,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丰润动人,情感真挚纯粹,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系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文章作者|滕翠柏
微信编辑|陶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