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经旨传习 2023-02-25 发布于上海

(香港脚系脚气:酒风脚 脚腕疮 脚跟注孔)香港脚之名,始于晋苏敬,上古所无。然其肿痛顽麻,即《经》所谓痹也;纵缓不收,即《经》所谓痿也;甚而气上冲心腹,即《经》所谓厥逆也。病由湿致,或水湿外侵,或水饮内注。其初多寒,止见顽麻,其后湿郁成热,遂为肿痛。湿热蒸发则肿,血气壅滞则痛也。若加以风寒外袭,则热愈不得泄,而痛益甚矣。两脚之气血既壅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宣通,郁而发热;气不宣通则不周于表,故洒洒恶寒,而证类伤寒矣。纵缓不收者,筋得湿热则软而无力也。(凡物之湿热者必软。)甚而上冲者,下不通则反干乎上也。治法须分湿热多寡,湿多热少,则肿甚而痛微;湿少热多,则肿微而痛甚。亦有单湿而无热者,但肿胀而不痛,俗名湿香港脚;单热而无湿者,但热痛而不肿,(甚者枯细。)俗名干香港脚。(虽曰无湿,亦必有老痰恶涎凝聚不散。)(《医碥》

陈临川云∶凡头痛身热,肢节痛,大便秘,或呕逆而脚屈弱者,香港脚也。轻者可与香苏散木瓜槟榔生姜煎服,然后随证治之。要知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脚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顽不知疼痛,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之候。黄帝所谓缓风湿痹是也。顽弱为缓风,疼痛为湿痹。夫妇人香港脚,与丈夫不同。男子则肾脏虚弱,为风湿所乘。女子以胞络气虚,为风毒所搏。是以胞络属于肾也,肾主于腰脚,又肝脾肾三脏经络起于足十趾,若脏腑虚损,则风邪先客于脚,从下而上,动于气,故名香港脚也。此皆由体虚,或当风取凉,或久坐卑湿,或产后劳损,或恚怒悲伤肝,则心气不足,致月候不通。因其虚伤风毒,传入筋骨,则令皮肤不仁,筋骨疼痛,肢体不随,筋脉拘挛,或时冷疼,或发肿满,或两脚痹弱,或举体转筋,目眩心烦,见食呕吐,精神昏愦,肢节烦疼,小便赤黄,大便秘涩。如此证候,其妇人香港脚,疗之与丈夫不同,以其气血不调,胎妊产损伤之。是以疗寡妇及尼与妻外家殊别,即其义也。(《女科证治准绳》

香港脚,壅疾也,多由蕴湿而成,经所谓缓风湿痹也。顽弱为缓风,痛着为湿痹。然有风湿、寒湿、湿热、厥逆、攻注等因。东垣谓南方多感寒湿,北方多伤湿热。《千金方》直谓风毒所中,由坐立湿地,风湿袭入经络皮肉,遂成香港脚,初起甚微,人多不觉,惟猝起脚屈弱,不能动,或肿不肿,或顽痹,或缓纵,或挛急。其发也,身痛壮热,大类伤寒,或小腹不仁,或腹痛下利,或二便秘涩,或忡悸昏愦,呕逆转筋。但病起自脚,或肿满,或枯细,便作香港脚治,勿用伤寒等药。其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肿,顽后三日,令人呕吐,为香港脚入心,死在旦夕。肾乘心,水克火也。丹溪以八味丸山药救之。后人又以浮肿为湿香港脚,当利湿疏风,不肿为干香港脚,当润血清燥,干即热也。治法大要疏通其壅。气滞者,槟苏散四七汤。食滞者,枳黄汤。风胜者,自汗走注,脉浮弦。越婢加白术汤。寒胜者,无汗,挛急掣痛,脉沉涩。酒下牛膝丸。暑胜者,身热渴烦,脉洪数。清暑益气汤。湿胜者,肿痛重着,脉濡细。除湿汤。寒湿胜者,顽弱无力,脉细缓。葫芦巴丸。热甚者,加味苍柏散。肿甚者,胜湿饼子、桑白皮散。香港脚初发,浑身痛,肢节肿,二便秘,先用羌活导滞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除之。风毒甚,头痛身热,肢节痛,或一脚偏软,小续命汤木瓜。三阳经热毒注脚踝,赤肿痛,寒热如疟,败毒散苍术。三阴经寒湿着胫膝,枯瘦色淡,少腹不仁,或腹急痛,上气喘急,八味丸沉香。香港脚入腹,冲胸欲绝,千金半夏汤。入胁作痞,杉木节汤脚气冲心,为火气逆上,金铃子散黄柏,别以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冲心满痛,二便俱阻,沉香导气汤腹胀喘急,苏子降气汤,佐以养正丹。呕逆恶心平胃散木香。腿肚转筋,以蒜擦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其厥气升,湿浊不降,木萸汤。肾气虚,小溲不利,金匮肾气丸。气血虚屈伸不利独活寄生汤羌活续断汤。香港脚走注,痛不可忍,捉虎丹。骨节肿痛,五加皮丸。腿筋不舒,苎根汤。厥气上攻,便秘,三将军丸。腹胀喘急,威灵仙末二钱,酒下。足肿成疮,沈氏香港脚汤。湿疮虫痒,甘蔗渣烧灰,生猪脂捣敷,油纸扎效。注踝成漏,人中白研,敷孔良。(亦有:人中白(脚气成漏孔,水滴之。))此症最忌房室,及一切牛羊鸡鸭鱼肉葱蒜酒面,犯之则成痼疾。

东垣云,香港脚实由水湿,然有二焉。南方卑湿,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此为外感。北方常食膻乳,饮酒太过,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下注,此因内至外者也。香港脚胫肿,是为壅疾,治当疏下,然太过则损脾,不及则病不去。南方多见两足粗大,与疾偕老,初起治宜槟榔汤香苏散。并加槟榔橘皮以宣通其气,不使其壅。壅既成,砭(石针)去恶血,然后服药。

《千金》论云∶香港脚有冷有热不同者,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脾受阳毒,必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

《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药渫洗(xiè ),逼邪入于经络者,皆医之大戒也。(《医碥》云:香港脚忌服补药,禁用汤淋洗。按此为邪气壅实者言,故忌补。又为湿气太盛将欲上冲者言,恐淋洗蒸动其湿,助之升腾也。若湿正沉坠在脚,不能外达,正宜淋洗以导之外出,用防风、荆芥威灵仙草乌川椒白芷乌药苍术紫苏之属,煎汤热洗可也。

《医通》云∶香港脚服补药太过,小便不通者,用姜汁山栀木通赤芍赤茯苓当归甘草梢,不时煎服。香港脚遍身肿满,喘促烦闷者,木通散。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

凡香港脚多从暑湿得之,故肿痛多属湿热,其兼寒兼风,当详春夏病因六淫治之。至于枯细而热者,属阴虚。瘦弱而寒者,属阳虚。当别以本症治之。

香港脚脉候 香港脚之脉,浮弦为风,濡弱为湿。迟涩因寒,洪数热郁。沉伏毒在筋骨,(指下)涩涩不调,毒在血分。夏暑脚膝冷,其脉阳濡阴弱,为湿温。浮大紧駃(kuài 古通“快”,迅疾,及沉细而,皆恶脉。心下急,气喘自汗,脉促短数,呕吐不止者死。(【歌】香港脚多因清湿致,风寒暑挟须分异。浮弦之脉挟于风,濡从湿兮数从暑。挟于寒者脉必迟,得病必从足上起。头痛身热肢节疼,人皆误作伤寒治。但看足膝多不仁,或软或肿或疼痹。呕逆便秘体转筋,胸膈痞满心中悸。此病根从湿上来,治湿当分南北地。)(《类证治裁》

论曰:香港脚大小便不通者,由风湿之气,搏于脚膝,上攻胸腹,胁肋填满,营卫痞隔,三焦之气,升而不降,所以传导变化,皆不能出而大小便不通。盖肾气化,则二阴通,而脚膝者肾之候,今香港脚上攻,则肾气不得化,肾气不化,此大小便所以不通也。

治风毒香港脚,大小便不通。槟榔丸

槟榔(锉) 牵牛子(炒各五两) 木香 肉豆蔻(去壳) 桂(去粗皮) 柏子仁(炒)羌活(去芦头) 芎䓖 当归(切炒) 青橘皮(去白炒)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陈曲(炒三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空心临卧生姜汤下,以利为度,更量虚实加减牵牛子

治男子妇人风毒香港脚,及遍身拘急刺痛,大小便赤涩,不思饮食,呕逆或寒热。桑白皮汤

桑根白皮(锉) 紫苏茎叶 木通(锉) 青橘皮(去白各一两) 荆芥穗 羌活(去芦头)香子根(锉) 干木瓜 独活(各半两) 枳壳(麸炒去瓤二两) 大腹(大者二十枚并子用)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一枣大切,葱白二寸并根,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服。《本草图经》:香子,亦名茴香,《本经》不载所出,今交广诸蕃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蕃舶(海外)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

治脚弱浮肿,大小便赤涩。砂煎丸

砂(半两,研如粉,入后皂荚汁中同煎至一升,下酒五升再煎至一升,下童子小便三升,不住手搅煎至半升住火) 皂荚(十挺,内五挺以水五升浸一宿,去皮,每挺为三截,用生姜五两,取自然汁蘸,炙姜汁尽为度,去子捣,内五挺灰火煨熟,去皮椎碎,于前浸皂荚水中,揉洗,生绢滤去滓,入铛内煎)槟榔(生用)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生用) 地龙(去土炒各一两) 天麻(半两生用)半夏(二两汤洗七遍焙干生用)

上八味。将七味捣罗为末,入砂煎中,于火上搅匀,硬()软得所,取出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稍硬更入熟蜜和丸焙干,用瓷器盛,勿令透气,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男子忽脚膝软,头旋恶心,不思饮食,心间胀满,行履不得,用豆淋酒并童子小便下;男子忽脚膝风痛,行履不得,口干舌涩,只豆淋酒下,并空心、日午两服;男子干香港脚发动,脚膝烦疼,腰脚酸,心躁闷干渴,见粥药皆呕逆,及汗出气喘,此是干香港脚冲心,人多不辨,乃为伤寒候,若见此疾,先取牵牛子一两生用,陈橘皮一钱,同为末,取黑豆二合炒半熟,以童子小便八合浸后,滤去豆,入生姜自然汁二合搅匀,分为三盏,调牵牛橘皮末一钱匕,当日进三服,共六十丸立瘥;男子手脚拘急,背烦疼,身心躁闷,此是风毒欲发,温酒下;男子鼻塞耳聋,腰脚重滞,此是肾脏风毒瓦斯,葱酒下;妇人血气闷乱,刺心欲绝者,煎当归酒下;产后手脚挛急,口干不食,烂研芥子酒下;妇人血海不通,煎红花酒去滓下;妇人血气诸疾,荆芥酒下;妇人血风诸疾,薄荷酒下。有娠妇人不得服。常服通百脉,暖下元,解风结,润身体,畅四肢,坠痰涎,明耳目,更加麝香龙脑为丸,亦妙。(空心、日午、日晚:早、中、晚。)

脚气,脚弱肿,大便赤涩,小便赤少;及男子忽脚膝硬,头旋恶心,不思饮食,心间胀满,行履不得;男子忽脚膝风痛,行履不得,口干舌涩;或男子干脚气发动,脚膝烦疼,腰脚痠,心躁闷,干渴呕逆,汗出气喘,干脚气冲心者;男子风毒欲发,手脚拘急,背烦疼,身心躁闷;男子肾脏风毒气,鼻塞耳聋,腰脚重滞;妇女血气闷乱,刺心欲绝者,产后手脚挛急,口干不食;妇人血不通,血气、血风诸疾。硼砂煎丸方

硼砂半两(研如粉,入后皂荚汁中,同煎至1升,下酒5升,再煎至1升,下童子小便3升,不住手搅至2升,住火),皂荚10挺(将5挺以水5升,浸1宿,去皮,每梃为三截,用生姜5两研自然汁涂,炙至姜汁尽为度,去子捣;另五梃以灰火煅熟,去皮,捶碎,于前浸皂荚水中洗尽,滤去滓,入罐内煎),白附子(生用)1两,地龙(去土,炒)1两,槟榔(生用)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夏2两(汤洗7次,焙干,生用),天麻半两(生用)。

上为末,入硼砂煎中,于火上搅匀,候硬软得所,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稍硬,更入熟蜜和丸,焙干,用瓷器盛,勿令透气。更加麝香、龙脑为丸亦妙。

每服15-20丸,男子忽脚膝硬,头旋恶心,不思饮食,心间胀满,行履不得,空心日午用豆淋酒并童子小便送下;男子忽脚膝风痛,行履不得,口干舌涩,空心、日午用豆淋酒送下;男子干脚气发动,脚膝烦疼,腰脚痠,心躁闷,干渴,见粥药皆呕逆,汗出气喘,皆是干脚气冲心,先取牵牛子1两(生用),陈橘皮1钱,同为末,取黑豆2合(炒半熟,以童子小便8合浸后,滤去豆),入生姜自然汁2合,搅匀分为3盏,每用1盏,调牵牛、橘皮末1钱煎,送服上药20丸,当日进3服;男子风毒欲发,手脚拘急,背烦疼,身心躁闷,温酒送下;男子肾脏风毒气,鼻塞耳聋,腰脚重滞,葱酒送下;妇人血气闷乱,刺心欲绝者,当归酒送下;产后手脚挛急,口干不食,烂研芥子酒送下;妇人血不通,煎红花酒去滓送下;妇人血气诸疾,荆芥酒送下;血风诸疾,薄荷酒送下。有妊妇人不得服。常服通百脉,暖下元,解风脚,润身体,畅四肢,坠痰涎,明耳目。(《普济方》卷二四五

治香港脚肿满,坐卧不得,气上冲心,大小便秘涩。槟榔汤

槟榔(七枚锉) 木香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各二两) 木通(锉) 桑根白皮(炙锉各三两)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牵牛子末一钱匕,搅匀空心服之,大小便通利气快为度。

治香港脚、两胫疼痛肿满,时发寒热,或大便不利,毒瓦斯上攻。独活散

独活(去芦头)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牵牛子(二两微炒)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炒葱酒调下,温蜜汤亦得,日三,不拘时,以利为度。

治香港脚,两胫疼痛肿满,时发寒热,或大小便不利,毒瓦斯上攻。青橘皮丸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木香(各一两) 牵牛子(四两生)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盐汤下,不拘时。

治香港脚,大肠结涩不通。麻仁汤

麻子仁(二合半炒) 升麻(三两) 豉(二两) 射干 大黄(锉炒) 甘草(炙锉各一分半)陈橘皮(汤浸去白 炒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破,煎至八分,去滓下芒硝末半钱匕,更煎一两沸,空腹温服。

治香港脚大便坚硬结涩而不渴。麻仁丸

麻子仁(炒) 芍药(各二两) 枳实(去瓤麸炒)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大黄 锉炒五两?) 厚朴(去皮姜汁炙 二两半?)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日三,渐加至十丸。

润肠通便。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现用于习惯性便秘见有上述症状者。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炙)大黄500克(去皮)厚朴250克(炙,去皮)杏仁250克(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麻仁子丸,别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录于《伤寒论》)

治香港脚大便秘涩。麻仁大黄丸

大麻子仁(二两研) 大黄(五两锉炒)

上二味。先将大黄捣罗为末,入麻子仁研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温酒下,姜汤亦得,日再,以大肠溏滑为度,未瘥加至二十丸,兼消肿下气,破宿癖,疏风壅。

治香港脚心腹妨痛,坐卧不安,大肠涩滞。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洗炒干三分) 鳖甲(去裙 醋炙) 芍药 木香 桂(去粗皮) 桔梗(各一两半)槟榔(剉 三个)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

治香港脚虚肿,小便少。桑楮汤方

桑根白皮 楮白皮(各细锉净洗取一升)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

治香港脚喘急咳嗽,浮肿小肠涩。硝石汤

硝石(研三分) 葶苈(纸上炒二两)

上二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前桑楮枝煎汤下。

治香港脚小便少,四肢肿。黑豆汤

黑豆(一升半淘洗) 槟榔(锉五枚) 桑根白皮(锉炒一升)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连皮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日午近晚各一服,当利小便,即肿气消。

治香港脚臌胀,大小便不通,气急浮肿。鳖甲丸

鳖甲(去裙 醋炙三分) 食茱萸(锉半两) 槟榔(锉一两半) 牵牛子(炒熟三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郁李仁五十颗,水一小盏,研取汁,煎汤下三十丸,以大便通心神快为度,未效加至四十丸。

治香港脚,大小便秘涩不通。牵牛子丸方

黑牵牛(淘洗令净,炊令气透便取出,摊令微冷便杵取末三两) 青橘皮(焙和白用) 陈橘皮(焙和白用) 木通(锉) 桑根白皮(锉炒) 芍药(焙各一两) 栝蒌根(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搜和。杵约三五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茶酒任下。(《圣济总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