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任济舟是乾县大王镇北昌仁家村人,早期同盟会会员,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不仅自己殚精竭虑,还送儿上战场,为革命捐躯。董养国先生访寻乾县民间碑石时中发现其碑石,不忍心其事迹湮没,特此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无数次展开任济舟老前辈碑文拓片,拜读碑文,百感交集,为前辈革命精神所震撼,为前辈革命事迹湮没而扼腕! 任济舟老前辈是我县大王镇北昌仁家村人,生卒年月不详。现在墓碑横卧在北昌仁家村村北小庙东边墙边杂草丛中,此碑是长媳任景蕙率女玉箫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二十日所立。 ![]() 根据碑文记载可知,任老前辈“精通数学,志向不凡,辛丑入痒后闻失败条约成立,义愤填膺,慨然有革命思想,遂与同县吴希真、武功焦易堂、三原于右任诸同志常相往还,商议革命事宜。后以力衰,令其长子致和入靖国军,充任连长,于河南战役殉职,时在民国十一年九月。先生常操地师业,往来陕甘晋冀间,盖阴察山川,密结豪杰,初志未渝也。次子厚禄业农,收获尚足养赡,不幸病夭,家又离析。就俗情论,先生之运谓不享,而就忠孝节义诸大道论之,不有先生之义,则无长子之忠于国,次子之忠于家,并无家妇景蕙之节与孝。合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可以倡风化,励薄俗。” ![]() 任老前辈是我县早期同盟会会员,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不仅自己殚精竭虑,还送儿上战场,为革命捐躯。拳拳报国之志,眷眷爱国之心,令吾辈肃然起敬。饮水思源,何敢忘前辈之丰功伟绩?但令人扼腕的是,浩瀚的县志并无前辈只言片语,前辈之墓碑亦被弃于荒野,何其痛哉!祈愿以后史籍中能有前辈之名与迹,前辈之墓碑亦能庄严树立。 据笔者2022年3月5日访问仁致和族中侄子仁兆平得知:任老前辈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时以术士身份为人看风水作为掩护。任致和在族中排行老二,老三是任兆平之父。致和殉难河南后,族中致和同辈老大和老三用手推硬轱辘小车将其搬回下葬。致和之妻任景慧在致和殉难后一直未改嫁,守寡终生。仁景慧是梁村镇西羊坊人。 仁济舟墓碑倾倒在草丛中。 倾其终生为革命, 展转陕甘晋冀间。 志同道合有三贤, 希真易堂于右任。 体衰初志未曾冥, 送儿致和靖国军。 充任连长殉河南, 一腔热血洒华夏。 先生拳拳报国心, 怎忍墓碑荒草间? 东呼西唤铭前辈, 他日公祭告英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