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上最后一本武侠杂志停刊,我还劲劲儿地写呢……

 牧笔书生 2023-02-25 发布于辽宁

我还在这劲劲儿地写武侠小说,就看见了这条消息,真是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正好这几天听郭德纲的评书,听到他的一个说法(不是原话,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现在美国大片都已经做到那样的地步了,谁还愿意看武侠呢?

这话说得是啊,但也有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大片的特效有独特的优势,但武侠也有无可替代的特点。在我看来,当美国科幻大片从特效上进步的同时,我们的武侠作品没有继续发展,这才是关键。这里我说的还不只是小说,还包括影视剧。

就比如我最近看了2003年版的《天龙八部》,这部电视剧的口碑算是翻拍剧里相当高的了,但在我看来也还是不如TVB版的。有人认为新版更好,理由竟然是“特效比TVB版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当时也是震惊了:这算是理由吗?现在的特效比1986年也强了不知多少倍,谁敢说能拍出比当时更经典的《西游记》出来?

现在很多武侠影视剧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打斗戏不用花时间,搞几个特效、来点慢镜头和快镜头、视角随便转换几下就算打完了。照这么看,拍武侠片连武术指导都用不上了,这还算是武侠片吗?没有精彩的攻防转换,没有一点优美的武功套路,看什么武侠剧呢?

别说现在的武侠作品了,就连大名鼎鼎的古龙,也被其他作家讨论过。就比如前不久我看到的一条热搜,余华最近就说过:他不喜欢看古龙的小说,因为打戏很少,没怎么打,就被毒死了……

余华当然也是开玩笑,但这确实点出了武侠作品优劣的评判标准之一。武侠小说了耐人寻味的固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但打戏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这就好像一个人吃饭,各种菜品固然色香味美,但如果不吃米饭,又怎么能吃得饱呢?

还有一点很关键,也是我最近从郭德纲那里听到的。他在说评书的时候常常提到:单纯地讲故事不叫说评书,那叫“故事辅导员”。非要添加说书人的点评,与故事相关的一些知识,那才叫真正的评书。

其实武侠作品也是一样的,或者说所有的小说都是一样的。单纯地讲故事,故事好看,只能说是一篇佳作,但算不上是上乘之作。故事本身只是一具骨架,想要让作品有血有肉,就要把作者的阅历融入故事之中。当然,前提就是——作者得有阅历。

这也是我听歌的原则,单纯好听的歌,没什么意思。歌曲里传达的信息能够让我感受到什么,才能真正打动我。这就好像画画,如果技术达到了,然后天天画大美女,乃至画一点擦边的作品,确实耐看,但似乎算不上是经典之作。

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艺术吧。虽然武侠杂志停刊了,但我不会停笔。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有人能在网上看到我的武侠小说,说一句:这个和其他的不太一样,有点东西。那我就满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