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藩镇遍地赋税养十几万神策军

 炫叶楓雪 2023-02-25 发布于广东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进行两税法改革,主要倚靠江南八道收税收粮,“兵食所资在东南。”为了保证漕运线路畅通,朝廷跟藩镇爆发过多次大战。

唐穆宗初年,京西、京北及振武、天德八道节度使及都防御使下神策一十二镇将士等共186700余人,为神策军的全盛时期。神策军的主要成分为原藩镇军队或边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新招募兵员人数较小,不是神策军的主力;但神策军后期士兵的主要组成多为工商富家子弟。

你看神策军有不少是关中各镇节度使手底下的军队,这些人本身是节度使自己养的。而神策军后期的士兵主成是工商富家子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本身家境条件还可以,他们当兵的目的是防止被军人掠夺家产,薪水只是次要。你就算平时不发饷他们也不会走,离开了军队自己家就成了肥羊,随时可能被人抢了。晚唐政府在有战事的情况下肯定是大出血,平时花费很少。

另外晚唐时期大部分割据地方不是节度使是牙兵集团,除了少数节度使以外,大部分节度使还是给中央交财赋的。

此外就是盐税改革,是人都要吃盐。唐朝早期是没有盐税的,或者只交很少的盐税,肃宗朝开始进行改革,施行专卖制度,盐价翻了十倍。

第五琦任盐铁使时,盐利一年能收40-60万贯,到了刘晏任盐铁使时,他进一步进行改革,打击私盐泛滥的问题,一年能收600万贯,盐利几乎占了朝廷税收的一半。

此外,刘晏还对茶、酒进行专卖,一年也能收百万贯的税。

而藩镇实际也是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的,称为“上供”,没想到吧?两税法改革后,各藩镇是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的,宪宗朝又明确了“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进行赋税分割。虽然反叛的藩镇很多时候不缴纳,军事压力大的听话的藩镇还得朝廷给钱养着,但是大部分藩镇还是服从朝廷指挥的,藩镇上供实际上是朝廷两税收入中占比较大的一块。

这也是为啥藩镇占据了那么多地方,朝廷还能维持那么久,因为朝廷手里有钱有兵。此外神策军十几万人,不是都堆在长安看着天子,实际上朝廷养这些也很费劲。

一开始神策军只在京畿地区,后面不断外镇,左右神策军有近一半都在外。比如左神策军主要驻扎在京西北八镇,右神策军主要驻扎在庆州、怀远等镇。所以看着十几万神策军,实际一半由地方财政供养,不足的部分再由朝廷拨给。这样既可以防备藩镇、外族,也能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但是黄巢起义后,这一切都完了。黄巢在南方一阵搞,导致财赋大减。随后打进长安,神策军一触即溃,富庶的关内被起义军、藩镇打废了,京西北八镇被各藩镇侵吞。

僖宗让田令孜重建神策军,共五十四都,大概5-6万人。而当时已经养不起了,由于赏赐减少,神策军士差点叛乱了。为了养军,田令孜争夺河中藩镇盐利,闹得很难看。

唐昭宗时,那十万神策军可以说是虚数,就在名单上有而已,全是市井子弟充数。皇帝要人数,市井子弟要神策军当护身符,各取所需,但是没有战斗力。所以对面一看来的是神策军,一个比一个开心。

而崇祯那会儿是没有藩镇的,崇祯收了钱,不仅要养京营,还要养全国几十万的军队,不是一回事,这里不细讲了。

晚唐的藩镇并不全是叛镇。当时唐藩镇一般分为四种:

河朔型藩镇:就是典型的叛镇。拥兵自重,表面尊奉朝廷,实则不听中央号令,其官吏、法令自成一套,赋税不入中央。河朔型藩镇节度使死后,其职位也是父子相继,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

首先,第一唐昭宗时期连长安城旁边的凤翔都控制不住了,那么唐昭宗到底有多少神策军这是个问题?就算有十万人,这十万人的战斗力是个啥?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毕竟连旁边的凤翔都打不过了,那你还能说什么?其次,咱再来说说中晚唐这个藩镇问题!中晚唐的藩镇之所以跟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不一样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中晚唐时期,各个藩镇将领的军事水平和政治能力并不怎么强。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就着手开始瓜分关东地区的军事力量。等到唐朝灭了淄清和淮西镇之后又开始不断的瓜分原有藩镇的军事实力。所以就有类似像田承嗣,李希烈,吴元济和李师道这帮人就开始想方设法去扩张。可问题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而扩张失败就意味着内部的经济危机不能转嫁,就必须需要通过内部的手段来解决。那么,这对于唐朝中央政府来说是喜而乐见,但对于地方势力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由于扩张失败,蛋糕分的不均匀。就直接会导致各个方阵的内部出现严重窝里斗和自相残杀的现象。

这一点我就不细讲了案例太多了,我也就不细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史书查一查相关的史料!

对外扩张失败导致内斗严重,内斗严重无力对抗来自中央政府的进攻。即使扛住了唐王朝的进攻但是却无法靠自己的经济状况,靠自己的税收情况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生命。比如河朔三镇。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发生长庆销兵之后的乱象,为什么李德裕会说河朔兵虽强,不能自立需借朝廷官爵以安军情。因为唐朝的每个藩镇包括河朔三镇需要唐朝花钱养活呀!

可问题是,唐朝也不想花钱养活呀!而这直接导致了多个藩内乱频繁不断。怎么解决?两种方法要不然就是承认藩镇内斗最终的结果这个多见于河朔三镇,要不然就是派类似沙陀这样的雇佣军去杀。现在知道为什么沙陀人会做大了吧?为什么黄巢能够席卷山东,河南,关中,湖南,湖北,江西,广东,江苏这些地方了吧?

就这么说吧!沙陀人是唐朝养的一条狗。唐朝不断地花钱把这条狗喂大去咬其他不听唐朝话的人。这条狗的确把其他人都咬死了,但最终这条狗也把唐朝给毁了。

大多数人一提到晚唐藩镇,往往就会想到类似于河朔型藩镇的特点,容易误认为所有的藩镇都是叛镇。但实际上,河朔型藩镇并不占主流。除河朔型藩镇以外,还有后三种藩镇。中原型藩镇:控遏河朔,屏蔽关中,驻有重兵,对叛镇起防范作用。此外,中原型藩镇还有保卫漕运,保障东南财赋输入中央的作用。边疆型藩镇:位于边疆,防范少数民族入侵。东南型藩镇:主要位于南方。这一藩镇的主要特点就是养兵少,军费开支低,其财赋主要上交中央。

所以从唐藩镇的类型可以看出,中央朝廷是可以从大多数地方收上钱的。实际上神策军本身在唐廷规划下就呈现出了一个内部神策军和外部神策军。所谓内部神策军就是驻扎长安的神策军属于嫡系中的嫡系,在唐末内部神策军完全就被卖干净了。所以这些神策军士平时没事耀武扬威,顺带跟在太监后面搞搞政变,一碰到那些外部神策军就成肥羊了。而外部神策军大体上分为皇帝直辖的和挂名的,皇帝直辖的神策军跟中央神策军其实差别不大,就是环境苦逼,不时会遭遇危险。

但是这些神策军仗着自己有靠山跟地方藩镇其实不咋对付,吃着地方的饭,出工不出力。而挂名的神策军战斗力较强,但是待遇就不太行了。以上这些在黄巢起义后基本全部报废,是的报废。神策军在初期还是人才辈出是唐廷嫡系,唐廷用神策军将领出镇地方,以此作为控制地方的手段。但是神策军在后期逐渐拉胯,在唐昭宗时更是如此。

唐昭宗唯一一次硬气削藩直接被藩镇暴打。

资治通鉴;乙亥(初十),覃王李嗣周率领禁军三万护送风翔节度使徐彦若前赴镇所,在兴平驻扎。李茂贞、王行瑜联合军队约近六万人,驻扎在进行抗击。

朝廷禁军都是刚刚从市街上召募来的少年,而李茂贞、王行瑜所带领的都是边防士兵,经历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斗,壬午(十七日),李茂贞等进军逼近兴平,朝廷禁军都望风逃散,李茂贞等乘胜进攻三桥,京师长安大为震惊,士人百姓四处奔逃,市街的百姓又踞守在皇宫门前请求诛杀首先倡仪发兵进行征伐的人。

崔昭纬存心陷害太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让能,秘密给李茂贞送去书信说:“朝延用兵征伐并不是皇帝的意图,都是太尉杜让能出的主意罢了。”甲申(十九日)。

李茂贞在长安城西的临皋驿陈列军队,向唐昭宗进呈表章历数杜让能的罪行,请求将他诛杀。杜让能对唐昭宗说:“我本来就有言在先,现在就请通过惩处我来排解战事吧。”。唐昭宗痛器流涕不能控制,对杜让能说:“只能与你分别了!”当天,就把杜让能贬职为梧州刺史,诏令大略说:“朕没有听取谋臣的深谋远虑,构成了藩镇的挑衅,最后商议之时,争执更加坚决。”

接着,唐昭宗又把观军容使西门君遂流放到儋州,内枢密使李周潼流放到崖州,段诩流放到州。乙酉(二十日),唐昭宗亲临安福门,将西门君遂、李周潼、段诩处斩,将杜让能再次贬为雷州司户,派遣使臣对李茂贞说:“蛊惑朕出兵的,是西门君遂、李周潼和段诩这三个人,不是杜让能的罪过。”朝廷任命臣官骆全、刘景宣为左、右军中尉。所以唐昭宗时唐廷已经虚弱至极,在这个情况下的唐廷已经养不起十几万的神策军。所以题主的题目不成立,因为唐昭宗打个李茂贞都只能整到三万人。所以十几万神策军,吃的喝的还有军资器械都是一个问题。藩镇也不是傻子,你唐廷强大了对我没好处,我凭什么要掏钱养你?

而在唐昭宗一生中,唐廷多数时候就是跟东周天子一样,不仅要被藩镇恶心,还要被宦官恶心。空有权威而无实力,而宦官一挂,唐廷也就完了。毕竟地方藩镇虽然也给中央钱,但那是因为大家都需要你这面旗帜,给的东西自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唐昭宗多数时候还是扮演一个和稀泥的角色。

史料;初,田令孜之起神策军也,众号七万,皆长安豪民以货赂求隶六军,不能负矛戟甲铠之重,乃祈于官执事者,厚以直(值)佣两市之负贩者,以备其行,其实不过三万人,但饰其旌旄钲鼓而已,及守潼关,贼已他道而入,一时狼狈回至辇下。

史料;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厚得禀赐,但华衣怒马,凭势使气,未尝更战陈。闻当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

加上,中晚唐时代,第五琦、刘宴和杨炎等人对大唐的财政进行了改革,使得中央的财政得到很大程度改善。能养的起兵也不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