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乡党篇第九⑤

 新用户38922816 2023-02-25 发布于海南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1]。

【注释】

[1]此章系重出,参见《八佾》篇第15章。

明·张居正:“圣人之心极其谦虚,故每事问人,不厌详细,其与尧之钦明、舜之问察,一而已矣。学圣人者,当于此求之。”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

【解读】

此章系重出,参见《八佾》篇第15章。

【原文】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注释】

[1]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宋·朱熹:“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
明·张居正:“朋友五伦之一,遇死丧而能收之,人情所难也。夫子于朋友不幸而死,别无亲属可以依归者,即自任说,当于我而殡殓之,盖不忍其暴露而转于沟壑也。此可见圣人之交朋友,一于道义。义所当殡而殡,不以凶为嫌,义所不当拜而不拜,不以财为重也。”

【译文】

朋友死了,没有人殡葬,孔子说:“由我来料理殡葬的事吧!”

【解读】

孔子的一个朋友去世了,但是没有亲人为他料理后事,孔子知道了便为他操持安葬事宜。可见孔子是个十分重情义的君子。孔子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善始”,而且能够“善终”。直到现代,能够为朋友置办丧事的人,也一定是有大情大义的君子。

【原文】

朋友之馈[1],虽[2]车马,非祭肉,不拜。

【注释】

[1]馈:馈赠,礼物。
[2]虽:即便是。

宋·朱熹:“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不拜。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
明·张居正:“此可见圣人之交朋友,一于道义。义所当殡而殡,不以凶为嫌,义所不当拜而不拜,不以财为重也。”

【译文】

朋友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行拜礼。

【解读】

朋友送车马这样贵重的礼物,孔子不会拜谢;可是朋友送来祭肉的话,孔子则一定行拜谢之礼。因为祭肉理应属于朋友的祖先,是祭祀他们用的肉。在接受祭肉时行拜谢之礼,是对朋友祖先的尊敬。现代人的交友观念已与古人有所不同了,知心朋友、酒肉朋友、君子之交、点头之交……交友似乎多了很多目的性。我们坚决不能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损害朋友间的深厚友情。

【原文】

寝不尸[1],居不客[2]。

【注释】

[1]尸:像尸体那样。
[2]客:如客人般。

宋·朱熹:“尸,谓偃卧似死人也。居,居家。容,容仪。”
明·张居正:“盖寝而尸,则过于肆,居而容则过于拘。夫子不然,所以为有道之气象也。”

【译文】

孔子睡觉时不像尸体那样直挺挺的,平时在家闲居也不像客人那样端坐。

【解读】

科学研究表明,仰卧式的睡姿不利于睡眠,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睡姿应该向右屈体侧卧,这样既不压迫心脏,又呼吸顺畅。所以,我们最好养成向右屈体侧睡的好习惯。

【原文】

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6]。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1]齐衰(zī cuī):指丧服。
[2]狎:亲近的意思。
[3]瞽者:盲人,指乐师。
[4]亵:常见、熟悉。
[5]凶服:丧服。
[6]作:站起来。

宋·朱熹:“《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此一节,记孔子容貌之变。”
明·张居正:“夫圣人一动容之间,皆各攸当如此。”

【译文】

孔子看见穿齐衰一类丧服的人,即使关系很密切,也要改变态度,表现出哀伤。看见当官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平常相见,也很有礼貌。孔子在车上,看见穿丧服的人,就用手扶着车前横木,表示哀戚之情。看见有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手扶横木表示敬意。有丰盛的酒席,一定神色庄重表示谢意。遇到疾风暴雨一定改变平常神态(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解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平时有几个人注意了且像圣人这样做了呢?现代的礼节不可能跟古代一模一样,但是礼貌待人、谦卑做人的道理是不变的。小细节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和素质,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一下细微之处,以免在细小的地方失礼而得罪于人。

【原文】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注释】

[1]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2]内顾:回头看。
[3]疾言:大声说话。
[4]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比划。

宋·朱熹:“内顾,回视也。《礼》曰:'顾不过毂。’三者皆失容,且惑人。此一节,记孔子升车之容。”
明·张居正:“盖三者不但失己之容仪,且足以惑人之视听。故夫子谨之如此。”

【译文】

孔子上车时,一定先端正站好,手持拉绳。在车中,他不向四处回顾,不高声说话,也不指手划脚。

【解读】

圣人举手投足之间都为别人考虑,表现了其仁者之心和仁者风范。现代社会,有些人完全没有公德心,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嗓门极高,行为也极不端正,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甚至安危。我们要做有素质的文明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要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不做出令人厌恶或者危害别人利益的事情。

【原文】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2],时哉时哉!”子路共[3]之,三嗅而作。

【注释】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3]共:同“拱”。

宋·朱熹:“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如此。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
明·张居正:“盖虽蠢然无知之物,而犹能见几知止如此。”

【译文】

山鸡举起美丽的翅膀飞了起来,在天空盘旋一阵后落了下去。孔子说:“山顶上的雌雉啊,得其时啊,得其时!”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又抖动翅膀飞走了。

【解读】

孔子看到山上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想飞就飞,想停就停,就发出了“得其时”这样的感叹。其实这是孔子在见景抒情,借物言志。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特点和机遇,因时而动,识时而作,这是一种智慧,也是灵魂的自由。

:有关《论语》的内容文本均采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