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宁海乱弹之乱弹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2-26 发布于浙江




宁海乱弹之乱弹




文/应可军

首先声明本人对戏曲完全外行,至于乱弹的艺术欣赏也是在在潘天寿广场举行宁海首届乱弹艺术展演活动看到。但对于宁海乱弹历史等是没有资格写的,我只是宁海乱弹资料的搬运工。敬请高手斧正,大家为了宁海的文化得以发展而宣传。

宁海乱弹的形成在清代乾隆时期。民国后期是乱弹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宁海的演出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兴盛时期有戏班子上百个。乡间一些较大的村落都组织有一个戏班子,以唱平调、山坑调和乱弹为主,俗称“昆高乱”,所以乱弹又有“紫云乱弹”和“山坑乱弹”之分。宁海乱弹的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等,是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唱词以七言为最多,兼有一定词格的长短句,二、四、八、九、十不等。其唱腔依据角色身份,或高亢激越,或委婉流畅;表演或粗狂奔放,或优雅华丽。乱弹的伴奏乐器有文场和武场的区别,文场分丝竹管弦乐曲和唢呐乐曲两类,武场分闹台锣鼓和表演锣鼓两类,武场用上大锣、大鼓、大钹,粗犷、闹猛。乱弹的角色行当分“上四角”和“下四角”, 当分“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包括生、旦、净、丑,“下四脚”包括外、贴、副、末。宁海的乱弹借鉴了宁海平调的许多表演技巧,有许多绝技。乱弹中运用的对白和唱词,都以宁海本地方言俚语来演唱,充满民语乡韵,通俗易懂,地方特色鲜明。所以说乱弹是纯粹的草根艺术。

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宁海的乱弹表演也日渐衰退。演出市场萎缩,传承人年龄已高,后继乏人。

  
改革开放后,宁海地区涌现出许多的乱弹戏班子,尤其是围绕在城区周边的乡村更加多。宁海乱弹班子演员们年龄跨度很大,最大的有八十三岁,年轻点的也有四五十岁了。后来随着环境的改变,乱弹戏曲才日渐消退。直至今天,乱弹由原先的戏班子演唱转向民间吹唱班,主要出现在农村的红白喜事吹唱及闲暇戏曲欣赏中。

关于乱弹得名的由来,在宁海有这样的传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乾隆皇帝南巡时,两淮盐商调集了全国100多个地方剧种在扬州接驾。地方官为便于上奏,将各地剧种分为“雅”“花”两部,“雅”单指昆腔,“花”即杂,杂即乱,故统称乱弹。

宁海为进一步加强对宁海县级非物质化文化遗产乱弹的保护和管理,7月5日—7日,特在潘天寿广场举行乱弹展演活动。宁海首届乱弹展演活动邀请了跃龙街道上下白峤村、桃源街道下金、钱岙、堤树村、长街镇大湖村、前童综合文化站,八支代表队演出。他们将在这三天的演出中一展乱弹的乡土风采,我也在此时引起兴趣。

“重视乡土文化教育,让非遗文化进校园,我们非常欢迎。”学校校长和教师表示,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校也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让“宁海乱弹”与象棋、古筝、书画、草木染等传统文化课程走进校园,让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儿童心中,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因为如此,王万里是宁海平调耍牙的第四代传承人,对宁海地方戏曲乱弹有研究和实践。当天,他走进桃源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托管班,为孩子们讲授宁海非遗文化遗产项目“宁海乱弹”的课程。“真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都是好苗子。”在课堂上,王万里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原以为乱弹这种古老的唱腔孩子们会不理解,但来自该校合唱团的25名小学生不仅音乐基础扎实,还十分热爱宁海乱弹。”课上,他为孩子们讲述了“宁海乱弹”的艺术特色以及“宁海乱弹”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地位。现场气氛愉快热闹,宁海乱弹列入宁波市非物质遗产项目。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