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探海的日子

 冬歌文苑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探海的日子

如东老家的海,水是黄黄的,并没有想象的惊涛骇浪,也没有书本上写得那样蔚蓝和宁静。

这里的海是南“黄海”。从小到大,老家餐桌上几乎没离开过海产品,但真正能叫上名字的,确实也没几个。在老家门前常有落单的海鸥飞来飞去,我也仅是看一眼,好像没什么感觉,似乎那不是正宗的海鸥。的确,后来才知道,它真正的学名叫“海鹬”。

长大后,参军离开家乡,到了葫芦岛某基地成了一名海军。我就有更多的机会亲近海,准确地讲是“渤海”。那时候,我常常会约上几个同期入伍的战友,一起漫步海边的沙滩,感受大海带来的不同滋味。

那蔚蓝的大海就像我们的军旅生活。海水是苦涩的,生活有时也是苦涩的;大海是广阔的,军人的视野也是广阔的。生活与大海一样时起时落,好像多有波澜起伏的情绪。站在山头看大海,才会真正领略到生活的意义和守岛战士的价值。如此把大海比作我们的生活,再适合不过了。

退役后,因为忙于生活奔波,我几乎也没了探海的心情。

真正让我再次产生去探海念想的,是在看了一部台湾闽南语的电影《看海的日子》后。这是一段极为凝重的人生记述,人性的蜕变与时代的悲怆交相呼应,这也是影片无法完全诠释人生的命题,总让人回味无穷。

该影片故事与日本七十年代末的影片《望乡》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片中以一个妓女的一生遭遇作为叙事的重心。两个主人公特点相似,虽然身陷烟花青楼,却有着坚定信念和不向命运屈服的个性,表现了女性坚韧的生命力和纯洁高贵的女性本质,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片中多次呈现大海背景下孤单的身影,深刻呈现了生活与大海高度契合。

我开始有了看海的心情,虽然做了几次努力,但一直没有成行。

这两年,总是在朋友圈看到家乡海港有了新模样,港口建设得很现代也很漂亮。偶尔有朋友问起,老家靠海吧,我煞有其事洋洋得意说:是的。若是朋友再往深里问,我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

于是,探海的计划一点点在推进中。

国庆节一大早,女儿把我从梦中叫醒,说看海去,走起。探海的心在这次长假里突然无限美丽起来,尽管那片海的名字叫“黄海”。

一路的行程是忐忑、兴奋和快乐的。范公堤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杉树成排,槐树成行,纵横交错的公路渐渐蜿蜒绮丽起来。整个沿海的岸边,一座座高耸的新能源大风车迎风挥舞,平静的港口几乎没有鸣着汽笛的轮船。

终于又见到了大海,温柔的海风,浅浅地梳理着头发,海水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好似纤细的手轻轻抚摸着沙滩。放眼望去,只见银白色的浪花翻滚,零星有些水鸟飞来飞去,几艘扬帆的渔船在游弋,还真别有一番韵致。

我这究竟要探什么样的海呢?或者是想在海里找寻到什么,来慰藉这颗等待了许久的心,那是在柔软的湿润的海滩上找一份莹润、充盈和曼妙吗?

这片长江入海口的旧址,是一块真真切切的处女地,没有多少人为的活动。简单的土阶和沙泥洼地,与美丽也不搭界;与蔚蓝、与壮阔、与汹涌澎湃,与所有这些形容词和想象都不搭界。

我和女儿光着脚丫在泥泞中,人就好像踩在大海松软的肚皮,宛似在海的中央。各色的贝类、吹着水泡的海洋生物在水洼里、泥沼里轻褪岁月的外衣,赢得赶海渔民们的无限兴趣。

那些不经意的小惊喜,那股裹挟着咸腥的味道,终于让我体会了海的味道。凉风扰乱了发丝,潮湿了裤角,也留下了这次探海的一串串欢快的脚印。

有人说,这就是如东一片有着“海上迪斯尼”美誉的海域。与别的海港不一样,这里没有红瓦、绿树、碧海、青山那样迷人的景象。这片海就像调皮的小女孩,又像羞涩的少女蒙了面纱,温柔地矜持着。它以自然的、不雕琢的温暖坚守这一方天地,护佑百姓丰衣足食。

我这才发现,原来这海水不都是蔚蓝色的,海面上起伏的浪花由远及近,一点点向岸边靠近,海浪向沙滩涌来,一次又一次强有力地拍打堤岸。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看潮水袭来,犹如战鼓擂起,那呼啦啦的声音,吓退了玩得起劲而忘了时间的游客。刚刚还一望无际的滩涂,一下子涨满的海水,浪涛翻腾,海天一色。

平淡的日子,我畅想着大海的美好,然而真正来过以后,才发现并没有普希金《致大海》诗篇中的那么美丽,它像老渔夫一串串永远向前的脚步,它像一个不愿虚度似水流年的智者,一直守着自己的领域,滋养着这里的赶海人。

我只是一个游人,也没曾想要等到黄昏时分,陪大海一起入夜。三三两两的渔船归航,海鸥尾随。那些美丽的精灵,在静谧的薄雾里,低掠、高飞、翱翔、鸣叫。它们一定是自由快乐的。

极目远眺,范公堤点点星光,朵朵云彩横卧天际,海岸像母亲的手臂一样环抱着无限神秘的大海,泛泛渔舟点亮了海的梦,偶尔有几只海鸥呼啸叫着从眼前掠过,融合在这大自然的镜框里。

我们“探海的日子”就这样匆匆逝去了。在平淡的时空里,只要我们怀揣一颗美丽的心,不论结果如何,过程终是美好。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沈勇,网名大勇,江苏省南通人,一名曾经在东北某部服役的海军老兵,热爱文字的企业经营者。常有文章见诸于地方纸媒和网站。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