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网友问:什么才是书法的感觉?

 教授的拐杖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前几天,有网友私信留言问我:什么才是书法的感觉?这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因为这是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话题,因为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感觉或者被感觉。但是,在这里,仅让我说一下书法的感觉,其实让我一下子没了感觉,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已经感觉不过来了。但还是想从书法的角度把它大而化之,仅谈我对当下书坛的感觉。(配图与正文无关)

文章图片1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体量巨大、形象突兀的事物最易被人感觉。于是,一些作品从字到篇都首先从尺寸而不是精神上大了起来。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在展厅中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发现之后。我们却发现了这类作品往往存在感觉粗糙的毛病。

记得曹文轩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感觉能力好不好,并不体现在他对重大事物的感受上,而是体现在他对细微事物的感受上。”其实,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就一般意义去说人,一个人大概是没有必要非得有分能够感受细微事物的好的感觉的,没有这分好的感觉,照样生存。感觉粗粝,没心没肺,少它许多忧愁,反倒能活得开心一些。但,将'一个人’改成'一个作家’时,这个观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艺术到了高境时,其标志便是作家感觉到了细微之事物和写出了细微之感觉。”

文章图片2

什么是“细微之感觉”?其实,所谓的细微之感觉体现在作品中就是甲与乙的差异性。

当下书坛,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与传统作品的差异,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有效的不同于传统之后的当下书坛却并没有有效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传统。此其一,其二,由于没能创造出一个能够维系自己创作的传统,当下书坛的彼此抄袭便不可避免。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怪圈:我们很轻易地与古人区别开了,却又很轻易地与同人混淆了。难道我们的艺术感觉真的这么粗糙吗?

文章图片3

此外,我想点名批评于明诠。之所以要拿于明诠说事,是因为于明诠的作品表现出了所谓的清静无为的思想。但是,由于其本人不可能达到陶渊明“万里来归,洒然无求”的境界(这境界我也达不到,但我不强求,强求与追求不同。)因此,他对清静无为这一感觉的渴望便有了“强求的”痕迹。

不是大师,却把自己装扮得像万事无所求大师,这种感觉在当下书坛又何止于明诠一人?

因此,我说,第一步回到感觉,第二步回到真实的感觉。其实我也说不明白什么才是书法的感觉。这个问题太庞大或者笼统,就跟你问什么才是美女的感觉一样,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不能用你的套路去泡妞一样,因为有些妞你能泡上,有些你就泡不到,这就是根本问题。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