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影馨香丨孙宗慰绘画主题展即将启幕

 顺其自然h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心影馨香

——孙宗慰绘画主题展

展览时间:

2023年2月28日—3月26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B展厅

开幕时间:

2023年3月1日上午10:00

2023的春天来啦
一场酝酿已久的展览
即将拉开帷幕

孙宗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他曾师从徐悲鸿先生,也曾跟随张大千西行敦煌考察石窟艺术。为纪念孙宗慰先生诞辰110周年,研究他的艺术与人生,并探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绘画性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将其列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活动,专门组织策划“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展览将于2023年2月28日至3月2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关于艺术家

图片

《塞上行》 孙宗慰 布面油画 78×67cm 1947年 家属提供

孙宗慰(1912.7.29—1979.5.21),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到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主张与方法的深刻影响,期间曾参加该系战地写生团从事救亡宣传,1938年毕业留校后毕生从事绘画创作与教学工作。

1941—1942年,孙宗慰由吕斯百举荐,协助张大千赴敦煌等地考察石窟艺术,借此学习民族传统,写生风俗民情,1944年在重庆举办“孙宗慰西北写生画展”,被徐悲鸿誉为反映蒙藏游牧生活、开拓胸襟眼界的先驱者之一。1953年,孙宗慰参加文化部组织麦积山勘察团,通过临摹再度学习历代无名工匠艺术叙事智慧与经验。

孙宗慰为徐悲鸿所识用,在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筹)、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历任副研究员、副教授。1946年,孙宗慰随徐悲鸿到北平任教后,直面社会变化,画笔与时俱进,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古都风貌和民生之变的代表作。1955年,孙宗慰转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因地制宜抓基础教学,对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的方法和经验加以发展。

孙宗慰创作上中西兼能,坚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但能融变传统,教学上要求明确,坚持写实主义为正途且能持之以恒,对其绘画艺术的发现、研究和收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

图片

青年孙宗慰

图片

张书旂、孙宗慰、文金杨、康寿山等中大师生在重庆合影一组(后排左九为孙宗慰)

图片

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后排右三为孙宗慰)

图片

云冈石窟的吕斯百、孙宗慰、冯法祀等中大师生合影(右一为孙宗慰)

图片

孙宗慰、滑田友等人在广西参加土改合影(左二为孙宗慰)

关于展览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是一个试图以画家的“绘画性”实践为主要关心,兼顾情境带入和怀想引发的展览。

孙宗慰的“绘画性”实践是中国绘画“现代性”实践中的一叶。从孙宗慰1934—1938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师从徐悲鸿等人学习西画,1941—1942在敦煌等地协助张大千临摹壁画和整理画稿,可以了解到实像模写和心象图绘两种不同心性文化的主流绘画系统对孙宗慰绘画性实践的筑基与影响。实像模写的写实性与心象图绘的图案性在孙宗慰绘画实践中的融通反应,即孙宗慰绘画性实践的主脉和主题。此次展览以“心影馨香”为题,是对此实践经验和价值的比拟修辞。

天地霓裳——边地佛国的丽影姿色

作品以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甘肃敦煌、青海塔尔寺的临摹和创作为主。在加强作品组合的情境带入感、制造创作与临摹混搭的空间对视性中,呈现孙宗慰西北行发生的如题所示的绘画性实践。置身其中,可体会画家之眼在天地之间和人物与风物之中对写实性与图案性的双重在意。

图片

《蒙藏人物歌舞图》 孙宗慰 布面油画 90×120cm 194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片

《塔尔寺小金瓦寺》 孙宗慰 布面油画 58.5×73.5cm 1943年 家属提供

江水东流——长河行旅的移步换景

展览将关心处转移到画家的绘画性实践,有与通过艺术社会学解读画家的逻辑保持适度距离的愿望。在此愿望下,孙宗慰从四川到北京不同阶段绘画内容之变相对被平视为连绵的风景,不同的取材变化是人生长河行旅中的移步换景,而不变的是川江入海的江水东流,即孙宗慰作为画家对写实性和图案性因地制宜的侧重或沟通,其中20世纪50年代表现天津塘沽新港的一组作品尤其值得观摩和研究。

图片

《石家花园》 孙宗慰 布面油彩 58.5×81cm 194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片

《梵音》 孙宗慰 布面油画 27.5×56.5cm 194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片

《灯红酒绿》 孙宗慰 纸本彩墨 147×162cm 1947年 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图片

《天津新港》 孙宗慰 布面油画 55×70cm 1954年 家属提供

馨香无尽——梦寐以求的平川牡丹

以孙宗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肖像与花卉、静物,以及摹古册为主。“平川牡丹”出自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一曲,用在这里主要比拟展览关心的绘画性经由肖像与摹古、静物和花卉等画家日课多方面实践的过程。孙宗慰45岁后疾病缠身,在运动频仍的年代享寿未及古稀,展览最终以他开笔但未成的一件白描莲花作为结束,以示其实践启程,事业未竟,但暗香浮动,引人入胜。其中,也含有缅怀之意。

图片

《花瓶》 孙宗慰 布面油画 41×33cm 1943年 家属提供

图片

《荷塘》 孙宗慰 纸本彩墨 75.5×27cm 1944年 家属提供

绘画性既是一个关乎绘画品质的问题,又是一个与现代性相关的问题,还是一个不断被后现代理论解构的问题。通过画家研究触摸这个问题,所表达的是关注这个问题曾有的历程和经验,思考这个问题现有的处境和事实,以及回到“画家之眼”的立场去建立专业研究的愿望。

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朵牡丹,绘画性就好比平川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

策展人: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即将面向公众开放

这个春天

值得期待

一起来看展吧!

图片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

主  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  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展览时间:2023年2月28日—3月26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B展厅

总策划:高洪 范迪安

学术主持:邱志杰

项目策划:秦建平

策展人:曹庆晖

展览总监:张子康 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 高高

特别支持:孙景明 孙景年 许红

策展助理:易玥 孙丹妮

展览协调:赵晶 孙文 刘希言

设计总监:纪玉洁

本期编辑丨赵晶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