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红凡(黑龙江)风中蔷薇与岩上腊梅【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诗人档案】李洪凡,男,1969年出生,现为密山境内一所农场中学的老师,喜爱摄影、旅游、写作。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布

    风中蔷薇与岩上腊梅



                       【黑龙江】李红凡


听来的两个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特殊的爱情传奇。

         一、风中蔷薇

蔷薇,又名玫瑰,美丽芬芳,枝干带刺。谁想任性地轻薄它,肯定会被刺的不轻;若是真的喜欢,一定要专心对待,小心采摘。

有一个姑娘,美丽善良,性情刚硬,是下乡知青中的文艺骨干。因为象蔷薇,我们就称她为蔷薇。

蔷薇容貌之美,即便是玫瑰见了她也会花缩叶卷,害羞地垂下头;蔷薇的善良,若公园中的花香,接触过的都愿回旋左右,久久不愿离去;蔷薇的刚硬,凡是想轻薄她的人,都被狠狠刺痛,不敢再次伸手。

农场方圆百里,下乡的男知青有上百,本地的小伙儿也近千,谁不想追求蔷薇,以蔷薇做女朋友为荣?任凭他们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攻势,俱都无功而返。当时人们都认为蔷薇眼眶太高、孤芳自赏,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蔷薇当时也有甜蜜的爱情。

听没有返城的一个老知青讲:蔷薇的爱情隐藏的非常深,周围的伙伴没有一个知晓。隐密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的恋人身份特殊,一个劳改犯,名字叫夏岩。

夏岩原是城里大学的讲师,因为出身,被下放到农场改造。因为弹的一手好琴,白天在乡里中学教音乐,晚上被发配到牛舍值班,牛舍旁边的石屋也就成了他的宿舍。当时条件都很艰苦,但牛舍旁边的石屋更加恶劣,冬天半人高的石墙上结满白霜,夏天臭气熏天不敢开窗,石屋也就门可罗雀。加上石屋主人出身不好,他自然成为不被关注的孤家寡人,孤僻离群。

特殊的年代,出身不好绝对低人一等,处处需低眉顺眼,稍不留意就会招来喝斥甚至批斗。即便是这样,夏岩还需定期写检查、写改造汇报。没人愿意跟夏岩交往,督促他思想改造的任务没人愿做,没想到蔷薇自告奋勇,揽下这枯燥的活儿。

因为演出,蔷薇和夏岩有过接触。人们猜测,两人的恋情多半是那时开始的。蔷薇舞跳的好,夏岩琴弹的妙,两人都有迷人的歌喉。若不是出身问题,两人真是珠联璧合,一对佳人。但当时的情形是:蔷薇真的是处处风光,人们众星捧月般地宠着她,到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夏岩只能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伴奏,从没有走上前台的机会,连这样的念头都不能有。曾经有人提出让夏岩唱歌,当时就被领导驳回,绝不允许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舞台。

谁也没想到光环笼罩的蔷薇会和角落里的夏岩成为恋人。

老知青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理般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那时的蔷薇,常常在演出中,创作出一些让同伴们惊诧的诗歌,着迷的文艺青年纷纷用手抄写,成为当地流行之作。蔷薇身上又笼罩着才女的光环。但现在想来:那些诗歌,多半出自夏岩之手,因为夏岩返城后不久,就成了著名的诗人。

男才女貌,一碰便演绎出惊俗的爱情故事。

两人的恋情隐藏的如此之好,若不是蔷薇的婚变,大家都不可能知道这段爱情。

蔷薇的婚变和她的婚礼都在当地引起很大的哄动。

蔷薇的婚礼是在知青大返城之时,她结婚的对象是乡党委书记的公子——张斌。张斌的条件非常好,到他家提亲的媒婆几乎踏平门槛,但都铩羽而归,原因只有一个:张斌一直在追求着蔷薇。

让人们不可理解的是:张斌追求她有五、六年,蔷薇若是贪图他家境好,早点同意,不早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若是不想跟他结婚,却偏偏在返潮潮已经涌起,放弃了返城机会,扎根在穷乡僻壤。

蔷薇故作清高,实则作风不正,一些嫉妒她的女青年沷了第一盆脏水;蔷薇好像聪明,实则目光短浅,一些同情她的人沷了第二盆脏水。一时间,光芒四射的女神迷一样的跌下神坛。

迷团随即解开,是伴随着蔷薇婚变的消息传开的。

蔷薇结婚不到半年,在婆婆的高压下,和张斌离婚。一时间,传说四起,众说纷纭。

有人说:大家纷纷返城时,夏岩也在申请返城,编辑社的工作都已找好,却缺一份乡里思想改造的证明。这张证明成了夏岩不可逾越的高墙,这垛高墙在蔷薇结婚前夕,突然倒塌。

有人说:蔷薇结婚不久就有了身孕,按时间推算,应该是婚前怀上的。

有人说:蔷薇离婚时,张斌并不同意,他早知道蔷薇未婚先孕的事实,只是从来不说,惹的老娘寻死觅活。还是蔷薇快刀斩乱麻,打了胎,离了婚。

结果是,蔷薇离婚不久,孤独冷清地坐上返城之车。在车的后面,远远的跟着张斌,疯狂地奔跑着、追逐着、直到累的趴在地上……

后来呢?后来的事不清楚,讲故事的老知青嘘吁着。

传说:夏岩结婚,对象并不是蔷薇,她伤心地去了南方某个城市,张斌也紧随南下。

传说:夏岩功成名就之后,拒绝了很多门当户对的姑娘,因此得罪了和乡下同样世故的势力,因此辞职,携蔷薇之手,浪迹天涯。。

传说没有被证实,但一些细节在知青中长久流传,言之凿凿:当年蔷薇去督促夏岩的思想改造如此热情,审阅检查是假,读爱情诗是真;高雅的爱情诗俘获了单纯美丽的姑娘;冷清的石屋内也许是浪漫温馨的桃源;每当夏岩思念难耐时,便会在思想汇报中夹杂着只有蔷薇才能看懂的藏头诗;每当蔷薇想念对方时,便会主动去石屋督促夏岩的思想改造;不可思议的婚礼和婚变只是因为深爱着的一段恋情……

求不求证结果已不重要,口口相传的故事令人动容,如风中摇曳的蔷薇。

二、岩上腊梅

腊梅,百花中生命力最强的花朵,身微神傲风中颤,迎霜傲雪斗严寒。故事中的姑娘,正是有这样的品质,我们便叫她腊梅。

上世纪三十年代,腊梅出生在上海一个小资本家家庭,三个兄弟一个女孩,从小倍受宠爱,得到良好教育。她认识夏清的时候,正在女子国立师范读书。一次慰军演出中,认识了上海国民党党部的上校文秘夏清。两人一见钟情,很快热恋。

热恋一年,难舍难分,却面临着必须分离的诀择。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败,退守台湾已成定局。由于夏清的特殊身份,必须到台湾,除非他叛党;腊梅有心随夏清远去,却遭到家中空前的反对。两个兄弟都是共产党的干部,对台湾前景非常不看好,更重要的是母亲舍不得这唯一的女儿,因此寻死觅活,逼的腊梅选择了分离。这一分离,便是漫长的四十年。

四十年,拿短暂的人生跟大自然相比,真的是海也枯,石已烂。不是吗?人活八十已是高寿,四十年便是一半。地球的寿命是四十六亿年,在二十三亿年的时间里,枯了多少海?烂了多少石?四十年,对于许多人来讲,真的是物转星移,沧桑巨变。无论爱情还是其他什么,坚持四十年都足以让人惊讶。

在最初的二十年,书信成了维持两人的唯一纽带。鱼雁往来,飞鸿传情,感情不见淡薄反而更加坚实。那时通信,可没现在这么方便,每一份信都得绕道香港,经过层层审查,到了收信人手中已经不知有多少人看过。信中没什么不可见人的,除了相思还是相思,满纸的真情爱意。后来,即便是最美好的爱情,在那个特殊年代也不被允许,先是冠以小资产阶级情调被批评,后又被莫须有的“特务”罪名被关押,还连累了家人。于是,书信戛然而止。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末期,虽然双方再没通过信,但女的未嫁,男的未娶,再见一面,成了双方一生最大的心愿。这一心愿终于实现,其中的艰难不想细说,只是再见面时:男的已谢顶驼背,女的发白眼花,两人生疏的久久不敢相认,半天没能握手。这就是苦守近半个世纪的爱情结果?两人静静的对视,任眼泪肆意地流淌。

面已见,心意已了,其它事情都不再重要,这就是传说中海枯石烂的爱情故事!宽容发达的现代,人们常因为距离和时间而牺牲真爱,海枯石烂仅仅局限在歌词中,局限在人们对真爱的美好向往。

听了这个故事,还是很不舒服。不舒服的原因不是海枯石烂的坚守,而是缺乏蔷薇那种敢作敢为的勇气。感慨腊梅四十年的坚持,还是更钦佩蔷薇的勇敢。

惊世的爱情,只存在于骇俗的勇气中!

感谢阅读

编辑:瑞雪  制作:腊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