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景生(吉林 )童年的小石河【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  家   档  案

韩景生,吉林敦化人,文学作品散见于《北京晚报》《中国文学》《精短小说报》《天池》《山东文学》《网与人生——中国新散文精选》《红绿灯》《吉林法制报》《城市晚报》《延边日报》《周口晚报》《作家报》《作家文苑》《澳洲彩虹鹦》《海西文学》《新文学》《伊利华报》《讯报》《中华导报》《中华日报》《文坛风景线》《中国当代爱情诗选》《华夏现代微型诗歌方阵》《情感咖啡屋》《关雎爱情诗》《2012中国新诗大典》《中国小诗》《格律体新诗》《诗年华》《散文诗》等国内外报刊,诗歌《陶罐上的灵光》获2012“黄河畅想曲”(国际)征文大赛诗歌一等奖。

童年的小石河


小时侯,城郊的小石河对我和胡同里的小伙伴们来说,简直是太有诱惑力了。每至夏季,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河边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拖着长声颤悠悠地叫着,总是把我们的心撩拨得痒痒的。那时,我们喜欢在河边的小水泡子里玩踢水,和泥筑小水坝,放纸船儿,捉泥鳅……喧闹嬉戏着,稚气的欢笑声像河里欢腾的小河潮。


一开始,我们都是背着各自的爸妈,偷偷地从他们身边跑掉的,大家伙搭着伴儿跑向城郊的小石河。后来,家长们知道了这事儿后,生气地呵斥我们不要随便再到河边去……拦挡归拦挡,往往都是家长们撵到大门口,反复叮嘱我们去河边玩要注意安全,天黑早点回家……我们点着头应着声,个个像只跃出栅栏的小鹿,撒着欢儿跑向城郊的小石河。

雨天一过,小石河就会涨水,河里的小鱼儿就会随潮水游到河边的浅滩,灌满河边的洼地,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水泡子。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还有不规矩形的。一些小鱼儿因而被滞留在这些水泡子里,由于小鱼中多半都是泥鳅,小水泡子便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泥鳅泡。

我们先是喜欢趟进这些泥鳅泡子里用脚踢水玩,弄得泥水四溅,溅得老高,水点、泥点落到我们的脸上、身上……大伙面面相觑,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狼狈相,跟着爆发一阵童稚的笑声。后来当我们发现这些水泡子里有很多的泥鳅,便玩起了捉泥鳅。

泥鳅泡子里的水一般都很浅,连喧泥一起算,最深也没达到没过小腿肚子的程度。捉泥鳅时,小伙伴们纷纷绾起裤腿,哈着腰,把小手慢慢地伸到腹下,在泡子里胡乱地抓摸一阵。虽然捉得不多,我们都是把每一次捉来的泥鳅放在盛了水的小塑料筒或罐头瓶内,带回家送给小伙伴二柱子他爷爷。

二柱子他爷爷患有哮喘病,吃了我们为他抓的那些小泥鳅,多年的气嘘、哮喘的毛病不见了,即便是在冬天冷空气刺激和一些强度运动的情况下,也很少出现以往的咳喘现象,每天精神头十足的样子。

有一天,二柱子他爷爷还特意儿给我们几个讲了成语“竭泽而渔”的故事。从那以后,我们便按照故事里提示的方法那样,把泥鳅泡子里的水四处扬干(大一些的泥鳅泡子采取了分片分段筑小水坝的办法),过不一会儿,那些泥鳅就会挤在喧泥里蠕动成一团,暴露在我们的视线里……

霞光温暖地泻在河边的大地上,总是给那些泥鳅泡子增添很多的色彩。

就这样,我们来了又去,泥鳅泡子里的水浊了又清。

童年一去不复返。童年夏日在泥鳅泡子里玩踢水的傻事儿我再也不会去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的怀念童年的小石河和那些流着鼻涕小伙伴们啊!是他们令我的童心复苏。

 

【在线编辑:林兆丰】

声明:原创作者作品抄袭剽窃责任自负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