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陈柏贵 (山东临清) 从哭灵说开去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从哭灵说开去

□陈柏贵

中国人喜欢热闹,不论婚丧嫁娶,孩儿生日,娘满月,老人寿诞,死者祭日,建房动工,都喜欢热热闹闹、大操大办。尤其现在,有钱的越办越大,没钱的也不甘示弱。讲排场,讲吃喝,筵席越办越高级。份子钱也随着酒席规格的上涨而不断提高。反正一家办事,大家出钱,办吧!俗话说得好:“打破头用扇子扇。”“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大家也乐得既有热闹看,又能解嘴馋。

红白事的大操大办,拉动了司礼行业的发展。司仪、主持、吹唱班、秧歌班、舞龙舞狮、民乐团、军乐队兴盛发达起来。再加上各种的庆典活动,一年到头,都少不了热闹看。

自从赵本山的小品《哭灵》演出之后,这哭灵又成了过丧事的一道风景。

不过,这哭灵与赵氏的小品不同。

是有一名吹唱班的女演员,化了妆,在灵前唱戏。唱段是从古装戏里选的。如果死者是老妇人,就唱哭“婆母”的戏。如果是老头,就唱哭“公爹”的戏。边唱边行二十四拜大礼。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很快进入角色,假戏真做,唱的声泪俱下,悲痛欲绝,煞是动人。当然赏钱也不菲,这是促动情感的有力动力。这一行的收入,虽然比不上明星大腕的出场费,可别忘了,这是在农村,也算得上收入颇丰了。

“走,走,看哭灵得去。”

一有白事,临近出殡的时候,人们就呼呼隆隆地去看热闹。半亩小院,一下子就挤满了人。孝子们,对着灵柩,哭声一片。这时,司仪西装革履,一身黑装,胸带百花,高声宣布:“孝子归庐,面朝西跪。”

于是,陪灵的孝子们止住了哭声,走到东边陪灵的位置,面朝西跪在那里。把中间面对灵柩的场地,空出来,让给了哭灵的演员。

司仪又喊:“哭灵开始。有某某吹唱班,主打演员某某哭灵。她曾是某县豫剧团当家花旦,现在来我村献艺哭灵,大家欢迎。”于是,响起几声稀里哗啦的掌声。

一阵锣鼓过后,随着板胡、唢呐的响起,演员身着重孝,丈八长的白绫戴在头上,缓步走到灵前,拈香焚纸,哀楚动人。你别笑,还真像个腕儿。

“苦哇——”,一声叫板,鼓乐齐鸣,大段的唱腔开始了。演员如歌如哭,如泣如诉,悲天悯人。

豫剧天生就是老百姓的艺术。华北方言,都听得懂。演员一入戏,不但自己泪流满面,惹得看客们也泪下如流,抽抽泣泣起来。孝子们更是忍悲不住,大声嚎啕,哭声一片。哭灵,对营造悲哀的气氛,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 一大段唱腔的结束,二十四拜大礼也磕完了。

司仪上场,两眼也红红的,声音也有些哽咽:“哭灵结束,孝子行拜别礼,出殡开始!”

这台大戏,也接近尾声了。

看客们热闹也看了,泪也陪着掉了,心满意足。又忽忽隆隆地挤出了小院子。一面夸赞着演员唱得好,哭的痛。一面夸赞孝子们孝顺,肯花钱。唏吁哀哉地回家去。

这使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前的事。

国是文明古国,遗产丰富、厚重。精华糟粕并存,选择的继承,很有必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就力主改革,提出移风易俗,改变中国的口号。在党的号召下,丧事薄办,喜事新办,蔚然成风。

喜事开个茶话会,集体婚礼,不摆酒席、不随份子。又热闹,又喜庆。丧事开个追悼会,又庄严,又隆重。对生者又不增加经济负担。

“村上死了人,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

【作家档案】陈百贵笔名:永远在路上。1955年出生于市。早年执教,中年下海、老年更加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永远在路上的情景。

【在线编辑:林兆丰】

声明:原创作者作品抄袭剽窃责任自负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鲁学民:诗人 学者 鸡西市新闻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总编辑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