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磊晶|旧时光里的茅草屋(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张磊晶 绝句小说学会(筹委会)执行会长,代表作诗歌《最后一只云雀》。有作品入选《世界汉语文学经典微诗一百家》《北疆芳华》等书,作品散见于《星星.散文诗》、美国《伊利华报》、加拿大《中华导报》、德国《欧华导报》《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国防时报》《南方周末》《北方时报》《中国寓言》《运河》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文三百余篇。


旧时光里的茅草屋

黑龙江鸡西 张磊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的村里还有好多茅草房,但是村里的茅草房都是现代设计,涂了天蓝色油漆的门窗,烟囱清一色在屋顶上,每年房顶要更换整齐的新稻草,直至村里的茅草房换成砖房前一直很新,缺少那种历史的沧桑感。


记忆里最深处的茅草房是姥姥家的房子。 姥爷因病英年早逝,姥姥一人带大六个儿女,姥姥去世时,舅舅刚刚20岁,姥姥怎么可能有钱盖砖瓦房呢?


姥姥家的房檐很低,伸手可及。上窗是老式的可以掀起来的窗户,然后用木棍支起。窗框也是木头的本色,整个窗口也没有多大。


屋顶总是铺满陈旧的稻草,不知道几年才会换新一次?墙是由砸碎的稻草与泥巴混合,然后拓成土坯,再垒成墙。


烟囱是土坯砌成的坐地式的,在房子的东墙一角,与房脊齐肩高,淘气的男孩子可以轻松地爬上爬下。


小院仅仅够两个人并肩行走,然后就是高粱杆扦插的篱笆墙。


篱笆墙圈起的菜园,种着一畦畦各种蔬菜,夏日的篱笆杆尖上会落满轻巧的小蜻蜓。那时蜻蜓多得走路直撞脸和鼻子,如今见到一只蜻蜓都很难。


不知道这现象是属于进步呢?还是倒退呢?


姥姥家的房子不大,进屋先进厨房,再进就是居室了。居室里有两火炕,南炕大,可以挤挤挨挨的躺下大人孩子五六个人,北炕只有一窄条,只能顺着炕睡下一人。


靠东山墙有老式的排列整齐的两木箱子和一个双开门的木柜。


虽然屋子小,家具简单,一家人也是过得其乐融融。


去年夏天,去过姥姥家的那个小村,小村里的房屋早已全部变成红砖灰瓦房。昨日的茅草屋不知道何年何月全不见踪影。


前几天看到一组茅草屋的照片,倍感亲切,今早就胡乱记下一笔旧日时光的茅草屋。

【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