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建军节专刊】白雪 | 中 国 军 人(外一篇)【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白雪:兴凯湖文化在线顾问、签约作家


中国军人(外一篇)

      黑龙江密山 白雪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前,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新时期的到来。从此,8月1日被载入新中国史册,八一,成为中国军队的节日,也是中国军人的节日,更代表一种“亮剑”精神,一种无私奉献,一种为国家民族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情怀。 

人民军队忠于党,从来都是顺理成章的政治本色,也是军魂最核心的体现。从根本上说,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的崇高追求。为实现这些神圣目标,人民军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战斗,创造了英勇善战的无上荣耀。从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到八一南昌的惊天一枪;从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到八年抗战的不熄烈焰;从战略决战的波澜壮阔,到开国大典的庄严宣言,每一个坚实的足迹,都有鲜红的军旗在猎猎招展,这支英雄的军队用奉献和无畏谱写着新的篇章,用热血和青春换来祖国的和平安宁。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 

多少年来,党对军队的每一重大要求,都已经化作了人民军队的实际行动和光荣传统。从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职能,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到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创造无比的辉煌?伟大的军魂给了他坚强的力量!回首一幕幕感人的历史画卷,无不彰显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永远听党指挥的强大力量。军队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革命军队的根本保证。进入21世纪,“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提了出来,这是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高度肯定,也表达了对这支军队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如果说“忠诚于党”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准则,那么,爱国奉献则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爱国,是军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我军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团结和鼓舞广大官兵为祖国而战的光辉旗帜。奉献,是军人价值的显著特征。为祖国无私奉献,是军人无悔的选择;为人民鞠躬尽瘁,是军人不变的情操。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是军人的阵地;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军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了祖国和人民而甘洒热血。军人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勇敢顽强的战斗意志、敢于亮剑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装备在变,但军人的本色永远不变。在和平年代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没有枪林弹雨,但仍然处处闪耀着爱国奉献的光辉,人民子弟兵仍是“八一”军旗下最可爱的人。每逢灾难,人民子弟兵总是挺身而出,赴汤蹈火,用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洪水涌来时,人民子弟兵冲锋在惊涛骇浪中;大火袭来时,人民子弟兵奋战于烈焰最凶处。面对“非典”,面对地震,人民子弟兵争先投身于最危险的工作,不惜牺牲自己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抗洪英雄高建成、李向群,抗击“非典”英雄李晓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30多万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大爱忠诚诠释了“军人本色”。 

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的确,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不仅要保卫祖国,而且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协助地方扶贫开发,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从建设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建设成渝、成昆、青藏铁路;从开发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到引滦入津三项工程建设;从西部大开发,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解放军积极支援国家建设,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誓言镌刻在了造福人民群众的一处处工地上,化作一座座大爱的丰碑。可以说,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正是由于我军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战争年代,军人扛枪打仗,流血牺牲,为的是和平;和平年代,军人守边御敌,保家卫国,追求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军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当和平的朝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想起那一首首美好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军港之夜》、《为了谁》、《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我们不仅要用歌声去赞颂军人的无私奉献,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培养人民群众对部队官兵的深厚感情,真正地回归到当年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个思维,把当代军人看成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军队、尊重军人、优待军人的感情氛围。同时,更需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进一步健全完善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定位在解决新形势下官兵的切身问题上,解决政策机制上的保障问题。这才是献给人民子弟兵最好的礼物。

  山中那台“驴吉普”

复员回地方电台任新闻记者,外出采访能坐上小轿车算不上啥稀罕事儿,可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越是舒适优雅,越是容易生发对往昔岁月和贫寒的回想。从深山里的连队复员回地方电台工作多少年了,也不知坐过多少次小轿车,每坐一次,我都要想起山谷里那台曾拴在我心上的“驴吉普”……

从戎的最初日子是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一座迷魂阵般的山谷里度过的。山峦的屏障象一把把大锁,锁住了我们与外界的交往。它只有可怜巴巴的几片绿色,没有山泉,没有蜂蝶,象一只怪兽,傲慢粗野地盘亘在我们的视线里。

 我很快就尝到了在山里生活没有车的滋味儿。因为没有车,我们所用的一切都得靠肩膀往上背。粮食、蔬菜、报纸、书信和水……能有台车就好了,只要能装货,能跑路,哪怕再破也行。

一天,副连长兴高采烈地宣布,从明天起,我们就有车啦!大伙儿呼啦一下把副连长围起来,问:“车是啥型号的,有多少马力?”副连长“嘿嘿”一笑,昂起下巴说:“这个嘛,是军事秘密。”

当天夜里,我们班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盼到了天明,期待着雾霭深处的山道上响起汽车马达的轰鸣。等啊等啊,等来的竟是一头小毛驴拉的架子车,副连长说,这是用我们大伙打猪草卖的钱在集镇上买的。从第二天起,小毛驴就把我们肩上的担子接过去了。

小毛驴很勤快,整天拉着架子车山上山下不知疲倦地跑,我们很快就感受到了轻松,不但省去了下山背水背粮背菜之苦,还可以在上级来人或有家属来队的时候,嗓子拉开说一声:“请上车!”

冬天,它驮来炭火;夏天,它驮来浓荫;春天,它驮来花香;秋天,它驮来收成。我们常常能尝到山里红,甚至山兔等野味儿。有一天,副连长别出心裁地在小毛驴的两只耳朵上扎了两朵红纸花,硬说这一天是小毛驴的生日。小毛驴车在一阵“得”“驾”“喔”“吁”的吆喝声中羞得四处躲闪。小毛驴是“黑户口”,不在我们连队营产编制之内,但我们心目中,它却是无言的战友,忠诚的士兵!我们常常在下哨归营的路上给它割一把嫩嫩的青草,或是把它吃的草拣了拣,不让它嚼到一颗土星儿。

毛驴车的叫法太俗气了,于是我们七嘴八舌地给毛驴车取名字。副连长说,毛驴车每天尽走坑坑洼洼的山路,它能象军用越野吉普车一样一往无前,干脆,就叫它“驴吉普”吧。这个名字既风趣幽默又极其贴切自然,立即博得全连人喝彩。

时隔不久,我们了发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尽管我们谁也没有责怪“驴吉普”,但小毛驴却整整两天不吃草,好象在向我们请罪。

副连长的妻子带着不满三岁的小儿子来队探亲。山里的一切对小孩子都是新鲜的。小孩子在山坡上玩耍时竟被毒蛇咬了一口。副连长抱着脸色发青的孩子急得满头大汗。集镇有一所小医院,但毛驴车跑到那里最快也得一个小时,如果有台真正的吉普车该多好,坐上它一阵风就能到医院。唉!副连长怀抱着被毒蛇咬伤的孩子坐上“驴吉普”在山道上一溜烟消失了。我们都在提心吊胆地等待副连长的孩子归来。副连长终于回来了,他一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失声痛苦起来……事后,我们得知尽管小毛驴跑得气喘吁吁,但还是错过了抢救时机。蛇的毒液在孩子体内迅速扩散了,夺走了副连长孩子那幼小的生命!

山坳里隆起了一座小小的坟茔,那时副连长孩子的墓地,小毛驴每从这里经过都要发出几声哀鸣,那声音悲愤、凄凉,在山谷里久久回响,好像在为自己辩解,又好像在呼唤一个天真弱小的魂灵,全连人听到这声音没有不泪下的。

不久,我被调到团部通讯组。启程时,“驴吉普”为我送行。一路上,我默默无语。分手时,副连长握着我的手说:“将来,如果你有出息了,一定别忘了深山里还有一伙思念你的兄弟,还有咱这台'驴吉普’!”我含着泪使劲地点着头。

呵!逝去的岁月啊,一晃过去了四十个春秋,退休在家,由于在电台工作,我经常走南闯北,经常坐各种各样的车下去采访,面包车、小轿车、大客车、载重车……惟独没再坐上“驴吉普”,但那盘旋在山谷里跑起来一颠一颠的“驴吉普”却永远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在线编辑:林兆丰

【作家档案】白雪,原黑龙江省密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密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1977年参军,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国文学》(香港)、《华文百花》(澳门月刊)、《人民文学》、《鸭绿江》、《北方文学》、《青年文学家》、《旅游》、《人民日报》、《作家报》,台湾的《人间福报》、香港的《大公报》、日本的《新民生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报告文学、游记等文学作品7200多篇,其中散文《祖国,我为你自豪》、散文诗《果园情思》、报告文学《绿色森林缔造者》等260多篇文学作品获全国、省市大奖,并有多篇作品被收入其它作品集中。先后被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吸收为会员。1999年个人专著小说散文集《公开的日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旅居北京,为自由撰稿人。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张磊晶: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