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维斗 | 广州印象记 ——在羊城夕照的日子里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档案

刘维斗昵称斗爷,1941年生于鸡西市鸡东县平阳镇。1961年参加文化艺术工作,副高职称。曾任鸡西市群众艺术舘文艺部,创作部主任,党支部书记。任刊物《新芽》,报刊《鸡西文化通讯》,《艺术窗口》副主编。市艺校校长,市演出公司经理,市京剧团书记兼团長,市评剧团书记兼团長,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長,艺术科科長,办公室主任。鸡西市剧协副主席,市音协常务副主席,省音协理事。创作发表歌曲300余首,其中《毛泽东思想放光芒》,《读书要读毛主席的书》,《歌唱解放军》,《歌唱矿山五大员》,《山山水水红旗飘》,《咱村妇女有志气》参加1965年哈夏音乐会,选入创作歌曲集出版发行。歌曲《公社的山河咱亲手绣》被中央电台选用。为鸡西话剧团的《煤海朝阳》谱曲,1972年参加省专业剧团汇演。参加午蹈《硬骨头採煤队》的音乐创作,拍成纪录片全国播放。发表文化论文,文艺评论文章近百余篇。被列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广州印象记

——在羊城夕照的日子里

 黑龙江鸡西 刘维斗

南国明珠千年羊城天时地利人文盈盈

虎门禁烟三元抗英中山故里辛亥革命

岭南古都千年花城木棉花开侵染飘红

百花幽香次弟开放花街品赏花语聆听

珠江两岸千年食城粤系佳肴源于明清

荤素搭配精益求精一盅两件中外驰名

江南水乡千年玩城珠江蛮腰白云长隆

粤语粤菜粤戏粵绣东山西关绝美缩影

广州,是玩乐的好地方

日如穿梭,白驹过隙,日子过的真快,一转眼定居广州近两年了。刚來咋到时有些不习惯,住上个把月后也就慢慢地适应了。我的家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名门大厦的豪门阁,这座楼盘是广州最有面子,最有价值,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是广州CBD所在地,毗邻广州最高标志性双子星摩天大厦,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又称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又称东塔。广州人喜欢称高楼为塔,什么原因不知晓,我住的豪门阁又称南塔。这里是广州城的新中柚线,有53个外国领事馆,有253个世界500强企业,是广州的金融中心。我刚住进一落脚就立马四处寻找商店、药店、饭店、宠物店、理发店、菜市场、超市等生活离不开的店铺,看来都不太远,都挺方便。在广州先后有三位保姆阿姨走进我家,前两位是东北老乡,第三位是湖北人,她们人都很好,也很实在,我们很满意。从这南北方阿姨身上看出了南北方人的性格的差异与特点。

今天,我陪着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一同走进广州,观赏这千年古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同享受美丽广州的美好风光带给我们的美好快乐与乐趣!

当我们走进广州,感到广州特别大,一个大学城和我家乡所在地差不多的面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碧树绿,繁花似锦,珠江两岸火红的市花木棉树在霓虹灯闪烁的辉映下,红霞似火,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摩肩接踵的人流,这一切都会让你兴奋不已,令你在心底里由衷地惊呼:“太美了!广州”。走进广州会为她辉煌的历史感到骄傲!为她壮美的山川,厚重的岭南文化所陶醉!为广州人务实进取的精神所折服!


走进白云山

畅游5A白云山欲揽半部岭南史

陶然羊城东北人八景之首雁来迟

我们全家自驾游来到了白云山旅游风景区西门,在大门前留个影,目睹了人间仙境白云山的真面目。白云山是国家5A旅游景区,是广州旅游第一大品牌。我们走进西门后,眼前是一大片油菜花,有6000株金灿灿的油菜花,好多游人都在花间合影留念。我们乘坐十元一位的电瓶观光车向山里驶去,在白云山脚下,群山连绵起伏,林海茫茫,涛声阵阵,一路上树木淡淡的清香佛面。白云山是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登顶而望,山上白云缭绕,群峰拥绿,半壁皆素,故名为白云山。虽然白云山不及衡山之秀;不及华山之险;不及嵩山之奇;不及泰山之雄,但在广州人心目中白云山是最美的圣山。

白云山景区从南到北共分布七个游览区: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呜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荷依岭游览区。这里有全国三个之最: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公园。白云山有30多个山峰,山峰是五颜六色的,有黄色的睡莲;紫色的紫薇;白色的桉树,还有五色斑爛的蝴蝶。我们游览是明珠楼景区的桃花涧景点,桃花涧是园中之园,始建于1960年,全国共有三处叫桃花涧的地方,有江苏连云港的桃花涧;有山东平度的桃花涧,广州白云山桃花涧是最为有名的。这里面积有4万平方米,桃花种类有十多种,最有名的是白碧桃、绯桃、蟠桃等,有1.3万株桃树。桃树开花的特色是一树三色,也就说一株桃树开不同的三种颜色的花,每年在冬季开放,每朵花开5个花瓣,传说这五个花瓣分别代表福、禄、祷、禧、财。花开放的瞬间,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像含羞的少女亭亭玉立,一朵紧挨着一朵拥簇着。桃花涧由无数小桥连起来的,我们在曲径通幽的路上向山间挺进,走过小桥、小溪、小湖、小亭,使人心旷神怡。

桃花涧是在1999年市政府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构想,在原有基础上扩建的独具东方特色的山水写意园林,是全国唯一的园林文明景区。

白云山有两处选入羊城八景,这八景是: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天河飘绢、古韵留芳、五环晨曦、黄花浩归、莲峰观海。羊城八景展现了广州不同历史时代的景观特色,同时也记录了广州每个时代的变迁。

走进东山西关

广州有句出名的俗语,广州人都知道,叫“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东山与西关是广州的一个地区的名字。东山与西关两个地方是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的象征,各分东西,相辅相成,是支撑着三十年代广州政治与商业繁荣的两大缩影。其中东山是指河埔一带,因为在清朝中期,广州是一口通商,全国只充许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所以东山和西关非常繁华,十三行迅速在广州掘起。东山地区是军阀、达官贵人居住地,也是基督教传教基地,一些华侨也结庐定居,在这里建洋房、开洋车、穿西装、戴礼帽,柱着文明杖,一付无才无德的东山少爷形象,老百姓把东山的官员及官二代称之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名称由来也是由于广州一口还商,官员集中在东山,一些商人集中在西关地区,所以西关的经济繁荣,还有300多家私塾,一些住在西关大屋的富家闺秀,家庭富裕,打扮入时,锦心绣口,脾气高傲多变,有眼光有见识,身段轻秀,粤语莺声,受过良好教育,还会做手工活,尊敬长辈,在西关地带是花飞蝶舞,老百姓管西关的大家闺秀称之西关小姐。当年西关小姐以群体集中体现,代表时代的前进与潮流的方向;代表广州女性解放的心声;代表近时代广州风雅的生活,西关小姐成为了广州一个历史符号。

走进广州桥的世界

广州是中国高架桥之乡,是中国立交桥之祖,是中国城市里跨江河桥梁之最。珠江是广州最美的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江,解放前只有一座桥连通两岸,如今已有18座宏伟大桥横跨大江两岸,这在全世界城市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只可惜我家乡的黑龙江上竞然没有一座跨江桥。广州市里的高架桥也是全国最有特色的,层次丰富,衔接多样,每条主干道都有许多高架立交桥,所以广州很少堵车。最著名的是1983年12月建的中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的又高又宽的高架立交桥,美丽的不可方物。底层是东西向直下穿式机动车道;二层是环形交叉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三层是专供机动车左右转变环形交叉道;四层是南北直行机动车道。广州地铁列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位,将来地铁可达751公里。

我离开家乡十八年了,先后移居大连、深圳、广州三地,这三座城印象都是山青水秀,风光旖旎,都是值得回忆的地方。在这北上南下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许多不知道的事;看见了许多看不见的景。其中百年大连是中国重要的城市,故纸见证了被日俄统治47年屈辱历史和悲惨记忆,留下了日俄入侵的罪恶痕迹和大连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故事。深圳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在几十年内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处传颂着春天的故事。千年古都广州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与现代的伟大商都。大连是看得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看不见驾车人的地方;深圳是很直接,是淘金者梦想成真的地方;广州是古今中外市井之城,美食之都,昨天是传统,今天是现代与传统的典范,广州人不喜欢空口说白话,不喜欢酒后拍胸口。广州人喜欢三件事:一是看风水,二是吃云吞,三是求发财。广州有三多:茶楼多,有上千家,老字号也有几十家;华侨多,有360万;黑人多,有二、三十万,故有黑人之都。大连暖心有暮气、人人谈生活;深圳真心有朝气、人人谈项目;广州诚心有老气、人人谈文化。大连是你来了,就不想回家了;深圳是你有本事,这里就是你的家;广州是你想回来,这里还是你的家。人们还戏说:广州是老爷子,深圳是小皇子,大连是大贝勒,都有君临天下明天的希望。我退休能隐于这三座城市里,多亏一位世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把迟暮之年的我从塞北煤城圈到了南国花城,更要感谢儿女们胸怀感恩与孝敬之心,为我们营造了优渥的生活环境,生活得很方便、很平稳,过着既平凡平淡又舒心舒坦的好日子,快乐多多,幸福满满。每天余暇里都在不停地寻找逝去片片沉淀的记忆,静静地在回忆着、心思着……

广州,历史悠久

广州,四季花香

广州,我心依旧

广州,夕阳北望

广州是一个美好的曾经!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张磊晶: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