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熊林福 | 难忘“四两油”的日子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难忘“四两油”的日子

                                熊林福(浙江常山)

在现在食用油广告普天盖地的今天,你很难想象六七十年代居民每个月只有“四两油”供应的日子。我家在农村,还没有这样的待遇享受。一年到头主要靠生产队分到一点茶油,油菜种植也有限制,农民食用油很篑乏。记得母亲抄菜时很少用油,有的时候只用一块猪肉在锅里擦一下,还不等它油熬出来,就挑出来放在盐瓶里下次再用。1978年,我从部队回到家乡,被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吃上商品粮后,每个月有“四两油”供应。虽然微不足道,但解决了我家缺油燃眉之急。就这“四两油”,成了我家的“备用油”,过年、过节要到了,老妈才会叫我到粮站把油买回来,让节日的菜抄得可口一些。

常山,不是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吗?为什么食油供应这么少呢!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才逐渐知道,历届政府为了这“四两油”所付出的艰辛。1949年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县政府就将政府保留的机动山和乡村农会保留的代管山、以及群众无力经营的荒山拨给县林场管理。从此,县林业部门确定以油茶为主的经营方针,贯彻中国共产党常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发展油茶生产、建立油茶基地”的决议精神,大力发展油茶生产。1956年8月,省林业厅和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常山油茶试验场”,1961年,县政府划定经营面积1.5万亩,发展油茶1万亩。在“三年困难时期”,林业部门一手抓林业,一手抓油茶生产,为常山居民“四两油”供应打下基础。

就这“四两油”,不仅县里重视,而且省里及党中央也很关注。1962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华来常视察林业生产和山区建设,对常山林业生产作了重要指示,还亲临县林场西峰分场五里亭大小营盘和久泰弄油茶林地视察指导,对县林场发展油茶和科学实验取得成果给以赞誉。1970年,毛主席作出“浙江要发展一千万亩油茶”的指示。1971年,时任常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于耐毅到北京参加全国棉、油、糖会议,周恩来总理接见到会代表,特地询问常山县油茶生产情况。1977年,林业部在常山县林场举办“全国油茶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南方十三省(区)的从事油茶科研、教育和生产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121人,历时12天。总结交流经验,传授、论证科学技术知识,促进油茶生产。1990年1月23日,浙江省省长沈祖伦视察常山油茶。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生长期长、产量不稳,一般情况下有大小年之分,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53年—1978年,十年增产、五年丰产、十年减产、产量低而不稳。为做好居民“四两油”的供应工作,六十年代县林业局从广西、湖南、云南、福建及本省引入16个物种、8个农家品种64个优良无性系。七十年代,县油科所、县林场科技人员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地开展油茶选种、扦插、高接换种、油茶“三保地”等多项科学实验活动。1976年,县林场大坞分场选用大苗造林、嫁接换种,选用良种造林53亩,获最高平均亩产茶油33.95公斤,比普通油茶林平均亩产5.35公斤,增长63.5%,连续9年亩产达22.25公斤,创全县历史最高纪录。1978年全县开展群众性油茶优选,初选1200株、复选330株、决选15株,其中县林场优质高产品种6株,占总数的40%。1987年,县林场科技人员筛选出“202”、“203”、“207”和“66-23”四个无性系品种。计划经济年代,县林场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茶油2.5-5万公斤。从1962年到1978年国家实行粮油派购,县林场为国家提供商品油40万公斤。

在计划经济年代,茶油是有派购任务的。为了保障居民每人每月“四两油”的供应,1962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肖贻率工作组到常山调研油茶发展问题,经与当地农民及基层干部座谈,制订出“一定六年不变”的茶油定购方案。根据省委工作组的“定产、定购”方案,常山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又派出周星三副县长再度与群众座谈,最后定产指标由2913.4吨调整为2291.4吨,定购任务由2259.6吨调整为2146.6吨。县林场所生产茶油直接投售给国家。1963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粮油挂购政策,凡投售茶油完不成任务的,要以2公斤原粮抵交0.5公斤茶油任务。凡超额完成茶油定购投售任务的,每超售0.5公斤茶油,奖原粮2公斤。1964年1月,县人民委员会又调整为3公斤原粮与0.5公斤茶油挂购。1978年,县革委会试行新的粮油挂购政策,即按人均向国家提供商品油的数量结算挂购粮,多售油多吃粮。1980年,县人民政府对茶油收购任务作了调整,一定5年不变,按平价、加价(加505)各半收购,超过任务部分按加价收购。7月,对县林场茶油统购包干,确定3万公斤。一定5年不变,超过任务部分,按加价收购。1981年,改为“倒三七”(平价30%、加价70%)比列价收购。1985年,改为按合同定购并“倒四六”比列价敞开收购。直到1992年,因粮票停止使用,茶油按市场价收购,粮油自行脱钩。自此,昔日居民引以为豪的“四两油”退出历史舞台。

触摸中华民族的饭碗,眺望收紧腰带的岁月,亦歌亦叹的日子已经化为梦影。现在常山的山茶油不仅市场供应充足,而且还出口韩国、香港等地。抚今追昔,只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有我们今天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在线编辑:林兆丰


【作家档案】熊林福,男,1951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供职于浙江省常山县财政地税局,主任科员。1971年应征入伍,在南京83454部队服役。1977年被选拔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后历任乡长,乡党委书记、县地税局征管局副局长等。现任衢州市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常山民间文艺家学会理事,常山文联会员,常山县作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发表文章500多篇。小说作品有长篇《乾坤赤》、《常山巧石秀天下》等。挖掘常山历史文化创作了古装戏剧《四代九进士》。根据《砚台含泪》《西砚神话》等传说,创作了越剧《鸳鸯砚》,为常山石文化增光添彩。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杂志编辑

          鄂俊光:《龙煤风采》杂志编辑

          于   浩:《龙煤专刊》副刊编辑

          白    雪:作家

          张磊晶: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