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张鸥 | 愿安好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张鸥,本名张亚玲,七零后,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榆关人。家庭主妇兼人民陪审员,抚宁区作家协会会员,抚宁区网络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爱先行志愿者联盟队员。

        愿安好

                        文|张鸥(河北秦皇岛) 

我想,我们是有缘的,大中国大河北大抚宁那么多的人摩肩接踵,萍水漂泊的路上我们相遇相识。

我想,我们都是一个个孤独的精灵,寻寻觅觅中逐梦,来来去去中凝噎。

因痛而念,因怜而惜,百年练就一缕思缠,淡淡化作一句真诚的话,“愿安好”。

言之简,意之切,情之浓,尽在“愿安好”。可流于唇边?可存于心间?请珍惜自己,不辜负远的近的“愿安好”!

你,我,他,各自遵循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哭笑悲喜各种滋味各人体会,然,一次谦让,一次关怀,一句问候,来的恰是时候,泪婆娑在心头,话语凝噎在喉头。

《战国策》中简述一个故事:“触龙说赵太后”,归结于一句流传久远的至理,“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感慨颇多。“爱”,总是淳朴执拗的底色,“计”却无论如何划不出何为深?何为远?深远接壤的地方,爱的迷殇坠着一滴饱满剔透的泪珠,欲语还休,欲弃难舍,三个字“愿安好”成为父母之于儿女,“盖上棺材板”都盖不住的眷恋。

“雹走一条线”,受灾后频临绝收的庄稼地的惨像我见过。拇指粗的玉米杆腰里挎着打浆的玉米棒匍匐地面,老重绿色的玉米叶尖颤颤寸把长的焦黄,就着风雨走势或窝缩泥土里,或耷拉在黄豆秧上。欲哭无泪的老农顾不得悲怆,撸着裤管趟进地里,一棵棵的捋着检视着,看看还有多少不灭的收成……倒伏庄稼倒不了农人心,“庄稼不收年年种”!转换到一生心血植栽的情感庄稼“儿女”时,更是凝聚升华,即便脚下的路有多崎岖,前头的灯火有多渺茫,阿Q精神托撑着,“总会好的”。抹把泪后,笑笑,继续。

曾经晴天走过一身尘灰,雨天走过一裤腿泥点子的窄窄乡间小路,如今拓宽平坦,高跟鞋踩出的“嗒嗒”声清脆的曝出节奏感,让我们愈来愈迸发憧憬的激情,源源不断的朝着骨子里灌输一个崭新的概念,“前头万木春,总会好的”。

我在过去的时光中,走过浮现笔下的乡间路。熟悉到摸黑亦能顺利通达。季节轮换,情缘不断。这一条出村的小路,赶集上店儿的走,求学读书远行的走,甚而逝去送葬的也走。同一条路,火红与黯黑兼容,诸多诸多的哭哭笑笑最终无声无息,卷成一股思绪在坚硬水泥路面和浩淼苍穹间盘旋。活得再累再苦,总是有柔软的温度伴随着。不像凝固的“死”冰冷迟滞。

在路上感悟生命,感悟生死,感悟一切感动的律动,噙着心泪道心语,“愿安好”。给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们。

大朵大朵的伞落花开的正旺,浓的淡的花次序妖艳在粗拉拉的大片绿色叶子的腰间,矮生的绿植附着窜起的白杨絮絮私语,贴地面扎根平坦的草坪,层次分明,共存共呼吸。恰似我们活着的境况!归根到底,心中执爱活着就好。身外的别想。

小孩子每一天乍喜会开口说个单音字“爸”“妈”,每一月连跑带颠摔个屁股蹲后爬起来接着怀里扑来,每一年门框墙角刻的画线“又长高一厘米”,紧接着头疼脑热焦灼,嘴角起大泡,再后来考试成绩起起伏伏憋火,鬓角长白发,反反复复的发疯失望不敢说,徬徬惶惶的重启守望无处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这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滴血化为“愿安好”。

想着把菜炒香炒好,替儿女们分担点儿的老太太,拿醋当成酱油,凑合吃吧,别叽歪,那酸只当是母亲满腔满血的心酸爱。悄悄扔掉的旧衣服旧鞋,转脸儿被咱的亲爹捡回,“宝”似的刷净洗好,埋怨咱“败家子不会过”,听着,犟不得嘴。老去的他们既不舍心,更不舍情。惜物即惜情。他们已经不知道余生怎么来疼护儿女了,尽己所能倾囊而授。夜半三更爹的咳嗽声,早饭不吃娘的唠叨声,声声震心,不久的将来,我们活成他们的模样啊,真心的心底默念,“我们的爹娘啊,别太累了,愿安好”。

久别的人盼重逢。老友老酒老感情,到了我这个岁数,或许不再眷恋烟雾缭绕酒气冲天侃侃而谈的聚会相约,然,时不常的报个平安,知道彼此健康顺当的活着就好了。相惜相知能倾听的朋友更珍贵。作为朋友,此刻碎碎叨叨,“怕凉怕冷胃不好的,哪怕盛夏也要离空调远点,啤酒你就喝常温的”,“有过痛风症的,别吃海鲜,你遭罪,大姐心疼”,“脚丫子患了嵌甲症,走路你就注意点儿,穿鞋宽松些”……好朋友之间说实话,“愿安好”!

窗外传来喜鹊的叫声,无需酝酿畅留此文,“愿安好”。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白雪 张磊晶

主编:瑞雪   13115477919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