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刘维斗 | 琐忆关帝庙 杂谈老爷戏 ——鸡西虎头关帝庙随行随想随说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琐忆关帝庙  杂谈老爷戏

     ——鸡西虎头关帝庙随行随想随说

                文|刘维斗(黑龙江鸡西)         

江畔东方第一庙

艺海钩沉话关羽

前不久,笔者在网上看到几则有意思的消息。一则是香港李嘉诚投15亿于慈山寺,建造全球第二高的青铜观音像,要求参拜者不准烧香,不接待旅游团队,不收费,每天限量400名参观者的报导。另一则是有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报考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当一名和尚的报导。还有一则是相声演员郭德钢在梅兰芳大剧院跨界演出京剧《潘杨讼》中一赶四,震惊梨园界的新闻。第四个信息是一条雷人的报导,410日一段45秒名为五台山剃光头穿礼服的美艳尼姑结婚的视频,其实这是一个公安部公布的十大传销案例。从这些真假新闻中可以看到当前一些值得思考的热闹非凡的现象。

一,走进高彻精深的关公文化

义勇倾三国

祠堂遍九洲

中国的寺庙大都于宗教信仰的宣传有关。但有两大庙宇不是出自宗教信仰,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代表,这两座庙宇是孔子文庙和关公武庙。

我们知道中国的神仙很多,天上、地上、地下的成百上千,神仙是老百姓心灵的慰藉,适逢节日老百姓都要进庙上香许愿,不管灵验于否,虔诚的坚持着。中国的神有两大种类,一种是人造的神仙,如玉皇大帝;一种是人变的神仙,如关羽。关羽人称关公,关公这个“公”字,是后世对他的尊称,与日本人称“君”差不多,古代对成熟的男人称“公”。人造出的神仙是高高在上,人变出的神仙与百姓最近,在眼前、在心里,老百姓习惯崇拜人变的神。人变的神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口碑,二是要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支撑力。关公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寻找的偶像,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怎么更替,官方、民间都一致认同这尊人变的神,千百年来关公是唯一被儒、道、佛三教共奉敬养的代言人。历史上有16位皇帝23次御旨加封。儒家奉为关夫子、武圣人,塑造关公的形象是文质彬彬;道家奉为协天大帝、关圣帝君,塑造的关公形象是虚无飘渺;佛家奉为护法伽蓝,塑造的关公形象是四大皆空,与释迦摩尼一个行政级别;在财神庙里塑造的关公形象是浑身上下放射着招财进宝的光芒;老百姓奉为显圣护民的关老爷,形像平易近人。关公庙在中国历史上是多如牛毛,何止万千,清朝北京有几百座关公庙,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又有"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九座城门都有关帝庙,其中正阳门有一座关帝庙和一座观音庙,所以称九门十庙,朝阳门没有神像只有神牌,所以称一庙无神道。全世界各地有关 帝庙四万多座,在中国边陲要塞都建有关帝庙,保佑边疆安宁。居庸关关帝庙,嘉峪关关帝庙,天山关帝庙,西藏关帝庙,虎头关帝庙。全世界有168个国家与地区都建有民间关公组织。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法院审案前,法官都在关公像前宣誓,以法办案,关公保佑。据传美国多届总统竞选期间,夫人到关帝庙祈求保佑竞选成功。20024月我在东南亚及韩国境外旅游时,曾走进了澳门玫瑰圣母堂附近的关公古庙;曾走进香港太平山腰间的文武庙;曾走进新加坡的忠义馆;曾走进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关庙;曾走进韩国汉城的关帝庙,每一处关帝庙都是香客如织,香火甚盛。千百年来,关公走进了上至城邑,下至墟落;走进了千家万户和亿万人心里。深宫秘祀,文士敬奉,将士诚铸,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警方护佑,江湖尊仰。关公还是上百个行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有香灶业、银钱业、典当业、描金业、皮革业、豆腐业、酱园业、糕点业、算命业、梨园界、青楼业、剃头业等等。在民间关公身后"显灵”传说日盛,逐渐形成了神祀之风俗。笔者认为关公的伟大之处是穿越了千年时光的流变,再现在华夏大地上真实的生活中……

二,走进鸡西虎头关帝庙

虎头关帝庙  一庙佑两国

香盛三百年  庙小神明多

关公威灵叠  春秋共山河

众生登净土  国泰民安乐

悠悠岁月,没有消逝我心中难忘的记忆。我记得在1995年10月,鸡西市文化局组织二十几位文史专家学者,在文化局局长张彦文的主持下,于虎林召开了“穆棱河文化研究论文”研讨会。1996年《穆棱河文化研究论文集》出版发行,书中收入了全市各市县、区社、厂矿、学校文化工作的论文百余篇。市委第一书记孙永纯作序,王德君副主任及张彥文、张德义、刘维斗、滕宗仁、袁永祥、宋君、王效明等专家学者多角度撰写了论文。会议期间,在虎林市文化局赫英春局长的热情安排下,畅游了乌苏里江,参观了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参拜了东方第一庙——虎头关帝庙。

对于寺庙,不便妄言,我虽是一介路人,並非是信徒香客,但也深谙“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已知”古话之含义。

虎头关帝庙是黑龙江三大关帝庙(齐齐哈尔关帝庙,铁力关帝庙)之一。位于鸡西虎林市虎头镇正南虎头山崖,座落在乌苏里江畔左岸,依山傍水,虎头小镇群山披翠,宛如一条巨龙威然而踞,恰如一道屏障呵护着关帝庙,乌苏里江水碧浪潋滟,润泽着虎头镇的各族儿女。虎头关帝庙三百年间共维修四次,1987年,国家拔专款,抽调远近闻名的匠人画师雲集乌苏里江边,关帝庙的住持把酒临江,焚香祷告,很有牌面,按着原来的建筑风格原貌,进行第四次较大的修葺。1986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庙宇在我国最东方,被誉为东方第一庙。虎头关帝庙建于清朝雍正年(1723~1735)间,是黑龙江较早的清代的小型寺庙建筑。相传闯关东那一代远道跋涉来东大山採药、挖参、烧炭人,搭帮结伙,年复一年,交好运,发了财,大夥捐资在乌苏里江畔虎头山崖修建了此庙,虔诚以祀,求财佑命。整座庙宇不大,是单檐歇山抬梁式建筑,混凝土框架木质结构,沿着山坡依次而建,分前殿与正殿两部分。前殿为六架梁卷棚式,正殿是五架梁悬山式,格局典秀,气韵中正,红墙黑瓦,重檐飞角,斗拱交错,廊庑环列,花木扶疏,参天古木,人工小湖,小桥亭阁。庙宇西侧有石矻台阶84级通往庙后,庙基长17米,宽8米,高4.54米,面积164.32㎡。庙门上悬斗"关帝庙”三个大字匾额,庙门两侧悬挂一副对联:上联是“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下联是“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在庙门前有两尊石狮,雕工精细,威武雄壮,庙门西侧为雄狮,庙门东侧为雌狮,狮头高昂,狮尾飞翘。当步进庙门时,空中萦绕着袅袅浓香扑鼻而来,如同走进一部厚重的史书典籍,如同穿越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时光,游览了浓缩关公生平硕大无朋的人生轨迹,有一股空灵和神圣之感。走进殿内,前厅宽阔,有八根明柱,雕有二龙戏珠,明柱上方悬挂文人墨客赠写的多块横匾,其中上书《亘古一人》、《大义参天》最为醒目。在大殿两侧的兵器架上置放着金瓜、钺斧、朝天镫、枪、刀、矛、戟等十八般兵器。进入廊檐有并排四根明柱,下端石鼓做基础,上端燕尾雕龙,迎面有四幅彩绘《百古图》阁扇,打开阁扇是正殿,殿内有关公和陪祀神七尊塑像:正中是关公,关公穿戴是头裹青巾,衣着绿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红枣、青龙偃月刀、五绺髯。身边是托刀的黑脸周仓和捧印的白脸关平,左配有地藏佛、判官、关平;右配有山神、小鬼、周仓。在塑像后面与左右彩屏上绘有《五龙藏云》、《赵燕求寿》、《青松白鹤》、《三国争雄》等图案。虎头关帝庙背靠猛虎山(东猛虎山、中猛虎山、西猛虎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北山、虎啸山,被群山环抱,正面10公里,纵深40公里。这里是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关帝庙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罪恶和东北抗联打击日寇的战斗风云。这座关帝庙是一幅展示虎头一方水土的民俗民风之画卷;是虎头民众道德、楷模和精神的寄托;是鸡西地域文化的遗产。

      香客依旧,香火独盛。我们漫步在庙前殿后,穿行在参天古树间,比肩接踵如影穿梭的游人香客,心中感慨万端,关公之所以家传户颂,弦歌丝绣,是关公那种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在保佑着虎头大地,在保佑着塞北边疆。我们随意前行,在大殿内三鞠躬敬拜了关公神像,靠近他,触摸他,以酬圣德。我们在虎头关帝庙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要感谢剧作家隋玉生手中那款相机的一次次闪动。此行,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此时,我慢步走出虎头关帝庙,望着那一烟江水照晴岚,美色如许的乌苏里江,徐徐吹来的江风沁人心脾,深感人生在世,生命如琴,随意而行,随性而动,随心而静,随迂而安。瞬间,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古诗名句从心头涌来: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虎林与虎头这个美丽吉祥的地名,与老虎没什么关係,这个地名源于横穿境内的一条七虎林河,七虎林满语是“稀忽林”,转音为“沙鸥”之意。虎林为古老肃慎人之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是虎头镇细街小巷里平民百姓的聚落地。这里流传着许多神奇真实的故事:在19458150万苏军攻打虎头,猛烈的炮火将虎头要塞所有建筑物几乎摧毁,唯一丝毫末损的关帝庙巍然屹立在虎头山崖。所以关帝庙多年来香火旺盛,真是一座有灵气的神庙。1989年,一场百年不迂的特大洪水向虎头袭来,洪峰越过乌苏里江堤岸,穿过虎林来到虎头,可江水奔涌到关帝庙门前时,却嘎然而止,随后江水迅速退去。这件事兴许是巧合,可架不住人信呐!这些听起来好似民间传颂的神话故事,但却真实地发生在乌苏里江畔美丽的虎头小镇里。这里曾举行过盛大的虎头关帝庙会,乌苏里江畔是香火灯火一片璀璨,虎头大地是笑语欢歌一片欢腾。虎头关帝庙是鸡西地域古老文化情感传承的符号和现代文化自尊镜像传播的载体。

香火独盛关帝庙,虎头风光天下奇。

 

三,走进历史的关羽

青灯观青史

大义秉春秋

关羽(160~220)字云长。身高2.072.16m,与姚明相仿。坊间有一说法,关羽姓冯,叫冯贤,字长生。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氏,出身贫下中农,因杀县令逃到河北涿州,改字为云长。关羽丹凤眼,卧蚕眉,二尺长髯飘佛,手提3m长,斤两实足的重82斤的青龙偃月刀,古代1=222.72克,应重36斤。关羽真实的历史被神化了,其实他文不如仲尼;武不如吕布;智不如诸葛;勇不如马超。一生战绩不怎么辉煌,只斩过颜良,攻过襄阳樊城,生前只有曹操封他为"汉寿亭候”,死后被刘禅追封为"壮缪候"。中国历来封神的程序是民间有显著事绩,政府考察公认,最后是最高领导者颁赐封号。

四,走进演义里的关羽

昭然垂千古

不止冠三分

《三国演义》源于《三国志》。《三国演义》是三分真实,七分杜撰,演义中写关羽是名将,讲信用、讲正义、讲正气,是忠义的化身。“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会”及挂印封金都是作者罗贯中杜撰的故事。演义中也把关羽塑造成既"高、大、上”又有缺点的英雄,演义中描写关羽傲慢,战败投曹还讲条件“降汉不降曹”。演义中写他做事很仁义,在捉放曹中说明他知恩图报。演义中写他文武双全,夜读春秋。演义中写他只忠于刘备一人,而不是忠于刘备的利益集团。在“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一章中,写出了关羽施展拖刀计斩了蔡阳后的人性体现。蔡阳是曹操的名将,与关羽大战几十个回合,关羽体力不支,张飞在城上打完两通鼓后,关羽施计,乘蔡阳回头之时,拖刀斩了蔡阳。蔡阳的坐骑白马通人性,跳水而死。关羽办事一贯都是讲大道,不搞阴谋,不背后算计人,这次斩蔡阳的行为很不光彩,内心深感有愧,于是将蔡阳与白马一起厚葬。他功高没盖主,肚量浅显,大意失荆州走麦城,最终被害。《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最成功之处就是向全世界推出公认的、永世的、伟大的中国人——关羽。

五,走进京剧里的关老爷

关公戏  

规矩多

老百姓熟悉关公,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源于各地方关帝庙里的故事;源于京剧关老爷戏里的故事;关公戏具有艺术性与仪式性双重性质。《三国演义》里编成京剧的剧目有148出,其中关公戏48出。还有其他文艺形式表现关公的故事,有鼓界大王刘全宝的《关黄对战》、《箭射盔缨》。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候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小人书和年画《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等。我最早是在平阳镇八角戏楼里看过京剧的关公戏,还在香客不息,至晚犹敲的庙会里看过二人转演出的关公戏。那时年纪小,矮子看戏空着急,不懂戏文,看的是热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鸡西评剧院看过鸡西京剧团宋奎英老先生主演的《古城会》、《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等多出老爷戏。在八十年代鸡西文艺舞台上又看到了宋奎英的长子,袁世海的传人宋志伟团长演出的繁难吃重的《古城会》一折戏,他扮演的关羽、李波扮演的马童,观众是起满坐满,受到戏迷高度的好评和同行深度的认同。他深感与前辈的精彩演出还是自叹费如,宋志伟得到了名家袁世海的上乘真传,又在父亲口传心授的传承下,在台上一戳一站,一静一动,手势的尺寸,撑腰、捋髯、撩蟒做到随心所欲,恰如其分不逾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纪念宋奎英舞台艺术六十周年”的演出中,又看到了梨园世家”宋家班"的演出。事后我与谷来春先生拜访了宋奎英老先生,一同走进了他艺术人生的空间,对京剧艺术我是略窥门径,他是生活中充满幽默和色彩的人,与他聊艺术聊人生是非常快乐的。聆听了他梨园世家的传承和演出关老爷戏的过往趣事,他在舞台上塑造的鲜活的关公形像,好像又浮现在眼前,我对宋氏父子的关公戏是十分欣赏与推尊的。谷来春撰文《访京剧老演员宋奎英》发表在《鸡西日报》,并收入谷来春散文集《晨曲》之中,滕宗仁先生和刘维斗为《晨曲》撰写的书评中也提到过此事。

京剧世家宋奎英、宋志伟父子一门两代人从未停止过关公在舞台上前行的步法,先后演出过光彩夺目的《古城会》等京剧红生经典传统剧目。京剧最早演关公戏是红净戏,因关公勾脸,后来由京剧巨擘大师王鸿寿,(艺名“三麻子”)对关公戏的支撑,才创出了红生行当,关公就介于生、净之间,唱法比老生高亢,又不同花脸的洪钟大吕,多用唢呐和竹笛件奏,所以关公的吹腔很有色彩。演关公以文武老生,净行,大武生均可应工,戏曲舞台上也曾出现过红生红净两门抱的演员演出关公戏。梨园行里有道是:“千旦百生一大净”,指的是净行比其他行当都难演,有铜锤的嗓子,架子的膀子说法。梨园界演关公戏有“南林北李”之称,南指林树森,北指李洪春,后来各路名家有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高盛麟、历慧良等都是红生翘楚。当年宋奎英老先生扮演的关公被戏迷称之“活关公”,他和佳木斯京剧团著名文武老生赵云樵出演的关老爷戏,在东三省梨园界很有一定影响。演出关老爷戏的行头多为专用,软靠、夫子盔、黑三或五绺、青龙刀、红绸黄球马鞭以及大督旗、八面飞虎旗等。宋奎英的演出讲究书文戏理,特点是形神兼备,他演唱的宽音、横音与炸音浑厚、沉实,他的身段、开打有工架,舞刀有刀式,扬鞭走马的趟马程式表演的非常精彩,形成了“宋家班”独特的演出风格。宋奎英演绎的关公戏,有文老生的文静;武老生的沉稳;架子花的威勇;大武生的猛健,尤其是表演髯口时,推髯不过胸,抱髯不过腹,捻髯要高,捋髯到底。宋老先生认为演关公戏要演人,不是演神,是演关公生前的故事,演出中要把握好关公的神与人的临界点,做到人神合一。在演关老爷戏中,关公戳刀亮相中有背刀、托刀、推髯口48种姿势,称四十八图,亮相时眼不能睁大,有关公睁眼就要杀人一说,微闭双目。刀法也有十三刀式,其中一刀化三式,一式转三招,关公提刀时表现武的一面,立刀时表现文的一面。关公在不同领域里提刀的方法不一样,表示不同的含义,有《立刀索命》式;有《下刀镇宅》式;有《横刀夺财》式;还有不拿刀,《手捧春秋》式。尤其是亮相中一腿立定,另一腿抬到贴耳处,成180度站立几分钟,展示关公坐如钟、行如风、立如松,声震屋瓦,响遏流云美髯公的塑型美。宋老先生说演关公戏是十戏九不同,一出戏一个样,一个亮相一个劲儿。宋老先生谈演老爷戏的演艺过程中,把《水淹七军》、《单刀会》、《灞桥挑袍》三出戏学扎实了,其他关老爷戏都能拿得起来。宋老先生还说,关公出场亮相很重要,但不要“卖份卖派”。演关公戏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学演阶段,学演老师,可能会出现“东施笑颦”的效果。第二是演技阶段,在舞台上实践加上自我理解。第三是演戏阶段,在老师教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优势。第四是驾轻就熟的表演阶段,是各种流派风格的展示。所谓艺术,是有艺才有术,“艺”是基本功,“术”是表现手法。一个京剧团演出关公戏的背后还有许多说道与禳解,还有许多不成文的严苛规矩,在梨园行里不能直呼关公名字,而称关老爷。扮演关公的演员在演出前十天需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向关公像敬香叩头,演员把关公纸画像放在盔头里,演完用画像纸擦脸烧掉。清朝皇宫演关公戏,当关公出场时,皇帝、皇后、妃子要离开座席侧走两步后再回到坐位听戏。扮演关公的演员上装后不得大笑,不可轻浮。看了关公戏,不仅是娱乐,而更是一种领悟到关公文化是汉文化的传播与延伸。

六,拜访大武生周瑛鹏

自平凡  越不凡

以平凡  敬不凡

在鸡西京剧团我接触过一些有名气的大武生,当年我与宋文杰团长前往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请齐齐哈尔市京剧团一级演员张镜明大武生,请黑龙江省艺校著名武生教师王玉喜来鸡西京剧团学员班授课,他们对关公戏都有过精彩的舞台实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与鸡西京剧团著名武生演员高金安先生一路西北行,在酒泉市拜访了中国武生泰斗周瑛鹏老先生,在与他交谈中了解到关公戏与武生行的一些有趣的轶事。周瑛鹏原是中国京剧院三团著名武生演员,与李少春、袁世海等名家同台演出过关公戏。他嗓音宏亮,扮相俊美,身形高大,做工真切,是京城梨园行里一流的大武生,他经常随团出国演出,他的拿手戏《伐子都》从几张高桌上翻下,他有跟头大王之美誉。我听导演李云龙先生讲过,又从周先生交谈中知道了《古城会》的演出成功,一半要看关公,一半要看马童。《古城会》里的马童与一般戏中的马童表演不一样。马童的表演根据关公扮演者的流派而表演。宋奎英老先生《古城会》的马童是鸡西京剧团著名武行韩永年扮演。听老先生讲《古城会》里马童出场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马童与执红马鞭的关羽同时上场亮相。第二种形式是马童先出场,在台上足翻一通后再翻到上场门,引关羽出场亮相。第三种形式是马童直接翻三个虎跳前扑上,再翻回上场门,引出关羽出场亮相。也有的马童走十来个单提,或十几个旋子,再翻几个虎跳前扑引关羽出场亮相。在马童引关羽出场亮相时,都会赢得阵阵碰头好。马童的跟头表演需要又快、又高、又漂、又圆,与关羽的表演浑成一体。我看的关公戏不多,只看过鸡西宋家班两代人的演出,尤其是梨园耆宿宋奎英老先生他把关羽和观众的距离,美丽的衔接起来,他一生为鸡西京剧事业筚路蓝缕地拼搏着,演绎着,躬耕着,扶掖着……他那精彩的艺术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使我领悟到了《古城会》这出戏里的情与理的真谛,折射出不同人生的哲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使我看到了关羽最伟大的人恪魅力是“气节”是“忠义”,忠有忠贯日月,忠不避危,忠心耿耿;义义薄云天、义利分明、义不苟取……现在一些传统关公戏己销声敛迹了,能演红生戏的剧团和能演关老爷的演员不多了,能到戏园子里看老爷戏的机会也不会太多了,老爷戏的传承也是梨园行里值得殷忧启圣、思考探索与表达。

前些年,我们看过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关羽、扮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非科班出身,在《三国演义》里他扮演的关羽是经典关羽,使他受益一生,由于他演关羽改变了他的戏路与生活,从此再也不接其他角色了。

伏枥远望,金乌西坠。人生,看透不如看淡,在岁月的跋涉中,看淡了心情才会秀丽,才会明媚,行走累了,停下来歇歇脚儿,解解乏,与花草凝眸,与自我微笑。

七,走进神坛的关帝

正气充盈穷宇宙

英灵烜赫几春秋

纵观以往的历朝历代,中国人在渺远的历史风云中喜欢造神,关公就是造神运动中最为成功,也是最为悲剧的典型人物。其实,关羽这个人,是草根出身,其优点与缺点,其长处与短处,很值得我们一分为二的看待。尤其是关羽最终确实因说了一句话而不应该说的话悲壮死去,因为关羽是北方人,有啥说啥,处事不够圆通,所谓“一言能兴帮,一言能误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要懂得“制约”就是这个道理。我听说上海有一座关帝庙的砖雕上刻有“信義千秋”的匾额,在“義"字的“我”字上故意少写一撇,表明是为義可以舍身的意思,这就是关公精神的体现。我还听说过有关青龙偃月刀的精彩故事:我们知道小说《三国演义》源于《三国志》评话。在《三国志》里没有描写关羽用的什么兵器,也没有青龙偃月刀的记载,只写道在白马之战,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中颜良于阵中,斩首而归。用“刺”字说明应是矛或戟直刺兵器,而不应是刀,大刀是隋唐以后才出现的冷兵器。有传说是因为元代杂剧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创作的名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出现后,关羽才用上青龙偃月刀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是关汉卿的一大功劳,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重要的描述,青龙偃月刀存在的时间可比关羽一生的时间还要长,关羽死后,青龙偃月刀还有精彩的故事。关于青龙偃月刀的来历众说纷纭,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在打造青龙偃月刀时都是在月圆时间里,刀快铸完之时,骤然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说那是天空中青龙的血,预言这把刀一生要杀死1780条人命,所以叫青龙偃月刀,《三国演义》书中也验证了这一预言。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是关羽的特有标记,青龙偃月刀把中国历史最出名的两位不同时代的关姓人物,武圣关羽和曲圣关汉卿连在一起了。关公是一面镜子,引以为鉴。关公身份与职称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嬗变而来的。南北朝至唐朝是关帝信仰形成时期;宋元时代是关帝信仰发展时期;明朝是关帝信仰盛行时期;清代是关帝信仰鼎盛时期。关羽从隋唐时期就开始走进了佛教,宋元时期开始了美化、圣化、神化的过程,凭借其“贯日”之“精忠“,"参天”之“义气”,策马横刀,征战群雄,匡复汉室,为世人钦仰,为皇帝推崇,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由人变成了神。关公的信徒超过了孔圣人的信徒,关公可谓旷古烁今、天下第一人。关公更是胡须最长的中国人,京剧演出所有专用的关公髯(也叫口面),髯长二尺(46厘米)。关公由人变成神的主要原因是民众对之信仰的升华;社会对之信仰的升华;执政者对之信仰的升华以及三教圆融为一的神灵者的升华。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以一身而受三教之崇,形成影响力、震撼力无限的关公文化。关公文化超时空,超国籍,超信仰,超民族的人上人,帝上帝,神上神,他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上位者,千年久传不衰。现如今各地的关帝庙都成了热点旅游景区,每座关帝庙附近都会搭建一个戏台,人生如戏,戏演人生,至诚通天,至信撼地。处处搭关公文化的台,时时唱旅游观光的戏,以史省人,以辞悦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崇爱与认同的关爷,寺庙里关老爷集团的故事都成了人间的口头蝉了,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公门前耍大刀”等等。中国逢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是民间财神节。清代关帝庙中有一幅著名对联:

上联:“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下联:“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着,真所谓荡乎难名”

当今奉供财神爷的机构编制与职务分工是这样的:

文财神: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比干、范蠡

武财神:赵公明、关圣帝君

偏财神:五路神、刘海蟾

准财神:灶王爷   

他去征程  迢迢路  多少里

他过五关  斩六将  是传奇

顶天立地  纵横在  岁月里

为兄弟奔东西千里走单骑……

这是电影《关云长》主题歌《千里走单骑》,藤原育部曲,王平久填词,谭晶首度尝试用全新流行唱法演。观众反映电影《关云长》有诸多亮点,也有许多遗憾,甄子丹扮演的关羽同志身才不高、个子矮小,形像不够高大,同时也不属于历史正剧作品。目前表现关公故事的影视作品有16部之多。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再现应该是:改编要合理,历史需谨慎。今天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关公是从久远的历史走来,关公文化有着历史局限性的痕迹,在多元文化的视域下发生着变化,我们需要伟岸的正能量,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关公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新定位关公文化,走文化产业之路,更好的服务新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风云人物为后人传颂,而真正被后人长久崇敬并顶礼膜拜的偶像只有——关公、关帝圣君。

关庙关戏都姓关

观戏观庙观世间

你方观罢我登场

朝朝暮暮又一年

笔者以美芹之献,引玉之砖的这篇博文,献给虎头关帝庙里的关二爷和鸡西京剧舞台上的关老爷!献给行走在天南地北崇尚关公文化的鸡西人!

眼下,正是乌苏里江畔虎林月牙湖荷花盛开的时候……

当下,正是江南烟雨时我身后拖着长长的落日余辉……

刘维斗2018·7·28于广州

  【在线编辑:林兆丰】

作家档案


刘维斗昵称斗爷,1941年生于鸡西市鸡东县平阳镇。1961年参加文化艺术工作,副高职称。曾任鸡西市群众艺术舘文艺部,创作部主任,党支部书记。任刊物《新芽》,报刊《鸡西文化通讯》,《艺术窗口》副主编。市艺校校长,市演出公司经理,市京剧团书记兼团長,市评剧团书记兼团長,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長,艺术科科長,办公室主任。鸡西市剧协副主席,市音协常务副主席,省音协理事。创作发表歌曲300余首,其中《毛泽东思想放光芒》,《读书要读毛主席的书》,《歌唱解放军》,《歌唱矿山五大员》,《山山水水红旗飘》,《咱村妇女有志气》参加1965年哈夏音乐会,选入创作歌曲集出版发行。歌曲《公社的山河咱亲手绣》被中央电台选用。为鸡西话剧团的《煤海朝阳》谱曲,1972年参加省专业剧团汇演。参加午蹈《硬骨头採煤队》的音乐创作,拍成纪录片全国播放。发表文化论文,文艺评论文章近百余篇。被列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顾问:孙文斌(小说家)沈晓密 (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创业者》杂志编辑》鄂俊光(《龙煤风采》主编) 于浩(《龙煤专刊》编辑)  白雪(作家) 张磊晶(作家)刘俊(《白露文学》主编

主编:瑞雪   13115477919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  主播:北方绿叶  安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