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袁汝霞 | 世纪的辉煌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袁汝霞,生于1969年11月1日,高中毕业。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农场职工。喜欢文学,想把琐碎的日了过得简单而快乐,淡淡生活,慢慢变老


      世纪的辉煌  

                 /袁汝霞 (黑龙江 密山)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正 如地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反应了当时人们 在黑暗社会里的彷徨,又不知如何去实现理想社会的一种向往,鲁迅是在用文字 激励半梦半醒的中国人,急切地希望沉睡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在一片呐喊声中,通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奋勇斗争,192171日,中国 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开拓.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 长达 98年的进程中,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努力创新,改变了祖国 一穷二白的面貌,才有了今天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幸福生活。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八大提出了解决主要矛盾 和完成主要任务的基本方略。这个方略瞄准了以计算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 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几十年后证明这个方略依然不显落后。神州 8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初步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 的能力,为不久之后载人飞船的发射和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使中国成为美国, 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使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和科技创 新能力日益增加。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探索宇宙奥秘和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 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标志着 中国将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对农村政策做了调整,制定了加快农 业发展的诀定。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农村土地 包产到户,中国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获得了自主经营的权力,这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人们把更多的科学技术运用在农业上,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 对象。现如今智能飞机取代了人工喷雾,洋马取代了手工插秧,大马力拖拉机取 代了人工种植和牲畜犁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大大减轻了农 民的负担,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杂交水稻的培育,提高了水稻的 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人们运用科学技术合理的科学种植和养殖,使农业生 产达到最大利益化。 

时代在进步,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也是高科技的表现。信息技术改 变了人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 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人们可以在家上班,网上学习,网上看病,网上购物,可以在家足不出户享受这个行业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高铁和谐号.复兴号的研制成功, 珠港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医学,军事,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无一不显示科技的 力量。

科学技术推动了全社会的全面发展,先进的生产工具不仅由人来使用,而且 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新时代的 进程里全国各行各业都有了质的飞跃,这都是全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奋斗出来 的。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 98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开创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强国之路在脚下不断地延伸,富强的梦想也在一天天实 现,这跨时代的改变,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文化自信,伟大的中国正在掘起。 

历史的长河,沉淀不去共产党奋斗的业绩,在和平年代,全国人民应沿着这 条光明的路一直走下去。用饱满的激情高唱一曲曲不朽的赞歌,用昂扬的斗志去 续写一个世纪的辉煌,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白雪  张磊晶  刘俊

主编:瑞雪   13115477919(微信)制作:腊梅 15045786778(微信)  主播:安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