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温州两处风景游记/王放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王放,男。本名王志民。诗人,散文作家。六十年代出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一个农民家庭。大学中文学历。曾做过中学、中专中文教师,大型国企管理干部、大型民企部门经理等。作品散见《双鸭山矿工报》、《鸡西矿工报》、《双鸭山日报》、《三江晚报》、《龙岩青年报》、《黑龙江日报》、《中国煤炭报》、《工人日报》、《龙煤报》等报纸;《诗神》、《诗人》、《中国乡土诗人》、《星星》诗刊、《绿风》诗刊、《中国诗歌月刊》、《中国乡土诗人》、《小小说》、《乡土作家》、《中华文学》、《贵州文学》、《思与行》、《龙煤风采》、《双鸭山文苑》等文学杂志,以及国内多家文学网。近年来诗歌作品获中国诗歌会“走进内蒙古”银奖(2015年),《贵州文学》作家奖(2015年),黑龙江煤炭作家协会2018年度一等奖等。有诗歌作品入选《当代世界青年诗人五百家》(新加坡)、《中国诗人阵线》、《中国当代乡土诗人作品选》、《红色新曲》等选本;报告文学《矿山情,公仆心》收入中央组织部编,李鹏总理题名的《人民公仆赞》(1991年)一书。目前,在双鸭山亚泰煤业公司培训部任职。


         

     ☆温州两处风景游记

          文/王放(黑龙江集贤

温州这个东南沿海古城,风光秀美,周边旅游景点很多。那里以山美、峰奇、岩秀、石怪、洞幽、涧曲、瀑多、潭碧、树珍而闻名天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就有雁荡山、楠溪江、仙岩、百丈漈、洞头岛等等。我在温州工作那些年,因为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外出游览,每到周末只能就近去几个景点去看看。印象最深的景点有两处,一处是大名鼎鼎的仙岩,另一处是不太知名的岷岗山。
风光旖旎的仙岩,距离温州市区二十几公里,位于瓯海区仙岩镇境内。此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据说已有1600多年的旅游历史了。早在两晋时期,仙岩就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游过此地,并写了《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的诗篇。
我游仙岩是七月份,正是旅游旺季,游人很多。沿着一条山路进山,只见周边山峦起伏,怪石嶙峋,随处可见碧潭飞瀑,真可谓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观光妙处。景区内山石奇特至极,尤其是梅雨瀑飞流四溅,飞沫细若珍珠,如梅雨飘洒;其下碧波荡漾的梅雨潭,坐落在山腹中,仰望天空如井中观日,俯视脚下潭水碧绿,更兼有龙须瀑从几十米高的断崖奔泻而下,声如钟鼓,蔚为奇观,置身景区中别有洞天之感。我之所以去那里观光,主要是因为读过近人朱自清的美文《小石潭记》和《绿》的关系,那绿色的召唤着实迷了我很多年,现在看来果然此言不虚。只是,观赏环境不好,身边游人拥挤不堪,妇女儿童吵吵闹闹。进山路上,白色垃圾饮料瓶、塑料袋随处可见;更有商家在路边作些拙劣多余的宣传广告牌,犹如在一块美玉上刻下某个俗人拙劣的名字,本来美好的观景心境被破坏了。
游泯岗山同是那个7月的一个周末。那天,天气很好。我在学校里百无聊赖,就约两位同样来自外地的同事出去散步。从学校所在地的娄桥镇信步走出来,向西走了五六公里后,无意识邂逅了那里的风景。
泯岗山山脉位于温州瓯海区潘桥镇中南部的岷岗村旁。走近泯岗村,见村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着,水清亮异常,倒映着对面那座青山倩影,抬头望去,山岭连绵,葱绿幽深,透出一种神秘感。恰巧一位六十多岁的村民扛着镐头的从身边经过,便驻足询问。老人很难听懂普通话的,他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这我们这几个休闲的外乡人。经过一番费力的语言和手势交流,得知此山叫泯岗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可观赏的。凭经验推测,久居优美风景中的人,一般是感受不到风景别致的,心理学叫审美疲劳。没有导游,没有旅游资料,游前也没有心理准备,反正闲着没事,我们就垮过小溪,沿着山脚下溪边一条小路逆流走上去。
岷岗山连绵起伏,悬崖叠嶂,危峰高耸,蔚然壮观,溪涧纵横,深潭幽谷,自然古朴。沿途旖旎秀丽的山水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大山很幽静,我们在一条石板路上走了很久,竟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倒是沿途水色山光颇具诱惑力。古朴自然的山貌保存的很好,山路下方溪谷中随处可见一些石潭和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顽石。谭中水很绿很清,有的谭水汩汩上涌,有的谭水平静,有鱼儿游动。临近中午,天气特别热,太阳灼得人浑身黏乎乎的,好在没走一会便进入茂密的树林,山路上时有浓荫遮挡,斑斑点点的树荫遮蔽,顿感凉爽很多。
中午,走累了,我们来到一个小石潭边坐下,一边休息,一边吃自带的午餐。一位同事把带来的几瓶矿泉水拿出来,想放到涌泉中冰一下。手伸谭中,顿然极凉,不禁哑然失笑。捧一捧潭水喝下去,纯天然的矿泉水,清凉甘冽,胜过我们瓶装水很多。于是大家把瓶装矿泉水丢弃了,手捧潭水尽情享受天然馈赠。我们吃过午餐后,便脱光衣服跳进一个较小的石潭里玩水。水潭不大,水深齐腰,清凉爽身。裸浴后躺在光滑的大石头上休息,空旷的深山除了我们,只有一些鸟鸣,丝毫不担心春光外泄,让我们回归了人之初的那份自然,尽享大自然的恩赐。
下午,沿小溪逆流而上,一直走到碧龙潭。见有个数十米高的小瀑布从山上挂下来,为周围增加了几分凉爽。沿着右侧的山路拾级而上,到平坦处再往左,见到了一个大水库。道边石崖下有一块已经破裂的“岷岗上村摩崖题刻”石碑,无时间落款,辨不出年代。水库拦两山沟谷而建,大坝高约四五十米,宽约十余米,正是观光、休息的好去处。站在大坝远望,只见青山倒影漂浮水中,一片烟波浩淼;近处则水波不兴,水色碧绿,水清如玉,十分纯净。两位好水的同伴不约而同地脱光衣服跳入水中,尽情地游了起来,完全成了两条自由的鱼,放回到可爱的大自然中了。    从山上走下来时,天色阴暗,一路只听见鸟鸣和溪水淙淙流动的声音,山谷中不时传来我们的足音和说笑的回声,很响。
从泯岗景区回来,仔细查找相关资料,方知岷岗风景区属东南沿海丘陵地带,风景名胜区分布有30多处景点。景区内溪流终年川流不息,溪水明净甘冽,水质优良。其流为清溪,储为碧潭,泻为烟雨,集瀑、潭、泉、溪、湾等景观之大成,有“山水画廊”之美称。当然,这是后来知道的,与当时旅游观光的感觉无关。
仙岩、泯岗,两个不同景点,两种不同风格,两种不同感觉。
前者有名,但游人太多,过于熟烂,如今已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后者名声不大,但是环境清幽,保持着未被大批旅游者涉足破坏的原始美。
我一直以为,相比一般民众,艺术家观察美总会多了一只眼睛。但是,发现了,看明白了,说出去了,景观就会因人而名,引来众多好奇者造访。人可罗雀时,对景点就是一种破坏。据说,泯岗目前已经成为温州市级旅游景点了,但是,光顾造访的人好像还不是很多。
但愿我写了这篇文章,不会对那里造成伤害吧。不会的,因为我还不算名人。

————————————————

【在线编辑:北羽】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张磊晶  刘俊

主编:林兆丰  13115477919(微信)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微信)  主播:安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