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专刊:散文】守卫在边防线/刘奇伟(黑龙江)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守卫在边防线

文/刘奇伟(黑龙江)

       

          

对门的李哥,今年七十一岁。每天早晨,身板笔直,挺胸收腹,二目平视前方。过路人都说他是标准军人。他喜欢看地图,时不时吟诵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哥是81617部队的吗?”我有些好奇,就选了这个话题,上前搭讪。

他看了看我说:“我只有一天当兵的历史。“他见我满眼疑惑就打开了话匣子:“爷爷是抗日义勇军,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儿子在防化部队服过兵役,我,惭愧!“他叹了口气。

“就当过一天兵?!”“是啊!”他有些激动:“1968年3月,我们佳木斯知青一行21人来到创业农场。当时中苏边境时常出现军事摩擦,我们来到农垦连队的第一任务就是参加步兵科实战军训。4月16日,在勤德利农场附近的七里沁岛,兵团战士彭福旺和高林琴面对来势汹汹的苏军装甲车,高举毛主席语录,他们年轻的血洒在边防线上,始终没有后退半步。乌苏里江自西向东流入东海,江北边就是苏联,他们有半个江面的主权。七月初,二十三团团长在全团抽调了十三名兵团战士,协助边防站七排守卫南通岛。老实说,我们这十三个人都有些真功夫。

八月十七日,秋后有一伏,正是“秋老虎“发威的季节,毒花花的太阳灼烤着大地,沙滩上飘着丝丝缕缕的热气,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我们和七排是咋晚7点30分潜伏在这个柳条通里的。聊条通里闷得人喘不过气来,从柳条枝叶罅隙间透过的阳光,像火镜的焦点穿透军衣,火烧火燎的疼。“六月黄蠓,七月燕蠓“,大燕蠓有五分那么长,叮上一口,就会流出鲜血,蚊子绝对不怕死,前赴后继烀上来,遮住你脸,捂住你的眼,幸亏卫生员李小云在我们脸上手上涂满了蜂油精才减少了蚊子的纠缠。我们都归七排排长吕天龙指挥。吕排长,四川人,敦敦实实的,紫红色圆脸,眼中射出熠熠的光芒。战士们个个军容整齐,风纪扣得紧紧的。我们十三人也都是崭新的军装,只是没有领章帽薇。那一刻,我们真的武装到牙齿了,清一色折铁冲锋枪,两挺“九六”式轻机枪,我和吕排长各控制一门“七五”型火炮。我们每个人挖下四个散兵坑,便于机动作战,扇形的火力可以覆盖南通岛。岛上共和国界碑上国徽光芒四射,格外耀眼。

天气加倍的热,仿佛不把人身上的水分榨干不罢休似的。午后1点30分,对面江岸传来苏军“翼电船“的马达声。十分钟后,这艘船出现在南通岛的入口处。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苏军士兵斜挂着的轮盘式冲锋枪,深嵌在眼眶里的黄眼珠子,绵羊式的高鼻子和裸露的鬃色的胸毛,实在令人恶心。他们面对南通岛注视了一会儿,回去了。没过二十分钟,又来了七条船,他们向南通岛逼近,我们紧紧地盯着他们是否敢爬上南通岛。

“乌拉——“,苏联士兵发出一阵狂笑,竟然开船跑掉了。没过十分钟,他们又踅了回来,一个小时,他们折腾了五次。

挑衅!明目张胆地挑衅'我“嚯”地一下站起来,哗啦,我拉开了九六式轻机枪的快慢杆儿。吕排长命令;“不许动!”并赶忙指着“步谈机“说:“立刻报告这里的情况!”我知道他普通话说得不好,起忙接通了二十三团团部办公室。没过五分钟,电话接转到中央作战部办公厅,电话里清晰地传来中央首长的声音:“喂!哪里?请报告。”我一下挺直了胸膛,一字一顿地说:“黑龙江农垦建没兵团二十三团战士李海向您报告:……”并且说;“我们坚守阵地,人在阵地在。”

“谢谢你,小同志。”电话里的声音多了几分亲切:“现在,兵团战士也是共和国的列兵,记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死命令!”

“是,坚决行命令!”

“升国旗!”,吕排长命令:”准备战斗!”我推出“七五型“火炮,推弹上膛。狙击手小何瞄准了对方翼电船上的驾驶员。吕排长又命令:“只要他们登岛,就炸烂他们的船,消灭他们!”

也可能他们看出了我们已做好了准备,灰溜溜地走了。

“那一刻你害怕吗?”

“换成你也不会害怕,我情愿血洒边防线,流尽最后一滴血!“他掷地有声,回答干脆。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苟为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以趋之“,可惜这个机会了,不然,共和国的历史上会记下您的名字啊!他指着地图说:“半个世纪前,我守卫边防线,就在这里。”


作家档案

刘奇伟 黑龙江密山人,中学退休教师, 爱好文学和书法,在《文学月报》《校长阅刊》《鸡西日报》、《创新学习》、《北方时报》、《鸡西教育研培信息》、《鸡西矿工报》、《密山报》、《鸡西文联》、《兴凯湖文化在线》等报刊和公众号上发表诗文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