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十二种题材全解析

 123xyz123 2023-02-26 发布于湖南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是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抒情感怀诗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例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2)比较重要的两种意象是:一是象喻性意象,即具有暗示性的意象。这类意象形式简洁单一,内蕴恒定,具有象征比喻意味,有一种历史的传承性,表现了某种人格色彩的内涵。如:梅花,象征坚贞、不怕挫折、冰清玉洁的精神品质。另一类是描述性意象,多以一个或以上的诗句为单位,在对外物的描述中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思。因为不是一个单独的词语了,已扩展到了句子层面,所以要把一句或多句读完意象才得以生成。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单一个“桂花”“春山”,看不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意。只有把两句读完,我们才知道:夜晚,在幽静的春山,桂花悠扬地飘落,诗人非常的闲适。于是就表达了一种悠然闲逸的情思。

再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寂、凄凉的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3)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  ②突出背景或环境  ③营造气氛  ④创造意境 ⑤以景衬境(山水田园诗运用最多,以动称静,乐景衬哀情) ⑥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⑦奠定情感基调

2、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如下: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例如,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雄奇瑰丽---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如李白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朦胧渺远---景物描绘亦真亦幻,不可极尽其态,又妙处无穷。情感往往多变。如李商隐 《锦瑟》诗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空灵高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苍凉悲壮---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

清新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例如,杜甫 《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宁静恬淡---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例如,白居易《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多有体现,如《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凄凉冷落----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例如,柳永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描述性意象鉴赏常用到的四组意境主题概念

宏阔:苍凉悲壮、雄浑壮阔、雄奇瑰丽、辽阔深远、空灵高远等

细腻:缠绵悱恻、幽静、闲适、宁谧、朦胧渺远、清新明丽等

热闹:热烈、繁华、喧闹、欢快、绚丽等

清冷:暗淡、凄清、寥落、萧条、萧瑟、荒凉、冷寂、 渺茫等

3、语言风格类术语 

形容语言风格、特点的常用词:清新脱俗、行云流水、平易亲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自然天成明快含蓄蕴藉、简洁凝练绚丽多彩、质朴、沉郁顿挫、清新自然、淡雅、华丽

★古诗的分类

(一)按诗歌的内容分为:

  送赠离别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思乡念亲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等等

(二)按语言形式分为:古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

(三)按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包括直接抒情,借景、人、事物的描述的间接抒情)。

(四)按表现手法分为:

浪漫主义诗歌: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诗歌: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揭露黑暗,表达批判,不满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体裁

1、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古风,一般指唐朝以前出现的诗歌。其表现形式一般自由开放,不受多种格律约束。古体诗的句式不限,可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也较宽泛,可平可仄,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就广义上而言,古体诗包括乐府诗、楚辞、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诗中的句子无一定规格,可长可短,短句可一字,长句可十字以上,如李白《蜀道难》)、歌行体(由古乐诗发展而来,常兼用杂语,多以七言为主,为便于抒情、叙事,有时还插入散文句式和语气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狭义上的古体诗则单指五言和七言古诗。

2、律诗

律诗,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初,又叫近体诗。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其名称按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即三、四两句)和颈联(即五、六两句)要求前后句对仗(即对偶)。全诗总共四个韵脚,首句可押韵,亦可不押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律诗以首句不押韵的为正格,押韵的为偏格。律诗的平仄规则从排序的角度可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两句口诀概括,也就是说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管,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符合规则(即平仄相对)。律诗除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外,还有六言律诗等。

3、排律

排律指长篇的律诗,一般为八行以上。排律包括五言、七言两种。排律的格律要求与八行律诗基本相同。排,即排比。他的体式是按照八行律诗的形式,一联联排比下去,实际乃八行律诗的延续,除首句两联不对仗外,其余部分不管多长,统统要求对仗。

4、绝句

绝句原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早在南北朝和古乐府中出现过。到唐代时,成为一种诗歌体裁,每一首四句,是近体诗中体制最小的一种。绝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中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等。

5、词

1)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一般与内容无关。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其中 “赤壁怀古”是标题,揭示该词是怀古咏史类题材;“念奴娇”是词牌,不关内容。

2)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三者的区别在于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中调在五十九至九十字内,长调是在九十一字以上。

6、散曲

散曲在金元时代兴起,与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必须用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如马远致《越调·天净沙·秋思》只含“天净沙”一曲,是小令。再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它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常考的古典诗歌

1、山水田园(写景)诗

① 写山村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赞美山川景物,表达喜爱之情。

②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隐居山林),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看透世事)。

2、送赠离别诗

① 与友人(物)的深厚情感(依依惜别之情)(或壮别,或伤别)。

② 友人离去后(或自己离开后)孤独寂寞之感(伤别)。

3、边塞诗

① 写边塞景物和戍边生活,抒发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颂。

② 写边塞景物和戍边生活,抒发戍边之苦、思乡之痛,表达对战士的同情,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国破家亡,妻离子散)。

4、感怀诗(怀古咏史诗、怀人诗)。

① 追慕评价古人,或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漂泊流离),或抒发胸怀与抱负(建功立业,壮志犹存)。

② 在昔盛今衰的(古迹)对比中抒发家国之悲或世事无常的感慨(感伤兴衰);表达时势变迁的沧桑之感(物是人非,借古讽今)。

③抒发思念(思乡怀人)之情;虚拟家乡亲朋对自己的思念。

5、咏物诗

托物言志:①抒写理想与情操;②批判不良社会现象。

6、哲理诗

包含生活的哲理,以宋代哲理诗为代表。其显著特点就是既有诗歌的特征,又有哲理的内涵,两者有机融合、高度统一  例如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学会用术语鉴赏

1、表达技巧有几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反语、双关、借代、用典、排比、对偶、通感

表达方式

主要有:

①描写:包括白描、工笔、细节、动静、正侧、点面、虚实、远近、声色、明暗等

②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

艺术手法

①体现情与景(物)关系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触景生情

缘情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托物寄意)

②描写类手法有:包括白描、工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

③其他手法:比兴、象征、用典、对比、先抑后扬、渲染烘托(衬托)、讽喻(借古讽今),等等

行文章法

卒章显志、叠词叠句、首尾照应、铺垫、过渡、问答,倒装(因果倒装、成分倒装、反客为主)

详细分析:

1)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诗人借沙鸥自比,把孤苦伶仃的自己比喻为茫茫天地之间那一只孤独渺小的沙鸥,形象地表达了他老病交加而飘泊无依的伤感。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孤帆远影碧空尽”,用“帆”代“船”。如“朱门酒肉臭”,用“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项羽兵败乌江的历史必然性。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其中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寄寓着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反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排比:把内容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一气呵成,增强气势,使内容集中,起强调作用。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包括谐音相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属谐音相关。

比兴。“兴”是先说其它事物来引起所要写的主要事物。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说鸟鸣,再写下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诗句表面上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实际上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

 (2)艺术手法

①描写手法以及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反衬(以动衬静,以美景或乐景衬哀情),视觉(俯视、仰视),触觉,听觉、嗅觉、味觉

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③情与景(物)的关系: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明心迹,表达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法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④常见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古诗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衬托: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使要刻画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的事物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反衬包括以动衬静,以乐(美)景衬哀情,等等。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即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指诗中对标题或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浓郁的深秋景象渲染出江边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

六、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

梅花 (坚贞、不怕挫折、冰清玉洁)              松柏 (高洁 、坚贞,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风骨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

蟋蟀(准备冬衣怀念征人)                 鸿雁 (借指书信,表达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杜鹃鸟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高洁)                               (惜别怀远)

丁香  (愁思或情结)                     芭蕉  (孤独忧愁)

   (比喻离别的愁绪)                 梧桐  (凄凉悲伤

鹧鸪鸟 (离愁别绪                     猿啼  (悲伤)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春水 (比喻愁思)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羌笛 (喻指边塞征夫的凄切之情)

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月老 (媒人)

秋水 (喻指眼睛)                       三尺 (指法律)

杜康 (酒的代称)                       鸿鹄 (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秦晋 (两姓联姻)                       婵娟 (月亮)

红豆 (爱情信物)                       月亮——思乡念亲

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比翼鸟、连理枝 (比喻恩爱夫妻)

泰斗  (比喻杰出的可作榜样的人物)      梨园  (戏曲艺人)

高山流水 (借指知音或乐曲高妙)         哀鸿  (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  (代指书信)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豆蔻  (女子十三四岁)                  献芹   (谦称赠人薄礼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投笔   指弃文从武。   
柳营   指军营。                       请缨  (比喻杀敌报国)

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问鼎 (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执牛耳 :(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捣衣”(行为类意象):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斜阳(夕阳、落日):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长城  :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五柳 : 隐者的代称。
东篱 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七、诗歌鉴赏常见问答格式:

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