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书香居姑苏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02-26 发布于山东

  《书船长载江南月》,江澄波口述,古吴轩出版社2022年11月版,88.00元。

  □姚一鸣

  苏州的江澄波老先生今年已经98岁高龄,至今还在苏州平江路纽家巷经营着一家文学山房书店,老先生可能是目前国内年龄最大的旧书从业人员了,文学山房也成为爱书人去苏州必定打卡之地。许多人要去看看,这家老先生经营的书店究竟有何魅力?十多年前去苏州时我也是抱这样的想法,特地去了纽家巷文学山房拜访江澄波,并买了本《苏州杂志》留作纪念。

  去年年底,江澄波老先生又出了本新书《书船长载江南月》,书的副题为“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由江澄波口述,韦力和张颖整理,距江澄波上一本《吴门贩书丛谈》出版已过去了几年时光。看书的内容,还是有所兴趣的,但怕和《吴门贩书丛谈》会不会有重复,便有所犹豫。后见北京布衣书局在销售《书船长载江南月》的毛边本,赶紧下单购了一册,也是对江澄波老先生一种敬仰和支持。布衣书局的毛边本不到半小时全卖完了。后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书友提到了这本书,说书中江老的收书记录写得比较精彩,是书友们所感兴趣的。《书船长载江南月》更侧于姑苏的百年书香言历史。正如江澄波所说:“我出身于1926年6月30日申时。当时文学山房开在苏州;古城护龙街嘉余坊口。文学山房店宅一体,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和书店的缘分,已有近百年了……”

  苏州的护龙街是旧时书店的主要聚集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江杏溪(江澄波曾祖父)在护龙街(人民路)嘉余坊口创建了“文学山房”,开创了贩卖古书之首,1931年迁至大井巷北首,为书店题写招牌的是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江澄波祖父江静澜将“文学山房”发扬光大,店内好书众多,海内珍本时有搜集,当年章太炎、叶圣陶、郑振铎等文化名人都来书店买过书。1956年书业公私合营,文学山房并入苏州古旧书店,江静澜和其子江澄波先后进入苏州古旧书店工作。2001年,已75岁高龄,正在安享晚年的江澄波决定再出山,为的是当时家里经济状况窘迫,三个孙儿孙女上学费用急需解决。江澄波遂决心开个古书店来贴补家用。先用文育山房之名,后与苏州古旧书店商议,重用江家经营了几代的“文学山房”。使这家百年书店又延续了下去,同时代的旧书店早已消失,惟有这个承袭祖上的“文学山房”,成了苏州现存最老的旧书铺。

  江澄波作为“文学山房”的第三代传人,早年曾随父亲外出收书,自己经营以后,更是有不少收书的传奇经历,这在《书船长载江南月》一书中有不少篇章涉及于此,时间跨度将近有几十年,只是靠江澄波的回忆,有些过程不够详尽,有些可能时间久了记忆有误,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书业史料。

  “抗日战争后期,吴江费氏出售藏书,物主请我们去看看……费家的住宅在当时吴江县政府对面的一条巷子里,那时费善庆本人已经去世。他家的书很多,难以随身带走,父亲与我便在垂虹桥叫上一条小船,把全部藏书装了满满一船,运往苏州城。回店整理,好书很多。有嘉靖刊本徐师曾纂《吴江县志》、晚明刊本周灿著《西巡政略》、清初刊潘柽章著《松陵文献》、潘耒著《类音》等,以及明嘉靖三年(1524)储良材覆宋陈道人刻本《释名》等古本佳品。另有《垂虹识小录》八卷、《玉壶仙馆备忘录》七卷,是费善庆未刻手稿。《玉壶仙馆备忘录》这一手稿,我印象极深,本来只有一部,遗失了就没有了,文学山房收得后请人把它手录下来,总算能多留存几份。……”(“书缘渐深”)

  “陆润庠的故居在苏州阊门下塘一个大宅院内,藏书极多。他的藏书楼我曾去过,是用书箱堆放的,靠窗和中间都放书。中间一排,两面都放有书箱,几乎成为一个亚字形,中间留有两个门,可以出入。当时我挑了一部分,其中较好的书还能记得起:一种是明晚时期墨绘斋刻本《名山胜概记》,首有不刻版画《名山图》一卷,铃有'小怀鸥舫所藏金石书籍印’;还有一种明代宁波天一阁主人范钦所刻《熊士选集》,也是罕见佳品。……”(“收得陆润庠藏书”)

  “2001年这次开店,和我祖父当年开文学山房一样,也是白手起家。开书店的本金,除了我和爱人的积蓄,三个子女各家也出了一部分。要卖书,得准备书籍。我要摆书架子,就去苏州古旧书店买一点书。那时上海的货源比苏州多,上海有公家的上海古籍书店,还有私人开的古旧书店。我到上海买一点,到人家家里去收一点,收了书和儿子一起扛回来、背回来。上海古籍书店的领导他和我没什么关系,知道了我这个情况,表示很同情。他说:'别人买书九折,你来买书八折。’我很感谢他。同时我也到常熟去收书。……”(“文育山房”)

  从这三段江澄波的访书记录来看,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有抗战胜利后、解放初期、新千年之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江澄波在旧书业不断的探索和耕耘,他对于善本的认知以及收书的水平,也是提高许多。其中“书缘渐深”一段中:“《玉壶仙馆备忘录》这一手稿,我印象极深,本来只有一部,遗失了就没有了,文学山房收得后请人把它手录下来,总算能多留存几份。”坊间曾有声音质疑文学山房古书作伪,这或许是旧时古书业的通病。

  其实若干年前,我是见过江澄波老先生收书的。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有天去上海古籍书店三楼博古斋闲逛,看到柜台结帐处堆了不少线装书,听说这些线装书让人买去了,当时还有所诧异,什么人会买这么多的线装书?做生意还是自存?正疑惑时,看到走来一个店领导模样的人,正在和一个老先生谈着什么,老先生个子不高,戴副宽边眼镜,看上去有些年纪了,老先生身边还有两个中年人,也是一起来买书的。后来经打听才知他们都是在苏州开书店的,到博古斋买这么多线装书是为了进货,怪不得买这么多线装书。那个老先生就是江澄波,从苏州古旧书店退休后自己开了家书店,能这样进货也是首次见。

  记得三年前去苏州游览时,特地去平江路纽家巷文学山房,拜访江澄波老先生。和江老闲聊中,说以前在北京古籍培训班上听过他的课,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江老讲不记得了,提起往事,他又来了精神,直叹息以前生活困难,卖掉了不少好书,现在想想收都收不到。听说我是从上海来的,他兴奋地说以前在上海买到过不少好书,言此他像个孩子似地眼里放出光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