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理论来源探讨

 炫叶楓雪 2023-02-26 发布于广东

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理论来源探讨。

“日本大陆政策”最早的思想来源是日本古代的扩张传统,同时日本在黑船事件中被迫打开

国门,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伴随西方侵略与自强的明治维新,西方开拓海外原材料市场与殖民地侵略也影响了日本,换言之,日本“大陆政策”既有古代扩张思想影响也有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扩张政策的影响。

日本第一次比较有影响力的扩张是唐朝与新罗对日本和百济的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又称白村江海战,白村江之战等。此战中唐朝投入兵力13000余人,唐军战船 170余只

新罗军 5,000人,倭寇投入兵力达到 42,000人,倭寇战船 800余只,百济军 5,000人 。《新唐书》记载:此次海战“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百济王先在岸上守卫,见日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

经过白江口之战后,唐朝结束了新罗与百济的长期纠纷,同时让日本停止了侵略朝鲜的步伐,白江口之战从663年到16世纪末,900多年时间内,日本都不敢踏足朝鲜半岛。另一方面,唐朝攻灭百济,五年之后灭亡高句丽,与唐朝结盟的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作为同盟国,唐朝与新罗两国奠定了东北亚强势地位。

白江口之战另一方面,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次数越来越多,中华文化传入日本,这对日本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服饰、建筑、文字、语言甚至跪坐这样的细节日本也学过去了,还有音乐、绘画、书法、兵器、军事和政治制度等等全方位影响日本,中国古代典籍也传入日本,例如《尚书》、《史记》、《诗经》、唐朝之前修的正史,其中晋书中的八纮一宇的思想与日本神武天皇狂妄统治世界相结合,造就了日本特有的侵略思想,八纮一宇意思是天下一统、和谐祥瑞;《晋书·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本来是中国统一南北廓清地方势力消灭三国的吴国,再次统一中国,晋朝人写的祥瑞记载,流传到唐朝被房玄龄写入晋书,却成了日本人 对外扩展的基础思想。

16世纪末,日本结束战国乱世后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试图以朝鲜作为跳板进而征服整个中国,发动两次大规模侵略朝鲜战争,我们知道,16世纪末是中国明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明穆宗和年幼的明神宗,启用张居正改革,明朝财力充裕,出现了所谓的万历中兴局面,其中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就包含在万历三大征的朝鲜之役(朝鲜之役是1592至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3年)间,由于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觊觎明帝国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是役明廷因宗藩关系军援朝鲜,在朝鲜民兵及水师帮助下;与日军拉锯鏖战,牵制了日本,最终秀吉病逝,日军撤回。)虽然丰臣秀吉的这两次侵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达到了日本封建时代对外扩张的顶点。

丰臣秀吉“必图朝鲜、窥视中华”的扩张路线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7世纪的日本著名学者山鹿素行与18世纪“集国学之大成”的本居宣长对日本历史和传说中的这些侵略行为大加赞赏,他们倡导建立起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观,加上近代日本逐步步入工业化,对农业社会的中国具有相对优势这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