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音:四弦拨动四十载 | 人物

 顺其自然h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今年60岁的琵琶演奏家陈音依然忙碌。在去年引起音乐界瞩目的“琵琶之夜”和“永远跟党走”大型音乐会中,陈音演奏的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广受好评。2月28日,在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新春音乐会上,陈音将与杨靖、张强共同弹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倏忽四十载,陈音就在这忙碌的音乐生活中拨动着四弦人生。

陈音演奏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

琵琶世家:“放下筷子听音乐”

1963年,陈音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音乐世家。祖父陈济略(笔名陈代谢)不仅是琵琶教育家、西南琵琶的开拓者之一,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先驱。1935年,陈济略在南京任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组长,组建了中国最早的一支职业民族乐队。音乐组采用十二平均率训练乐队,并致力于低音乐器的改革,尝试创作大型合奏曲等,乐队建制规模最大时达到三十多人,彭修文、黄锦培、卫仲乐等都曾参与乐队活动。陈济略一生钟情于民族音乐,早年曾在宴请各国驻华大使的重大外交活动中为表达对民族艺术的尊重,要求听者“放下筷子听音乐”,其气节风骨一时传为美谈。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任教,培养了大量的琵琶人才。祖父陈济略以音乐的“音”给陈音取名,正是寄托了他对后辈振兴民族音乐的期许与厚望。

陈音9岁起开始跟随祖父学习琵琶演奏,其后一路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读到四川音乐学院,其求学之路可谓“转益多师”。童年时期,每逢家中有音乐界名家访客,祖父总是让他们给陈音指点一二。林石城、王范地、杨大钧、李光祖等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都给陈音上过课。提及往事,陈音戏称自己是“吃百家饭”成长的琵琶人。刚开始他学而不思,对名家绝技一股脑儿全盘接收,最终反而陷入了困境,“差点不会弹琴了”。例如,仅弹挑这一点,不同的演奏者即侧重不同,有人强调用手指,有人强调用手腕,有人强调用手背。作为后学者,最理性的做法应当是博观而约取,有选择地“拿来”。认识到这一点后,陈音开始转变思路,最终“尽得诸人之所长,然后卓然自成一家”。

音乐表演有一定的竞技属性,陈音初学琵琶时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好与别人在琵琶技艺上一较高下。当时他参加了很多比赛,最初在1980年的“上海之春”全国琵琶比赛中名列第二十一名,其后在武汉举行的民族器乐独奏观摩会中获得表演奖,“山城杯”中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获得第七名,ART杯国际琵琶大赛中获得第四名,“蓉城之秋”琵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979年,琵琶教材会议在四川音乐学院召开,16岁的陈音在大会开幕式上演奏了一曲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音乐会后许多专家对其进行了点评,陈音回忆道:“当时汪派传人李光祖老师在音乐会后见到了我,评价我的演奏是'猴拳’(路子比较野)。当时我有点不明白李老师话里的深意,后来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才逐渐理解他的意思。”琵琶是一件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乐器,流派甚多,如不沉下心来学习是难以达到一定高度的。后来,陈音向王范地、李光祖、林石城几位老师潜心学习数十年,在琵琶技艺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乐团生涯:彭修文的知遇之恩

1985年,陈音从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当年在武汉观摩会中听过陈音演奏的时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指挥家彭修文,认为陈音是一位可塑之才,想招他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工作。但当时外地进京工作不易,母校四川音乐学院也想让陈音留校任教。后彭修文经多方协调并亲自三赴四川处理相关事宜,才最终将其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担任琵琶演奏员。谈到此事陈音感概,如果没有当年彭修文大师的知遇之恩,也不可能来到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工作。1997年至今,陈音一直在中国广播艺术团担任琵琶声部首席。

图片

陈音与彭修文(右)

初进乐团,陈音深感中国广播艺术团整体的专业度、艺术水平非常高,为能来到这样的团体工作而骄傲。彭修文早年曾学习二胡、琵琶,同时对各类民族乐器都有所涉猎,因此他对乐器的了解十分深入,音乐素养极高,擅长配器和乐队训练。他的指挥能够调和不同乐器的音色,平衡各声部的动静,发挥不同乐器的优势。当时团内的琵琶演奏员虽然不多,但俞良模、何树凤、王梓静等同行都是琵琶造诣精深的名家高手。回忆初次参加大乐队排练的场景,陈音谈到,彭修文对琵琶音色的清脆、灵动、弹性和颗粒性要求极高,排练的重点在于训练乐队的齐整性。当时陈音和余良模一起演奏时,稍有不慎弹得不齐,他就会受到彭修文的厉声呵斥,“两个琵琶都弹不齐!”也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下,陈音练琴更加刻苦努力,虚心向各位前辈师长学习。

1986年,应日本电子音乐家富田勋的邀请,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推荐陈音作为中国大陆惟一一位音乐家赴美国参加美国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场地位于纽约哈德逊河自由女神像下,现场设置了激光、焰火、直升飞机和上百组音响,场面辉煌壮观。轮到陈音时,小船载着他出场,背后绚丽的焰火营造出热烈而壮美的效果。陈音演奏了琵琶大套武曲《霸王卸甲》。庆典临近尾声,中、日、美、苏等多国音乐家合作演奏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将庆典气氛推向高潮。回忆这段经历,陈音说:“当时我在美国待了半个月,主办方对中国传统音乐赞赏有加。”

图片

中、日、美、苏四国音乐家合影

陈音还代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将广播录制的唱片带到美国赠予富田勋。在美期间,他还拜访了华人音乐家、中美交流大使周文中,送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唱片。通过这次国际音乐交流活动,陈音深感国家赋予的强大后盾,同时也拓展了其作为青年艺术家的国际化视野,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中辉煌的篇章之一。

图片

陈音与富田勋(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推行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当时的陈音不仅在演奏方面逐渐形成个人独特风格,在创作方面也积极探索尝试。《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原是一首小提琴曲,陈音将其改编为琵琶作品。彭修文专门为陈音编配了琵琶与乐队版《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原作,改编自同名小提琴曲),之后还计划为陈音改编古典琵琶大套武曲《郁轮袍》,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没有完成。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早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为电台录音。录音不仅可以对演奏进行存档记录,也是提升乐队演奏水平的重要途径。录音对现场演奏要求极高,十分考验演奏家的功力,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大气磅礴、细腻典雅、音色纯净的特点,就是在长期的录音中过程中形成的。陈音认为,乐团的录音工作对自己帮助很大,使他更加讲究琵琶的音色、发音的纯净、音乐的层次感等。他在彭修文的指挥棒下学到了许多东西,领悟了许多乐队合奏中的真谛,增长了不少音乐见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电台为主的媒体逐渐被新兴的媒体技术所替代,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也逐步走向市场,有了更多的现场演出机会。

陈音曾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他发现各地的音乐人对琵琶艺术有着不同的反应和评价。在葡萄牙举办音乐会时,人们对传统乐曲如《霸王卸甲》《塞上曲》等有着较高评价,而台湾人更喜爱当时陈音演奏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尔干》《漂》等现代曲目。陈音坦言,对待传统琵琶古曲,台湾地区与大陆民乐界的观点有着较大差异。当年他曾参加中国台湾地区琵琶大赛,初赛演奏《花木兰》成绩突出,但自选曲目《霸王卸甲》因为带有改编内容而直接被刷下来了。陈音认为,各种演出交流与比赛,一方面能使演奏者得到历练,促使其成长成熟;另一方面也开阔了眼界,沟通了信息,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特质音乐家不同的音乐理念、认知标准等。

陈音演奏琵琶协奏曲《花木兰》

作为乐团声部首席,陈音在演奏上力求具有说服力、引领性、示范性,“一个好的乐队队员,同时要做到弹好分谱、余光看指挥、耳朵听着不同声部的关系、敏锐捕捉音乐进行中的变化。”排练之余,陈音还帮助其他乐手排品、调整音准等,“琵琶是发展中的乐器,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当代创作的民族乐队作品对音准有着极高要求,所以演奏者也要学会调试、整理自己的乐器。

陈音认为,演奏中国乐器要十分讲究韵味,弹琴有没有韵味、韵味正不正,往往是衡量一个演奏家重要的标准。韵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一是指某种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却超越了音乐形态本身的精神内涵、审美个性,以及类似风格的东西。二是指一种通过音程体现出来的音高、音色的微妙变化。乐曲中的散板、“猴皮筋”等在琵琶曲中甚多,如何很好地处理、合理地安排,而奏出中国音乐的韵味,需要不断地感悟和下功夫。

陈音现场示范讲解“有韵味”和“没有韵味”的演奏

身为民乐人,陈音直言,在借鉴外来文化时要善于取舍,吸取好的东西为我所用,将其融合到琵琶的现代创作演绎当中,呈现出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富有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之声。

民乐创作:出新应于法度之中

图片

琵琶与乐队《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演出走台

在持续发扬光大琵琶演奏艺术的同时,陈音始终以创新求真的精神改编、创作琵琶乐曲。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尝试着通过改编实现自己的想法。他把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改编为琵琶曲,将小提琴线性的音乐流动转换为弹拨乐的清脆、灵动和颗粒性。

阳光照耀著塔什库尔干

刚开始,他遭到了一些非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类曲子的意境不符合传统琵琶文化,还有人认为这首曲子借鉴了很多小提琴、钢琴的技法,演奏难度太大了。但陈音并未气馁,吸取建议,又改动了四五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如今,这首曲目已广为流传,成为考学、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

陈音认为,出新应于法度之中,创作的“根与魂”应深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如果没有深入走进传统琵琶文化,创新就属于空中楼阁。对传统琵琶一定要钻得很深,你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大胆地走出来,眼光要面向世界,要吸取一切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秉持着这种理念,陈音在排练中除了努力配合好指挥、用心演奏好作曲家的作品以外,还琢磨着这些作品的创作思路、结构、音调发展等。尤其在赴外地、国外演出时,他非常注意通过古今中外不同地域空间中不同音乐文化的对比,捕捉新的灵感,为创作具有现代审美、时代性的琵琶曲收集资料。他采用布依族民歌、苗族飞歌旋律创作的《山之舞》被编入了高校院校教材中;进入草原采风得到灵感创作的《草原行》以一把琵琶描绘出了万马奔腾的壮景,将“铁板铜琶”的豪迈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音演奏《草原行》

此外,他的作品技法丰富,注重韵味,具有时代感的同时非常“琵琶化”。除上述作品外,《西风词》《山之韵》《秋月吟》《水墨江南》等琵琶曲在业界都获得好评,早年与作曲家莫凡共同创作的乐曲《惊回首》也有相当的难度,构成了当代中国琵琶文化的一道风景。


四十年琵琶职业艺术生涯的积淀是丰厚的,但时光是短暂的。今年3月底,陈音即将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退休。生性乐观的陈音表示,退休也是新的起点。之后他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琵琶学会及教学、普及工作中,也会用更多时间开展业余爱好,如打乒乓球、旅游、钓鱼等。而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琵琶艺术的钟情,早已超越了年龄和职业变迁的拘囿。近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将赴上海演奏《月儿高》等广播艺术团经典乐曲。作为《月儿高》的领奏者,陈音将保持演奏状态,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为观众带来精彩而难忘的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