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126教学手记——如何让论据材料为你加10分?

 晋诺工作室 2023-02-26 发布于江苏

有些同学的作文总是在切入他前后徘徊,写多写少一个样,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其实,我考察了许多这类同学的作文,大都有这样的特征:立意简单化,思维平面化,语言通常化。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改变这“三化”,而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停留在这“三化”里。面对这种写作状况,我认为,需要从改变局部写作开始,让他们意识到改变这种写作状态的基本路径。
比如,关于材料运用问题,很多同学始终处于简单引用材料的水平上,并不能依据论据材料展开论证,表面上洋洋洒洒的一大段,实则,除了复述材料并没有真正的内容。要改变这种写作局面,必须给他们作出示范引领,再施以强化训练。
如果能体会到其中写作思维展开、逻辑关系架构、语言恰当运用等方面的道理,那么突破瓶颈、改变目前写作状态就不是一件难事。
针对2022年全国甲卷“移用、化用、独创”的作文题,我给学生一则与此话题距离有些远的材料,即《文汇报》20201224日刊登的一篇报导《欧阳自远:从探月起步,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航天事来的历程。我让学生借用此中材料来写一个语段。
另外,还指出了2022年《语文学习》第8期上的优秀作文《且化陈香酿新芳》空洞无物之病,并从其文中抽取“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作为论点。
对学生作品,我给以点评并给修正,目的是让他们切实体会一个语段是如何展开的,论据材料是怎么运用的。
部分语段点评及修改展示如下,供大家参考。
语段1
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实则就是对独创精神的完美阐释。“既然比别人晚去,就要做出点中国特色。”“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如是说道,于是,嫦娥四号实现首次月背软着落,在直径2480千米的陨石坑内发掘出40亿年前的古老之石,证明了月球的“长寿”。探索月球的目的相同,但中国总结经验,凭着敢于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实现了人类探月的又一大成就。                             
点评:材料运用的关键点在于材料内涵与论点的密合分析,而不是把材料复述一遍之后作为论证过程。这就要求在运用材料的时候要对论点进行论证层次的解构。
修改:
1.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实则就是对独创精神的完美阐释。“既然比别人晚去,就要做出点中国特色。”“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如是说道,于是,嫦娥四号实现首次月背软着陆。首先,独创精神的起点是自我与他人的区别意识,亦步亦趋者是难赋新形,也不能得其神韵的,因为神韵强调的是原理、精神、灵魂,而不是具体的内容。其次,独创精神的本质是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价值,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的关键点在于登月的物理原理相同,但我们拥有了完全不同的科学设计与结果,在直径2480千米的陨石坑内发掘出40亿年前的古老之石,证明了月球的“长寿”。探索月球的原理相通,但中国凭着敢于创新的精神与勇气,走出了登月的新征程。
语段2
“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科技之发展亦是基于此道。五代”嫦娥“,虽晚于美苏,有受其构思设计之影响,但却实现多个”最“与”首次“:分辨率为7米的高精度地形图、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着陆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如此成就远超前人,为何?如欧阳自远团队计划”三步走“战略时所定:”既然比别人晚去,就要做出点中国特色。“”嫦娥“绝非美苏探月工程的拙劣复制品,而是汇聚我国团队之新思、化陈为新之造物。”嫦娥“成功之因,乃守正创新之法;而科技腾飞之由,可见一斑。             
点评:引述材料占比太大,不足仍是对材料的剖析不够,论理的成分不足。
修改:“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科技之发展亦是基于此道。五代”嫦娥“,虽晚于美苏,有受其构思设计之影响,但却实现多个”最“与”首次“:分辨率为7米的高精度地形图、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着陆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如此成就远超前人,为何?因为辞旧才可迎新,我们取其成功经验弃其成功路径,内含着独立人格的倔强与智慧,“'嫦娥’绝非美苏探月工程的拙劣复制品,而是汇聚我国团队之新思、化陈为新之造物。” 因此,科技折射的是人文,赋其新形的关键是超越。 
语段3
如今,时代日新月异,想要传承并创新中华文明遗产,唯有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其中,“神”便是中华遗产的内在精神,形”是其外在形式。试看故宫博物院推出各类文创产品,重塑展品外在之“形”,而保留深厚文化之神”,成功让“高冷”的文化遗产“热”起来;米哈游将传统京剧、流行歌曲和虚拟人物融合起来,革新戏曲演唱之“形”,而守住了传统厚重之”神”,让京剧再次风靡全球。而反观部分文化古镇,被盲目开发为仿古商业街,而传统古迹消失,可谓“神”散而“形”存。由此可见,只有坚守文化之“神”,并创新其“形”,才能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生。                    
点评:整个语段的论证结构完整,阐释论点,分析材料,构成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在材料运用上,还不够完美。主要是材料运用还停留在印证式思维层面上,缺少深度思维开掘。
修改:如今,时代日新月异,想要传承并创新中华文明遗产,唯有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其中,“神”便是中华遗产的内在精神,形”是其外在形式。脊兽与钥匙扣结合,形变神存,神秘与日常融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借一方手绢走入百姓生活;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各类文创产品,重塑展品外在之“形”,而使中华文化之神韵流淌在百姓的生活之中,成功让“高冷”的文化遗产“热”起来;而反观部分新造文化古镇,只仿其旧形,而无骨子里的魂魄,可谓“神”散而“形”存,坦诚一点,此“形”也非彼“形”,客观地讲,连传承都不具备,遑论创新!   
语段4
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方可行稳致远。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其沉淀二千余蜀文化源远流长,在新时下,成都取其精华,将蜀文化作为面向外界的名片,打造文化底蕴悠长的“新蜀都”。让悠悠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在新时代下重焕新生。守正其里,创新其表,表里间,观得“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评:整个表述空洞。蜀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打造了什么名片,重焕新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等等,都没有具体内涵。这样的语段是最无力的语段,这是写作大忌。
修改
取其神韵而赋其新形,方可行稳致远。成都蕴含着几千年的古蜀文明,通过深入挖掘古蜀、三国、大熊猫、川菜等文化价值,成都开创了“文旅+影视创作”“文旅+影视科技”“文旅+影视服务”“文旅+影视新业态”“四轮驱动”产品体系。打造了东郊记忆这一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时髦前卫的“青春主理人”前来驻扎。其中包括Cosplay、汉服、洛丽塔、手办、动漫咖啡、深夜食堂等多种元素。成都在走向“世界文化名城”,每一个文化品牌光芒中无不闪烁着古蜀文明的特有光辉,同时,又都带着新时代的风潮滋味。古蜀文明精神魂魄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又焕发出青春气息。
语段5
创新者,不破不立。正如宝玉聪慧机敏,独创“沁芳“二字,在一众作品中独树一帜,颇有灵动之韵味。或许在尝试之初,照搬与借鉴是不可避免的,但唯有冲破陈规的藩篱才能让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著名画家彭失诚可谓中国绘画界的领军人物,可他的画作却并不属于任何一派,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脱离了传世水墨的范式。“接下来打算怎么画?乱画!”如此从容的回答,是炉火纯青的创新技法的生动体现。打破前人界限必定无比艰难,但迈出“舒适圈”才可永葆创新之生机活力。  
点评:这个语段属于散文笔法,文笔跳跃,比较灵动。但容易表意不清,乍看花团锦簇,细理又无头绪。这是散文化议论文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修改:创新者,不破不立。破,不是全盘否定,完全隔离;破的是其形,留的是其神。著名画家彭先诚不属于任何一派,原因是他的画不被任何一派的形式规约,但不论他怎样变化,他作品中的国画内核地是倍加鲜明的,他说:中国画是养出来的。养的就是中国画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他“变”的基础与动力,“接下来打算怎么画?乱画!”显然“乱”正是掌握了画之灵魂的尽情挥洒,是破茧后的新生,是突破旧有领地开拓出的新疆域。当然,打破前人界限必定无比艰难,但迈出“舒适圈”才可永葆创新之生机活力。  
语段6
创新之难难于取其神韵。事物内部有使其成为自身而非他事物的固有的规定性,所谓“神韵”,便是这种规定性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我国深空探测之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其中的“神韵”借鉴的是他国先行的技术经验,积淀的是中国航天人自立更生的顽强。嫦娥五号所创下的诸多“第一”,也将为中国未来深空探测注入新的“神韵”。
点评:首句提出了一个观点,“创新之难,难于取其神韵”,然后针对关键词“神韵”展开论述,对神韵的界定规范有内涵。关键问题是,论述的落点未有落到“难于取其神韵”这个判断上。这样就消解了论证的力量。这一点应该特别注意。
修改:创新之难难于取其神韵。事物内部有使其成为自身而非他事物的固有的规定性,所谓“神韵”,便是这种规定性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基础低,要在短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取他人航天技术之“神韵”,而取他人之神韵的难处在于自己的眼光、智慧与能力。嫦娥五号所创下的诸多“第一”恰恰证明我们的航天人不避其难,粹取他人以经验形成自己核心技术的不凡业绩。
如果能针对这样的具体问题反复操练,不断深化思维语言运用能力,在短时期内是可以改变写作状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