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经典的40部短篇小说

 王兆善 2023-02-26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40部短篇小说按照地域所属分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美国、南美、英国、日本、中国。

德国

[奥] 卡夫卡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

卡夫卡无需多言,短篇小说界的无冕之王小说创作的术与道均已至臻。他其实是奥地利的犹太人,但鉴于德语写作,这里归在德语类下。

[德] 赫尔曼黑塞 《婚约》

黑塞是我成长过程中一直很喜欢的德语作家。他最负盛名的几个长篇如《荒原狼》、《悉达多》、《德米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都曾带给我诸多灵感,现在最喜欢的是他晚年最后一部恢弘巨著《玻璃球游戏》博尔赫斯曾对此书亦褒亦谐地评论道:“很显然,作者并没有把这个游戏设计得很完美,不然读者就会对那游戏而不会对主人公的话语、焦虑和包围他们的大环境感兴趣” 。

他的作品大多关注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自拔与更新,凡是喜欢向内求索的人总能从黑塞的文字里找到自身的影子。这本小说集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很广,从早期到晚期的作品都有收录。

[德] E.T.A. 霍夫曼 《斯居戴里小姐:霍夫曼中短篇小说选》

霍夫曼的文字风格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怪。不同于后期爱伦坡的“恐”和卡夫卡的“诡”,霍夫曼的“怪”里掺杂着十八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神经质。这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文风,可能会让一些已经习惯于现代魔幻主义风格的读者感到一种生疏、不适的异感。但读霍夫曼犹如考古,光是那份已经消逝的离奇和神秘就足以激起我的兴趣。

[德] 克莱斯特 《克莱斯特作品精选》

和霍夫曼同一时期的作家,德语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流星,英年早逝的戏剧天才。在国内有些冷门,不像茨威格那么火,但在德国本地家喻户晓。这本书收录了他最著名的八个戏剧,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侯爵夫人封·O》和《破罐记》。

法国

[法] 加缪 《加缪中短篇小说集》

加缪曾是我青春期精神极其动荡时的抗抑郁药,吃了就能维稳一阵。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三篇小说:《局外人》、《堕落》、《流放与王国》。加缪的灵性光芒在小说里是敛着的(这当然是他作为小说家的聪明之处),但在散文里却悉数释放。成年后我更喜欢他的几篇哲学性散文如《西西弗的神话》、《反与正》、《婚礼集》、《反抗者》。

[法] 莫泊桑 《羊脂球》

这位是典型的童稚不解其味,在阅读和写作中摸爬滚打一圈后才辨识其厉害之处。作为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殿堂级常客,他的《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都未曾令我动容。那时我正沉迷杜拉斯和伍尔芙,在课桌下面偷看《麦田里的守望者》,莫泊桑的风格在当年的我看来透着一股老朽的浮夸味。隔了快二十年再读,才后知后觉为什么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一个“匠”字道尽其妙: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技巧,寥寥几笔,形神意便都浮于纸面。

[法] 阿尔封斯都德《最后一课》

一位宝藏作家,文风素雅,擅长以温和恬淡的叙述传达极深沉浓郁的感情,就像一层薄薄的奶盖隔开嘴唇与滚烫的热牛奶,不至于被烫一激灵。这本书收录了他14篇短篇小说和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东西》,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三篇为《小间谍》、《塞甘先生的山羊》、《繁星》。

[法] 梅里美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嘉尔曼》也就是后来被比被改成歌剧风靡世界的《卡门》。由于我对“牛鬼蛇神”类的天方奇谭一向情有独钟,我更喜欢他几篇充满异域风情的怪诞故事,如《炼狱之魂》、《伊尔的美神》、《古瓶恨》。他的审美趣味有一些王尔德和三岛由纪夫的合体感。

[法] 萨特 《墙》

《存在与时间》和《他人即地狱》我都半途而废了。倒是这本书一下午就兴致勃勃地翻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一些哲学家认为文学创作不入流,在智识上是低于哲学品格的,这其实是一种错置的优越感。哲学和文学更像是思考这枚硬币的两面:一个和人高度抽象化的理性通道沟通;另一个直接触碰人高度形象化的直觉体验 — 两者在对人精神内核的塑造上缺一不可。所以我对会写小说的哲学家和会写哲学散文的小说家都抱有好感。

意大利

[意] 卡尔维诺《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

卡尔维诺的长篇实在不对我胃口(连试几本均失败),但短篇作为闲暇小食偶尔吃吃还是惬意的。我总觉得卡尔维诺这种仰仗奇情写作的作家,其天赋和精巧构思唯有在短篇中才可锋芒毕露,长篇反而有种在儿童绘本里炫技的疲惫感。像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布尔加科夫这种在小说结构和语言风格上力求推陈出新的类型,更适合走“文学之轻”的中短篇路线。

[意] 路易吉马莱巴 《银头》

今年发现的宝藏作家。这本书共收录二十八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他擅长用简洁克制的语言和平静似局外人的情绪勾勒出一个个虚虚实实、谜题样的情节。他绝少回答,只是疑问,总是令人不安,却无法脱身,像在梦境中双腿陷入糖浆却仍要向前走。

前苏联

[俄] 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是除卡夫卡外,第二个让我有冲动将其封神的短篇小说家。俄罗斯文学(还有音乐和动画)是我的一生挚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都说俄语文坛上有三座无可逾越的高峰:一个是在天堂俯视众生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是在地狱中焚尽烈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在人间写尽万象冷暖的契诃夫。

契诃夫的作品大都截取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其惊人的洞察力和精准异常的语言表述,将隐藏在这平常状态下的迷茫与矛盾尽数抖落,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迷雾。正如徐葆耕先生在《叩问生命的神性:俄罗斯文学启示录》对俄罗斯文学的一段评论:

俄罗斯的作家,双脚陷在泥土里,头脑却漂浮在云端。他们提供给人类的不是明晰的思想,只是一片烟雨霏霏的迷雾。然而,正是在这片迷雾之中,人类的灵魂才得以舒展。因为灵魂的本质是迷茫的。这种迷茫不是沮丧或绝望,相反,它是对人的神性觉解,是对生命、眼泪和爱情的诗意感悟。

这本短篇集里我最想推荐的是这一篇:《没意思的故事》。这个书单里其它的都暂且不说,只有这篇错过了便太可惜了。

[俄] 巴别尔 《红色骑兵军》

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惨绝人寰的骑兵会战——前苏联和波兰的战争。《骑兵军》中收录了三十多篇他以此次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短篇故事。也许是战地记者的职业习惯,他的文字风格极其简练,“必须像战地公报或银行支票般准确无误”,他自己这样评价。同时他的表述非常接地气,时常会给你一种这不是一篇文学性小说,而是一个普通战后老兵的口述记录,参考他的《盐》。在寥寥几笔就可精确刻画的基础上对“文学性”的刻意回避反而铸造了巴别尔别树一帜的文风。喜欢海明威极简主义风格的读者可以试试他,毕竟海明威本人也曾公开表达过对巴别尔的喜爱。

[俄] 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

我第二篇公众号就是介绍这本书,喜欢的可以去搜,此略。

美国

[美]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和雷蒙德钱德勒都是教会我在写作中如何“克制”和“掌握分寸”的启蒙导师,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海明威的短篇比长篇更惊艳。我之前说过有的男性作家像海明威、罗曼罗兰、塞林格、毛姆、茨威格;还有男性导演像黑泽明、伯格曼、基耶夫洛夫斯基对女性心理复杂性与微妙性的揣摩简直入木三分,甚至比女性自身还要洞察得更加透彻。这一点在《白象似的群山》和《雨中的猫》这两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便是《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此篇名为全书冠名)。这一篇是献给一个临终猎手的赞美诗,最后那晶莹雪山顶闪现的猎豹之影是最浪漫的一种临终关怀。其它推荐的篇目还有:《杀手》(启迪了霍普创作《夜鹰》的短篇小说)、《十个印第安人》、《大河双心》。

[美] 塞林格《九故事》

这一本快被我翻烂了,足见我对它的热爱程度。《迪特》一篇初读惊为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慑,再读虽没了最初的惊艳,但每读一次都长一点新的体验,自然是我最爱的一篇。

其次是《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和《为艾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这两篇都是典型的“塞林格”风格,其中的第一篇被认为是代表他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的女性心态描写细腻精确到怖人,继海明威之后再一次被男作家对女性心理的掌握而惊奇。对比之下,卡佛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在谈论什么》显得苍白。《笑面人》知名度很高,毕竟在《攻壳机动队》里强势出镜过,但我觉得这篇比较普通不算出彩。

[美] 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有一说一,福克纳的长篇更精彩,譬如《喧哗与骚动》是货真价实的神作。作为南方没落地主的后代,福克纳很多短篇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首献给南方贵族遗老的“”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他最负盛名的一篇就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听说其恐怖程度给很多人投下了心理阴影,但作为从小就在恐怖悬疑小说电影里泡大的现代人,我估计大多数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局了。我比较喜欢《夕阳》、《烧马棚》、《干旱的九月》这三篇。

[美] 杜鲁门卡波特 《卡波特短篇小说全集》

卡波特的长篇《冷血》是真的精彩,我就是从此入的坑。一个地道的纽约客,一个典型的《纽约客》美式作家。他的语言风格极有个人特色:将新闻纪实手法和文学创作融为一体,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去追求“绝对地真实”。运笔干净、明晰、一针见血。


卡波特和菲兹杰拉德同属于“出道即巅峰”的类型,也同历经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式人间名利场的荒诞沉浮。我想推荐的几篇佳作是《莫哈维》、《我对这一事件的立场》、《灾星》、《银瓶》。

[美] 霍桑《霍桑哥特小说选》

我是研究精神分析学之后才开始看霍桑的小说。我不记得弗洛伊德有没有提过他,但精神分析学的诞生的确有霍桑的影子。而且霍桑也被称为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心理分析流派开山宗师。从小说集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风格了:哥特、黑暗、诡谲、华美。说起来从E.T.A. 霍夫曼到霍桑再到爱伦坡倒是一脉相承。

[美] 爱伦坡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霍桑的迷弟,我的男神,侦探小说的鼻祖,恐怖氛围渲染一流大师,“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的笔名由来*——爱伦坡是也。在他之后搞悬疑恐怖侦探推理这一派创作的,包括作家、编剧、导演有一个算一个,几乎没有不受他影响的,而且大部分的设定也都是他玩剩下的。我记得高中时可以声情并茂地全文背诵《红死魔的面具》(主要是被《超脱》里的终幕独白给带坏了)。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就像万花筒,每一篇都独一无二风格迥异,所以没有最推荐的,每一篇都值得看。

*江户川乱步:原名平井太郎,笔名江户川乱步取自“埃德加爱伦坡”的日语谐音。

[美] 特德姜 《你一生的故事》《呼吸》

目前还活着的科幻小说家里我最喜欢的一位。他最擅长将各种不同的学科融入到科幻创作的脑洞里,是我所知的题材涉猎范围最广泛的一位科幻作家。这种多学科探索、发散式思维的作家太对我胃口了。


譬如他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描绘语言结构和非线性时间的链接;在《除以零》中讨论数学的终极问题;在《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讨论宗教学的悖论;在《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中讨论多重宇宙中自由意志的存毁;在《软体的生命周期》中讨论虚拟宠物饲育、人工智能的合法权利等等。

[美] 雷布拉德伯里 《火星编年史》、《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四卷》、《图案人》

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家。科幻作家里语言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一位,文笔丝毫不逊色于严肃文学领域的大师。当年一篇短短的《浓雾号角》瞬间收服了我的心,那读罢后的悲戚和柔美至今仍记忆尤深。布拉德伯里的短篇比较分散,有的未集结成册。


除了以上推荐的短篇集之外,我还有四篇特别想推荐的短篇小说:《大草原》、《霜与火》、《钟摆》、《终结历史之人》。尤其是《霜与火》是他最瑰丽的巅峰之作。

英国

[爱尔兰] 乔伊斯 《都柏林人》

乔伊斯的长篇和短篇风格不太一样。初读《都柏林人》时几乎无法和那个写出《尤利西斯》的乔伊斯联系到一起。后来再细读,才在例如《死者》中主人公大段大段虚实结合的臆想、梦境和幻觉中窥到一丝意识流的影子。和《尤利西斯》相似的是,《都柏林人》也是取材自中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一共收录了十五个小故事。

《都柏林人》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文风:清冷、隽永、像蒙着一层灰蓝色的噪点、像《雾中风景》中超现实的长镜头、也像莫迪亚克《暗店街》的深谷别墅外终日不歇的大雪。我最喜欢的几篇分别是:《死者》、《伊芙琳》、《母亲》、《何其相似》、《痛苦的事件》。

[英] 毛姆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我要对毛姆进行一段“毛姆式”表白:

“我知道你尖酸、刻薄、鄙视女人,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文笔和格局既世俗又单调,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作家,但是我爱你。我愿意永远做你最忠实的二流读者。”

毛姆的作品我几乎全看过了。他被定格在二流作家我心服口服,他和一流作家的差距就是精英和天才的差距。也许他太过聪明而又精于钻研,这导致他的作品缺少金字塔顶尖那一小拨所具备的那一点“天然雕饰”的灵气。他又过于圆滑,总是在追问到最艰难之处骤然一个回身,巧妙地岔开话题。他没有陀氏死磕到底、绝不走捷径的勇气,所以在宏大命题上常显得虎头蛇尾。但他的狡黠、敏锐和毒舌又处处给我惊喜,在世俗中游刃有余的洒脱顶是可爱。

[英] D. H. 劳伦斯《劳伦斯短篇小说选》

我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得深沉。我一向欣赏能把性爱写得美轮美奂的作家,因为能把性写好非常难,介于严肃文学和色情文学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进一点则“少妇白洁”,退一点则“生命的大和谐”。所以每次在文学作品里看到令人捉急的性爱描写(渡边淳一、大江健三郎出来挨打),我都想让他们回去把《查泰莱》抄十遍。

劳伦斯以词藻优美闻名,极擅长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有自己固执的审美趣味,喜欢以丰盛的肉欲凸显对纯爱的渴望。短篇里我更喜欢他中后期的实验体小说,比如《逃跑的公鸡》、《你摸过我》、《太阳》、《木马赌徒》。

拉丁美洲

[阿根廷] 博尔赫斯《沙之书》

这本书一直存在于我的“临终关怀”书单里,毕竟还有什么比永恒的神秘更能慰藉一个将死之人的心呢

我每次翻开《沙之书》都有种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学魔法的错觉。至于读博尔赫斯的诗就基本上等于在念魔咒了。我严重怀疑博尔赫斯是人类习得古魔法一族的最后一位传人,将其族残本隐藏在小说和诗歌里偷偷流传后世。

更具体一点,我曾经说过纳博科夫是语言的魔术师,他的神秘是有迹可循的;而作为魔法师的博尔赫斯,他的神秘无法归入上述作家们“奇、诡、恐、怪”中的任何一类,既非人间、亦非鬼神、而是一种“跨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的异质。

很多读者将博尔赫斯当做“隐喻狂人”,以各种解读他的文本谜题为乐,我也喜欢。但我还是觉得隐喻只是他的障眼法,传习魔法才是他的真意,只可惜我的修为还不够。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胡安鲁尔福全集》

拉美的这些作家怎么能这么可爱!有时候真是忍不住边读边像兔子跺脚一样噼噼啪啪地拍桌子。这本《胡安鲁尔福全集》似乎已经绝版了,但好在译林出版社的《燃烧的原野》加印了,同社的《佩德罗巴拉莫》也可以在市面上买到。胡安鲁尔福是低产作家,一生只出了三部作品:一个短篇集《燃烧的原野》、两个中篇《佩德罗巴拉莫》和《金鸡》。

马尔克斯的短篇也很好,但胡安的短篇更好,虽然他的题材都是来自墨西哥农村的生活和墨西哥革命。本来也想放一本马尔克斯的短篇集,但有了胡安似乎也够了。

[阿根廷] 科塔萨尔 《南方高速》

青春期时喜欢过科塔萨尔神神叨叨、颠三倒四的风格,像个戴着玩具指套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世界里的孩子,叽叽咕咕讲着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话,比如《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喜欢他风格的人说他是怪才,不喜欢的说他是乱七八糟的垃圾货。但不得不说,科塔萨尔曾经带给我许多的快乐和想象力的灵感。

有一点不变的是,科塔萨尔始终是迷人的。

日本

[日] 浅田次郎 《铁道员》

这本书收录了浅田次郎的八个中短篇小说,其中一篇《铁道员》就是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由高仓健和广末凉子主演,坂本龙一配乐,坂本龙一的女儿坂本美雨献唱主题曲。浅田次郎的小说风格用他自己在初版腰封上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发生在你身上的 温柔的奇迹。

在日漫里泡大的我真的很难拒绝日式的温柔。他的《铁道员》、《情书》、《伽罗》、《来自猎户座的邀请信》都数度令我落泪。我一度觉得《铁道员》比《雪国》更好更动人,川端康成的日式物哀之美过于精雕细琢了,而浅田次郎更放松、更舒展,更有一种人散曲未终的回甘之味。

[日] 梶井基次郎 《柠檬》

一位正宗的日式天才。十八岁一篇《柠檬》横空出世冠盖满京华,而后染病不起斯人独憔悴,于三十一岁与世长辞。世人常将其与太宰治并提,我个人觉得太宰治的风格更本土化,而梶井基次郎虽然笔下也尽是日和风物,风格和结构却受西方意识流的影响,作品里隐约有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的影子。

只是每次读这类日系小说总有种不尽兴、不尽意的遗憾感。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总觉得传达出的情绪总差那么一点点似的,总觉得原文的描写应该更精妙。本来日本文学就以“微妙”见长,这种遗憾只有去看原文才能解决了。

[日] 樋口一叶《樋口一叶选集》

我觉得她很像是日本的汪曾祺。她的名篇《青梅竹马》会让我想起《大淖记事》——那种返璞归真的清明、柔和、包容、被自然或母亲包裹在怀中着的质感。

樋口一叶一生贫寒,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四年,却留下了数十部中短篇小说、诸多散文、近4000首诗歌、和四十卷日记。可想而知她对写作的热爱程度,像写《天使望故乡》的托马斯沃尔夫一样笔耕不辍,直到生命尽头。

[日] 木下顺二《木下顺二戏剧集》

我是去年借了解能剧的契机开始看木下顺二,因为他的创作风格承袭自日本的古典美文化,取材自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他的《夕鹤》、《赛金刚盛衰记》、《 子午线祭 》都是我很喜欢的戏剧,尤其是《夕鹤》具有日本传统戏剧艺术的幽玄凄绝之美,在七十年代末曾由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做领队的剧团在京津沪地区巡演。对日本传统戏剧文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试他。

[日] 三岛由纪夫 《上锁的房子》

一部《金阁寺》奠定了三岛由纪夫在我心目中日语文坛No.1的地位。《上锁的房子》这部短篇集同样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独一无二的美学理念。三岛于我而言仍是一个复杂而朦胧的谜团,就像至今为止,我依然无法说我读懂了《金阁寺》。

我个人的一个奇妙体验是:读三岛最好一对一对读,奇效加倍。比如长篇的《金阁寺》和《潮骚》是一对;短篇里的《死岛》和《彩绘玻璃》是一对、《美神》和《山魂》、《兰陵王》和《讣告》等。

[日]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

在芥川和松本清张中犹豫了一下,还是选了芥川上榜,毕竟在文学性上略胜一筹。芥川龙之介的文风属于成功的混血儿——杂取各家各派,但最终立住了自己的风格。譬如他的志怪类小说,既有着西方基督教的警世意味,又有着日本神道教“万物皆有灵”的自然气息。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长处就是比喻高手:另辟蹊径又浑然贴切。

除了他最负盛名的《罗生门》和《竹林中》,还有几篇我觉得可以代表他文学成就的短篇小说:《蜘蛛之丝》、《野吕松木偶》、《秋山图》、《胤子的烦心事》、《大导寺信辅的半生》。

中国

[中]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中国的志怪类短篇小说最早可以推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据考成书大概在公元345年左右)。即便是后期文法较为成熟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比西方的E.T.A.霍夫曼早了一个多世纪。

王安忆曾说过一段评价于我心有戚戚:中国的语言其实是适合短篇小说的,简洁而多义,扼要而模糊,中国人传统中又有一种精致轻盈的品味。《聊斋志异》的短篇就有着这种“精致轻盈”之美感,精致在遣词营句,轻盈在表情达意。《王六郎》中一人一鬼因缘际会,渐生相知相爱之分,在别离之际亦无过度的悲伤,而是“歘有羊角风起,随行十馀里”——幻化成风送别心爱之人。这种“但行己事莫问前程”的知己和“愿逐月华流照君”的轻盈别离是只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下。

[中] 沈复 《浮生六记》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古代版。清丽素雅、至情至性。两个同有奇情妙想的人结为爱侣,确切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看人间已是癫,又何苦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中]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最全最详细的猎奇向、略变态向志怪小说。猎奇爱好者不容错过,偶尔被古人震碎一下脑神经还是挺有意思的。题材覆盖面远超《聊斋志异》,作者收集了大量的乡野怪谭、奇情轶事、神鬼妖怪、五行八卦应有尽有。

[中]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

收录了《呐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编》8篇,基本涵盖了鲁迅的中短篇小说。 

[中] 汪曾祺《受戒》

我心目中近现代华语文坛上文笔最好的作家。无论是语言风格、故事结构、抒情方式、水墨留白的意境都承袭自正宗的本土的汉语传统文化。汪老态珍贵了,应该说珍贵得快要绝迹了,可能早就绝迹了。

汪曾祺最厉害的一点,我觉得是他能从最世俗的烟火气中酿出仙气。《大淖记事》、《受戒》自不必多说;《八千岁》、《薛大娘》、《王四海的黄昏》是典型的大俗大雅,尤其是《薛大娘》,汪曾祺对女性的爱真是深入骨髓,女性主义的理念极其超前。而《昙花、鹤和鬼火》就像是蒲松龄的复活,拍成动画短片必是不输给宫崎骏的奇幻短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