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3月7日晚23点揭晓

 GA环球建筑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2023年第45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北京时间3月7日晚23点揭晓。作为世界上最富指标意义的建筑奖项,该奖常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自1979年以来,每年都会表彰一位或多位对人类和建筑环境有重大成就的在世建筑师,“他们的建筑作品展示了天赋、远见和承诺等品质的结合,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和建筑环境做出了持续和重大的贡献”。

本届评委团由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任主席,曾任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与建筑分展执行总监的曼努埃拉·卢盖·达祖(Manuela Lucá-Dazio)担任常务理事,评委团成员还包括:

  • 巴里·伯格多尔,哥伦比亚大学迈耶·夏皮罗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

  • 黛博拉·伯克,建筑师和学者,Deborah Berke Partners的创始人,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 斯蒂芬·布雷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已退休);

  • 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建筑评论家和策展人,巴西驻印度大使;

  • 妹岛和世,建筑师,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 本妮德塔·塔利亚布,建筑师,“EMBT米拉莱斯-塔利亚布”建筑事务所董事;

  • 王澍,建筑师,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2022年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获得普利兹克奖,他是第一位非洲获奖者。重新关注此前被边缘化了的建筑实践,也许意味着西方建筑学本身的重大转向。

以下,为《GA环球建筑》精心整理的历届普奖得主与他/她的著作,以阅读的方式进入建筑大师们的世界。

普奖得主与他/她们的著作(一)

2018年普奖得主

巴克里希纳·多西

Balkrishna Doshi

印度

© VSF

© Iwan Baan

本书是多西的收官之作,也是他作品中唯一的中译本。多西首次将自己一生的日记和笔记整理成册,讲述了他80多年来足迹遍布各大洲的非凡旅程。书中蕴含着他对建筑和人生的感悟。多西“不断证明,所有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不仅必须有统一的目的和结构,而且必须……超越功能,通过诗意和哲学基础与人类精神联系到一起。”书中有大量多西的建筑设计草图和手绘,真实还原了他在建筑领域的天赋和心路历程。

2015年普奖得主

弗雷·奥托

Frel Otto

德国

 © Ingenhoven und Partner Architekten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奥体公园主场馆屋顶

》是雷·奥托仅有的两本专著之一。本书以1992年于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慕尼黑举办的展览——“找形”为基础而展开,以大量实证式的试验为基础,得出多种轻型结构形式,对当今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形式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014年普奖得主

坂茂

Shigeru Ban

日本


Image Courtesy of Shigeru Ban Architects

© satoshi nagare

书中坂茂详细剖析他20余年来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历程和心得,讲述了自己的建筑理念,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经典案例,以及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坂茂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灾后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也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人们说明:建筑师可以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完工更多、更有意义。

2013年普奖得主

伊东丰雄

Toyo Ito

日本

图片来自网络

风之塔 © Tomio Ohashi

本书是伊东丰雄对自己迄今为止关于建筑设计所行所思的一次平实而深刻的回顾。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

人们对建筑彼岸幸福生活的寄盼,不断催发着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反思。作者有感于自己近十年来的思想变化,通过对“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爱媛县“大三岛计划”等新建筑项目的梳理与沉思,指出现代主义建筑的极限,并展现出在这个时代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建筑可能性。

2012年普奖得主

王澍

中国

 © Zhu Chenzhou

临安博物馆©Iwan Baan

这不只是一本营造之书,也是进入中国哲学的秘密小径,关乎建筑本身,也连接东方美学的深邃空间。在获普利兹克奖后,王澍首次成书,以朴素隽永的语言,讲作品、谈观念、探讨人与建筑。

2010年普奖得主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Kazuyo Sejima,Ryue Nishizawa

日本


图片来自网络


© Cristobal Palma

本书是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平面设计师日高惠理香在2012年书籍与建筑结合的“书?筑”中的一件展品。作者通过犬岛上的“家计划”这个项目主题来呈现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基地、人文环境、历史文脉的认知、理解和深入思考。

2009年普奖得主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瑞士 

© Yael Engelhart for Ha'aretz

© 卒姆托工作室 / The Boundary

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氛围”和“心境”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对彼得·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建筑氛围》会使读者洞察,“氛围”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

2008年普奖得主

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法国

图片来自网络

© 西海美术馆

本书为让·努维尔与让·鲍德里亚的对话,他们谈及一些与未来相关的根本问题。他们想象未来的城市将是怎样的,想要弄清楚透明这种理想为何从政治学到建筑学逐渐深入到所有领域。这是一种对于独异性的探讨,正是这种独异性在激发着他们各自的作品与研究。这种探讨同时确定了某种伦理。这是一篇引人入胜且充满激情的文本,探讨那些即将来临的重大的转变。

2007年普奖得主

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英国

 © Andrew Zuckermann / RSHP

 蓬皮杜中心 © Katsuhisa Kida

《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本书中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又分享了他与同时代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交往逸事,还收录了数百幅他甄选的手稿、图纸、照片,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价值。

(书荐未完待续)

点“在看”,分享创意灵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