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学说

 风声之家 2023-02-27 发布于江苏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世间万物都具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基本属性。根据“木、火、土、金、水”的属性以“比类取像”的方法赋予肝、心、脾、肺、肾五种基本属性,这种见解是古人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用宇宙间统一的自然现象来分析人体生理的唯物观点,借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从而进行辨证论治,指导中医治疗和预防。

二、五行中的关系

  中医理论根据五行属性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其生克关系:①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②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其生克关系,而其中的“金生水”要着重解释一下,金生水不是金融化为金水,如果这么理解则“金”与“水”为不同状态下的同一物质,其理解应该是:水作为人体重要物质,井水就是古人对水最依赖的形式,而井水的来源大多是需要金属工具去开凿的,甚至部分河流也是靠金属工具才能形成的,所以说金生水)。

  在这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将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内经》将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我们要理解这些名词,在往后阅读文章碰到这些名词才能够更快的理解其中意思。

(五行生克图——来自网络)

   中医用五行学说的生克关系解释了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认为肾(水)之精以养肝(水生木),肝(木)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火)之热以温脾(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金生水)。这是五行相生。另一方面中医还认为,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火克金)。这是五脏相互制约的一面。

   五行生克同时包合“制化”的因素。制为克制,化生化。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逆相生化,又逆相制约,生化中有制约,制约中有生化,二者相辅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一行相对不及必然随之有相生,以维持生生不息。例如在病理上讲,水与火是相克的,但在生理上,火不能离水而独存,肾水的制约,心火才不致过盛而为病,肾属水,又须赖于心火之蒸发,方能阴阳相调,水火相交,只有这样制化才能维持人之生命,因此说五行生克是有制化的存在意义的。明·张介宾《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故生克是相对的矛盾与阴阳互根之理是一致的,通过生克之间的制化,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五行平衡,病即自愈。

   在五行生克中,其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五行胜复。何为五行胜复?五行胜复,属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机制,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一行(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胜气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五行中所胜一行的太过,即绝对亢盛;二是由于五行中所胜一行的不足,而致其所不胜的相对偏盛。复气则是因为胜气的出现而产生,即先出现胜气,而后有复气产生,以对胜气进行“报复”,使胜气复平。复气即胜气的所不胜:若胜气为木,则复气为金;胜气为火,则复气为水;胜气为土,则复气为木;胜气为金,则复气为火;胜气为水,则复气为土。

三、五行生克异常

   五行平衡异常其根本原因为五行之间的生克异常,主要分为母子相及与相乘相侮两方面。五行母子相及,属于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累及子行称之为母病及子,反之累及母行则为子病及母。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则属于相克之间所胜一行正向过度制约或其所胜一行的反向制约相乘,倍克也;相侮,反克也。木实乘土,是相乘;木虚土侮,是反克。根据五行平衡来比较相乘与相侮,相乘的病情严重程度往往大于相侮。

四、五行运用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五行之中体现的是“天地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其对应表见下图),通过对疾病病证的诊断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五行之间的生克异常。

(图来自网络)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在临床上出现五脏虚实的情况下,《难经·六十九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方案:“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其大概意思为:虚者补其母——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还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使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实则泻其子——当某脏之病(实证)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还可以泻其子脏以增加疗效。

虚者补其母: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为什么虚者补其母,而并非补其子?我们知道五行之间的平衡是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势均力敌,一行平衡被打破必然导致其生克关系失衡。以肝木虚为例,木虚克土力量减弱,土少了木的制约,土实打破了土克水的平衡,出现土克水增强,水虚生木减弱,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造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故肝木虚治疗上补益肝木,同时补益肾水使肝木得到尽快的恢复。而木虚如果采用虚者补其子(火),而火生土,土克水更甚,水更无力生木,必然会加重失衡。

肝木虚病理及治疗的演示:

(虚线为不足,实线为增强)

1.病理:在肝木的情况下,由于木虚而无力制土,土不受木制则实,实则克水,水受土克必亏,水为木之母,母虚而无饲于子,因此木更虚,而造成恶性病理循环。如临床上肝血不足的患者常有惊悸等恐,胃脘闷胀不适,嘈杂身重,耳鸣腰痛等症状,就是因为土实肾水不足而造成的。

2.治疗:木虚补木,同时以虚者补其母之法,水为木之母,水亏而补之使其实,子食母气而肥,故木与水同补,双管齐下,往往事半功倍,木不虚则能制于土,土受木克而无犯于水,水坚有力饲木。五行平衡,病即自愈。

实者泻其子:其机理同样是运用到五行胜复去调节,通过推理能够明白为什么不“实者泻其母”。以肝木实为例:肝木实,克土力量增强,触发五行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此时的金平同样要转换为金实进行报复,而木生火,木实乘土,火克金,此时的治疗自然在泻肝木的同时泻火能够加速恢复五行平衡。而如果用木实泻木之母,水由平转虚,无力克火,火克金进一步加重,势必造成加重木实的恶性循环。

肝木实病理及治疗的演示:

1.病理:在肝木实的情况下,五行失衡出现五行胜复,金奋起制木,而火得其母之余气而亦实,火实必克金,金受火克而虚,虚则无力制木,木不受金制而更实,结果造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例如肝郁患者,常有心烦,叹息,干咳等临床症状,这就是因为心火胜而凌金所致。

2.治疗:在治疗时首先要打破其恶性循环,采取泻子法治疗,木子是火也,火受制必减其光,光弱则不凌金,火无力克金,则金坚能制木,木受金制则不实,这样就产生了治疗效果。

   以上从母子虚实补泻的角度去论述临床上的治疗思路,基于母子虚实关系我们可以很快锁定病症的治疗方案。是不是很简单,这是否意味以后临床上运用五行诊治的时候便可以以此作为标准答案去治疗呢?

   并非如此,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五行生克并非一概以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思路。其中的相侮则是有别于其他生克关系。如木实金虚的相侮关系,按照前面学习的内容,我们可能给出的答案是泻木补金作为基础,再配合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思路,则增加泻火补土。但是《难经·七十五难》给予的回复却是泻南补北法。其机理如下文。

泻南补北

  《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

  上段系释原文,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段研究一下,首段从开头至补北方水何也,是引用释文;次段从东方水也至土当平之,为五行相克关系;末段从东方肝也至末,各家见解均不一致,尤其对“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母”二句最不统一,我认为子能令母实为发病机制,母能令子虚为治疗法则,其理由为火为木之子,子助母气超界而为病;水为木之母,若补水使其坚强有力则能克火,火受水克而退,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用图解如下。

   我认为,在木实金虚的病理情况下,木实生火是肯定的,火胜克金也是必然的,在治疗上以泻火扶金以制其木,这是实则泻其子法,但在金虚的情况下,为何不补其母,反而补水呢?从这个角度认为“泻南补北”的方法是对“虚者补母”治法的完善,即在五行关系为反侮的情况下,就不是“虚者就补其母”,而是“虚者补其子”。金虚水必亏,母不食子,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木实土虚,制以所胜,也是常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直接用土使之生金之法,一般来也末必不可,虽然补土有制水之,但在土受木乘的情况下,即是补之不过使其平复而已,为何能起制水的作用,现在秦越人不去补土,而去补水,一定有其道理,我猜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泻火的力度,减少火对金的过度克制,金本克木,故以此使五行逐渐归于平衡,即病自愈。依此法则推为下表,以供参考:

(木)实西(金)——泻南补北推演表

病机

治疗

木实金虚

补水泻火

火实水虚

补木泻土

土实木

补火泻金

金实火虚

补土泻水

水实土

补金泻木

   这虽属推论,但我在临床中确也能遇到类似的病人,如一个阴虚患者,火势必炎,在肾亏火情况,故多梦遣精、腰酸、背痛、鼻子最宜出血,口渴;此时如果伙食不节,过饮酒过多,即会发生气滞脾胃,腑气不通,多有腰痛,大便不畅,脾胃和,而不宁,此系土实水之故,在治疗当中,就不能使用水亏补金母之法,因金实必克木,水虚人,肝多亏,故补金之法不能用之,乃当取火实水虚,补木泻之法,以救真水。

   在五行生克的使用中,需要注意阴阳的大纲,阴阳平衡,百病不生。五行之中的相生相克中蕴含有阴阳,如治疗单纯肝阳亢盛的证型,如果盲目按照五行生克却不分阴阳,加入补阳药物,处方用药反而会加重病情。根据阴阳五行治疗,此时的处方用药则多阴药(酸苦),即平肝潜阳的同时,可以配合宁心安神之药,泻肝阳所致的心阳亢盛,临床疗效往往效如桴鼓。

   历史上提出不少五行学说的具体治法,如“培土生金”法(补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补土制水”法(温脾益肾行水,治疗土虚水泛),“扶土抑木”法(调整肝的功能,健脾舒肝或和胃舒肝,使木不再“克土”),“补火生土”法(温心运脾以治火不生土),“滋水涵木”法(滋肾潜阳以治水不涵木),“佐金平木”法(清肝泻肺以治木火刑金),“壮水制火”法(滋肾清心以治水不济火)等等。然万变不离其宗,临床上只要仔细辨证,根据其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灵活处方用药,便可收获满意的疗效。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及学习当中的主观体会,略陈己见,不足之处恳请同道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