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违的“烦恼”如何方能“绕梁不绝”

 nizijun 2023-02-27 发布于广东

  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活力如何,神经末梢的感知最为直接。深圳福田区华强猪脚饭的老板庄先生说:“外卖订单一个中午就有二百多张单。切猪脚饭的刀都要起火,打包打到手都要起茧了。但现在再忙,心里都觉得甜。”一位美团网约车司机说:“去公园和动物园的多,一单接一单,歇会儿的功夫都没有。”即使再忙再累,小老板们嘴里抱怨着,心里却是甜丝丝、美滋滋的。久违的“烦恼”重回一线城市,意味着生意会越来越好,传递的是中国经济活力加速恢复的信号。

  事实上,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大江南北的生产消费场景勾勒出中国经济加速恢复的火热图景。各地大项目新项目上马的好消息不断传出;餐饮、旅游、交通、电影、住宿等线下消费明显反弹;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无论是生产和需求端的明显回暖,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阵阵“暖意”。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出“稳定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充足的活力。

  尽管当前经济明显好转,但是,我们对经济恢复面临的困难和复杂性应有充分的估计。一方面,要看到消费的火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迅速释放,产生报复性反弹。能否可持续,还有赖于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预期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在过去三年疫情的影响下,居民消费更趋谨慎,企业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下降,地方政府投资和支出能力减弱,这些都是影响经济恢复的因素。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演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因此,稳定信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当前向好的发展势头延续下来至关重要。

  “久违”的烦恼之所以让人感觉到甜蜜,正是因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活力和信心。有了信心和良好的发展预期,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被激活,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看好中国市场。

  信心从哪里来?关键还在于政策的持续发力支持。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尤其要提振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中小微企业的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渡过难关;要大力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完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来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如此,甜蜜的“烦恼”方可“绕梁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