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渤海地区地质综述(3)
2023-02-2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渤海地区地质综述(3)

胡经国



三、渤海地形地貌

渤海海底比较平坦;底质多为粘土、粉砂;水体逐渐从沿岸向中央变深,其等深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

㈠、分区地形地貌

按地理特点可将渤海分为以下5个分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部、渤海海峡。

辽东湾南半部海水较深,可达32米。在湾口的东侧有辽东浅滩,由6条水下砂脊自东向西排列,水深为15米左右,可认为是古辽河三角洲与现代潮流三角洲的综合体。

渤海西部北侧水体较深,等深线密集,坡度大,最深达29米;而南侧则较浅,等深线分不均匀。

莱州湾西侧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东侧坡度较小。

渤海中部十分平坦;大部分地区水深界于20~25米之间。

渤海海峡地形十分复杂,岛屿呈链状,水深变化很大,最深达60米,是进出渤海的主要航道;而南部庙岛水道则较浅,水深仅30米左右。

㈡、海岸地形地貌

渤海海岸可分为淤泥海岸、三角洲海岸和基岩海岸。

淤泥海岸位于低平的平原地区,由巨厚的粉砂和淤泥组成,海岸线比较平直、单调,岸上地形平坦,有的地方多沙洲、浅滩,水浅,潮间带宽,岛屿稀少,缺少天然良港。这类海岸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莱州湾和渤海西部。

三角洲海岸主要分布在几条入海大河的入海处,海岸呈扇形,如黄河三角洲海岸、六股河三角洲海岸和滦河三角洲海岸。其特点与淤泥海岸,缺少天然良港。

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岸线曲折,坡陡水深,岛屿众多,多天然良港。如大连、旅顺、老铁山角至盖县一带,水凌河至秦皇岛一段,山东掖县虎头岩及其以东地区,均为基岩海岸。

四、渤海地层岩性

㈠、新生代地层

渤海新生代地层包括6个组、10个层段。

第四系更新统平原组(Q)

岩性为土黄色粘土、砂质粘土。钻遇厚度241~547米。

上第三系上新统明化镇组(N2m)

层位 剖面类型 标志化石 分布特征 相特征 Nm 据岩性特点分为两种类型:

①、含砾砂岩型剖面: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上段为厚层砂砾岩夹泥岩,中段、下段为砂砾岩夹泥岩。

②、砂岩、泥岩型剖面:主要分布在渤中和渤西地区。上段为泥岩与砂岩互层,下段为泥岩夹粉、细砂岩。部分剖面底段夹含砾砂岩。 化石少见。孢粉组合以被子植物中的草本植物含量相对较高为特点。 厚度稳定

厚度在1000~1500米左右 河流相-池沼相 钻遇厚度607~1901米。

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N1g)

层位 剖面类型 标志化石 分布特征 相特征 Ng ①、上粗下细剖面:上部为块状砾岩,下部为泥岩夹厚层砂、砾岩或不等厚互层。

砂、砾岩厚度占40~50%,分布在歧口凹陷。

②、砂、砾岩为主剖面:岩性粗,砂、砾岩厚度占70~90%,剖面上下均为砂、砾岩层,仅中部夹薄层泥岩。有上细下粗的趋势。分布在渤东石臼坑一带。

③、砂、泥岩互层剖面: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发育于海域东南部,包括渤中凹陷以南地区。 介形类少见,孢粉化石以粗肋孢属、山核桃粉属-菱粉属组合为特征 在海域内覆盖全区早第三纪的各个凸起 河流相 钻遇厚度199~1436米。

下第三系渐新统东营组(E3d)

层位 剖面类型 标志化石 分布特征 相特征 东上段 火山岩剖面:玄武岩夹泥岩及凝灰岩

沉积岩剖面:砂泥岩互层 榆粉属-水龙骨、但缝孢属组合 ①、沉积范围大,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加厚。以渤中凹陷最为发育。

②、“下超上剥”,凹陷中地层较全,凸起斜坡东上段有剥蚀 河湖相 东下段 火山岩剖面:凝灰岩、玄武岩夹砂、泥岩,下部泥岩夹砂岩。

沉积岩剖面:泥岩夹薄层砂岩。 细弯脊东营阶、西营阶

皱面球藻、网面球藻属 滨浅湖相 钻遇厚度:上段0~604米;下段0~974米。

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二、三段(E3s)

层位 剖面类型 标志化石 相特征 分布特征 沙



段 特殊岩性段 惠民小豆介-薄球藻属组合小个体锦县狭口螺 浅海相碳酸岩坪发育 厚度小,分布稳定 沙









段 两种剖面类型:

①、碎屑岩剖面:砂岩、含砾砂岩、杂色砾岩夹泥岩,底部一般含砾多,局部见油页岩等。

②、含生物碎屑剖面:陆屑白云岩与白云岩互层,含螺化石。在紧邻凹陷的大断层上升盘一侧。 椭圆拱星介

麻黄粉属-芸香粉属亚组合 浅湖相 渤西-渤南

辽东湾凹陷边缘及隆起区 沙



段 主要以暗色泥岩发育为特征,是主要生油岩。各区岩性特征不同:

①、下细上粗型:以油页岩不发育、含砾砂岩发育为特征。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夹褐色造浆泥岩。

②、下粗上细型:…… 中国华北介/付渤海藻/渤海藻 深湖相

水下砂体发育(水下扇、三角洲、浊积岩及……) 凹陷与凸起有差别 钻遇厚度:一段0~143米;二段0~184米;三段0~152米。

下第三系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E2s)

钻遇厚度:四段0~124米。

下第三系始新统孔家店组(E2k)

层位 颜色 粒度 岩性 标志化石 分布区域 孔三段 红 粗 红色泥岩夹砂岩、含砾砂 孔二段 黑 细 深灰、黑灰、灰绿色泥岩 小刺鹰粉 黄河口/莱州湾凹陷 孔一段 红 粗 红色泥岩夹砂岩、含砾砂 哑层 钻遇厚度:四段0~192米。

㈡、中生代地层

广泛分布于各个凹陷和凸起上。按岩石类型和分布状况,分为西部(黄骅坳陷)碎屑沉积岩区和东部(辽-济坳陷带)火山岩喷发区,其间为过渡区。

1、西部碎屑沉积岩区

歧口凹陷南部区海5井。

2、东部火山岩喷发区

由辽东湾-渤东-莱州湾一线的中生界(Mz)多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大致以北纬39度为界,北部的J系为火山岩,K系为沉积岩;而南部则相反,J系为沉积岩,K系为火山岩。以辽东湾北部、石臼坨-渤东地区及莱州湾地区为火山喷发中心,并且有自北向南时代渐新的趋势。



层位 剖面类型 标志化石 分布特征 相特征 侏罗系

上统 含煤剖面:砂岩、泥岩夹碳质页岩和煤层 富含孢粉 西部碎屑沉积区 含煤湖沼相(渤海西、南部) 火山岩剖面:安山岩、安山质玄武岩、玄武岩 火山岩相(渤海东部) 白垩系

下统

火山岩剖面:安山岩为主,夹少量凝灰岩。

沉积岩夹火山岩剖面:泥晶灰岩、云质灰岩等夹玄武岩、凝灰岩 火山岩相(渤南地区)

河湖相(渤中北部) 白垩系钻遇厚度为0~1536米。

侏罗系钻遇厚度为0~587米。

㈢、古生代地层

古生界在海域中分布比较广泛。其岩性与厚度变化也不大,为浅海相稳定沉积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等。除了辽东湾北部(北纬40度以北)缺失古生界以外,其它地区均有古生界分布。但是,在高凸起上仅有残丘分布,而在低凸起上则被中生界(Mz)所覆盖而埋于2000米以下。在石臼坨凸起、渤南凸起、沙垒田凸起及黄河口凹陷西端发现下古生界,累积厚度为1500米,以浅海碳酸盐岩为主;在石臼坨凸起、埕北低凸起及歧口凹陷发现了上古生界,累积厚度为800米,为暗色、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煤系及灰岩等。

层位 厚度 岩性 相特征 分布区域 二叠系 641 紫红色泥岩夹灰白色砂、砾岩(海20井) 石臼坨凸起 石炭系 183 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夹生物灰岩与灰质白云岩(海20井) 石臼坨凸起

歧口凹陷

埕北低凸起

奥陶系 664 深灰色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白云岩(渤中17井) 石臼坨凸起

渤南凸起 寒武系 893 上部: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中部;褐灰色鲕状灰岩与紫红色泥岩夹灰岩、白云岩(渤中17井)

下部: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泥岩、白云岩(渤中4井) 沙垒田凸起

石臼坨凸起

渤南凸起 ㈣、太古-元古代地层 2023年2月5日编写于重庆

5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