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蓟马摧花毁果,农民防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果实品质下降

 妫川农人 2023-02-27 发布于北京

蓟马是常见的农业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组织器官中的营养物,并通过直接取食、产卵或传播病毒进行为害。

霜降后,不少草莓大棚开始覆膜增温,蓟马也随之猖獗起来,一旦其爆发,对草莓生长发育不利不说,还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农友们应引起重视。

蓟马对草莓的危害

蓟马以成虫、若虫隐藏于花内或芽尖、新叶等幼嫩组织,锉吸取食。

叶片受害后,初期出现灰白色条斑或皱缩不展,随着危害加重,叶脉发黑,生长停滞。

花器受害后,花瓣萎蔫脱落、雌蕊变褐,常不能结实。

果实受害后,无法正常膨大,难以着色,即使膨大果皮也呈茶褐色。

此外,蓟马还是部分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可诱发草莓病毒病。

草莓蓟马的发生特点

蓟马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虽全年发生期长,代数也多,但会受限于温度、湿度,而出现多个高峰。

育苗期时以为害草莓叶片和叶柄为主,定植后至开花结果期及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主要为害花果。

因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世代重叠,发生和为害期长,易产生抗药性,加上花期放蜂,因考虑用药的安全性问题,防治难度较大。

草莓蓟马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毁灭被害作物残体,摘除老叶,注意棚内清洁;蓟马有入土化蛹的习性,休闲期可通过灌水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通风口采取放置细纱网等防护措施,防周边农田蓟马迁入。

物理防治:移栽前高温闷棚,杀灭虫蛹,降低虫口基数;利用蓟马等趋蓝性的特点,在棚内离地面30cm左右每隔10~15m挂插一块蓝色黏虫板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如小花蝽、扑食螨、瓢虫、蜘蛛等扑食蓟马;在设施周边栽植马鞭草也能减少蓟马为害;通过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能防控蓟马发生,同时也可以在田间施用活土君复合微生物菌剂,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在蓟马初发期及时喷药防治,重点喷幼嫩组织,药剂如果有裸露的土壤也要喷,药剂可选择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啶虫脒、三氟甲吡醚、螺虫乙酯等,花期时用乙基多杀菌素、三氟甲吡醚,对蜜蜂相对安全,喷药一天后再放蜂。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