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清朝探花郎,独创“梁体”书法,让乾隆念念不忘,启功:我只学到他三分!

 墨品书法网 2023-02-27 发布于北京

虞世南去世以后,唐太宗悲泣:“天下再无人与朕论书法”。君臣二人的故事传为一段佳话。在清代时,像这样的故事再一次上演在了乾隆和他的老师梁诗正身上。

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雍正三年的一甲三名进士(探花)。

梁诗正自入朝为官以来,就在上书房任职;乾隆即位后,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成为乾隆的御用笔杆子。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作诗怀旧,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对他念念不忘。

梁诗正有“清代行书第一人”之称,他的书法的确冠绝当时。

梁诗正的书法取法非常广泛。根据清人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记载:梁诗正“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揭开了梁诗正的学书秘诀:取法广泛又见多识广。

梁诗正的学习对象其实远不止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三人;李邕、文征明等人他都学,只是以前面三位为主。

《三希堂法帖》收录了近代以来王羲之、王献之等一百三十四人在内的,三百四十件墨迹本以及四百五十九种拓本。我们可以说,作为《三希堂》法帖的主编,梁诗正阅尽古今法帖,书法的审美眼光也是相当高的。

他的这件行书《骆宾王帝京篇》就是他传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品。这件《骆宾王帝京篇》以柳公权书法为骨,以赵孟頫书法为姿态,刚柔相济,方圆兼备,是清代难得的行书佳品。

梁诗正的书法被称为“梁体”,对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启功先生谦虚地说,自己只不过是学到了梁诗正的两三分皮毛而已。

《骆宾王帝京篇》风格飘逸秀美,气度从容不迫,是兼备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作品。

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