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焦点访谈》点赞最美铁路人

 铁道之旅 2023-02-27 发布于河北
视频:央视《焦点访谈》

在中国星罗棋布的铁路线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旅客和货物搭乘列车南来北往,这是一张在繁忙中流动着活力和希望的网络。为了保证这张网络能够顺畅安全工作,大量铁路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有的在千钧一发之际拉下保护动车组列车和旅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把闸;有的练就一流客运服务技能,在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输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有的带领团队拿下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开花结果……2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专访点赞几位“最美铁路人”。

图片

2023年2月23日,张家口到北京的G2458次列车,正途经一个长隧道。列车长吕盼正在教旅客做防止耳鸣的操,缓解隧道压力造成的耳鸣。防耳鸣操是京张高铁乘务组为旅客提供的一项特色服务,起源于吕盼自己第一次乘坐这趟列车的切身感受。

2019年12月30日,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京张高铁正式运营,吕盼是京张高铁开通首发列车的列车长。在此之前,她和同事们已经进行了近百天的培训。京张高铁把原来三小时的车程缩短到50分钟,列车提速很快。第一次试乘这趟列车经过隧道的时候,吕盼发现了耳鸣的问题。

图片

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列车长吕盼说:“我利用休息时间,去实地测量了一下,这趟车经过南口隧道、居庸关隧道和新八达岭隧道,三个隧道加一起是18072米,列车会花费7分钟左右的时间经过这三个隧道。”

图片

“长达七分钟的隧道时间……”细心的吕盼意识到,旅客在乘车中一定会遇到耳鸣问题,怎么解决呢?这件事情成了她的一个心病。有一天吕盼看到同事眼睛不舒服在做眼保健操,她突发奇想,耳朵不舒服是不是也可以做操缓解。

图片

于是,吕盼和同事为此增加了这项特色服务——防耳鸣操。除此以外,凭着高强度的系统培训、多年的客运服务经验,他们还设计了远程呼叫器、婴儿安睡床、盲文服务卡等十多项便民特色服务,吕盼还带领团队创建了“雪之梦”服务品牌。在她的带动下,北京北至太子城、北京北至延庆两趟奥运列车,有七个乘务班组都成了“雪之梦”品牌的一员,形成了奥运专线上的服务品牌集群。

如今吕盼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铁列车长,这对于十年前的她来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吕盼大学学的是民航服务专业,同班同学大都去飞机上做了空姐。为什么选择来到铁路行业呢?大学毕业前夕一次生病回安徽老家乘坐高铁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吕盼的职业选择。

图片

“我第一次坐高铁,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快。因为我从原来的十多个小时到北京,现在我从北京到家,算上去车站的时间只需要5个小时。当时乘务员在验票过程中发现了我身体不舒服,很小的一个细节,就是给我倒一杯水,我就觉得特别温馨。”她回忆道。

对于学习民航服务专业的吕盼来说,高铁上那位陌生乘务员的服务方式,让她印象深刻。“我也没有说乘务员你帮我倒杯水,我有点不舒服,但是人家通过观察看到了我不适。虽然说只是一杯茶水,但当时的我感到特别暖心。”

图片

一段视频中,铁路枢纽郑州火车站三车交会、争分夺秒的场景,让广大网友感受交通枢纽巨大承载能力的同时,也纷纷惊叹三辆列车高速交会时,竟能稳稳地穿插而过。

图片

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说:“视频里两列列车好像非常惊险,其实它们一定会有惊无险地错过去,各自按照规定好的径路来走。我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些列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安全运行,找出来在高铁运行中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不准确的数据,让所有列车都按照既定的径路、速度运行。”

图片

郑小燕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列控系统和联锁领域的专家,从事的正是保障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靠运行的调试、维护工作。

图片

“确保百分之百”是挂在郑小燕嘴上的话,也是她的工作准则。2016年,郑徐高铁要接入郑州东站,当时郑州东站已经有多条城际线路,如何在保证速度和安全的基础上尽快在枢纽接入新线,之前没有先例,难度大、时间紧。然而,郑小燕毫不迟疑地接下这项工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迎难而上。

图片

三个月时间,郑小燕按时完成了郑徐高铁接入枢纽的列控任务,为之后郑州东站“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郑小燕不仅先后攻克29项高铁列控系统报文、数据配置等重大技术难题,还成功处置340余件高铁新线仿真运行实验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图片

1月28日,满洲里下了一场大雪。天还没亮,满洲里站的值班人员就开始紧急清理道岔和轨道上的积雪。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站的满洲里站运量持续上涨,运行线路增加到19条,口岸日均办理车数达到1200辆。中欧班列运量也持续增长,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已占全国开行总量近三成。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繁忙口岸的值班站长,遭遇恶劣天气会有多么紧张。

图片

满洲里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自2016年担任值班站长以来,马如铁带领的运转车间二班克服种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并创下班组安全周期最长的好成绩。同事们说,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马如铁工作起来就像变了个人,严厉苛刻,容不下任何疏漏。

图片

马如铁说,这跟他在入职第一年发生的一件事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刚刚入行的马如铁因为疏忽导致车辆排风管阻塞,师傅为了帮他紧急救场,在零下40多度低温中用嘴对着风管口吹气,嘴边的皮肤被冰冷的风管生生粘掉了一层。

图片

严谨细致的作风伴随着马如铁在基层工作中一步步走过来。在走上管理岗位后,马如铁建立了班组管理“新章法”,实行“凡事有人抓、遇事有人管”这一既细致又严格的新管理模式。

图片

一段段攻坚克难的经历、一个个拼搏奋斗的故事,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最美铁路人”的力量。这些铁路人是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榜样,也是所有奉献在一线、成长在基层、建功在岗位的新时代铁路人的生动缩影。他们在大江南北的万里铁路线上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的全力以赴,推动着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也正是每一个车轮的滚滚向前,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