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书坛有“南沈北于”之名,于是于右任,沈是沈尹默;又过了30年,书坛又有“南沈北吴”之称,吴是吴玉如,沈是沈尹默。这么看来,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沈尹默是书坛确凿无疑的大咖。 
沈尹默 南沈北于,对书法的宣传普及都有巨大贡献,于右任先生力推标准草书,而沈尹默在楷书和行书方面,也力图创造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字体,让广大国民认好字,写好字。【延年】兼毫笔 二王·赵体行书神器
4支99元 点图下单▼
 如果说于右任着力于推广“标准草书”,沈尹默的重心则在“标准楷书”上。与于相比,沈尹默的“标准楷书”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抗战结束后,沈尹默自重庆回上海,写下这套可称为代表作的楷书册页。他的楷书多从褚遂良而来,但他将褚的自由无羁稍加收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准楷书”。 被称为沈尹默“标准楷书”范本的是《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此作完成于1946年,单字大小约5厘米。谢稚柳先生在沈尹默所撰书的《秋明室杂诗》 跋中说 秋明先生(沈尹默号秋明) 书法横绝一代,昔山谷每叹杨凝式书法之妙,为惜其未谙正书, 此卷所作笔力遒美,人书俱老,以论正书盖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此楷书字帖结字方整谨严,气势开张,神情气爽,深得褚遂良宽博伟岸之神韵。不板不怪,典雅润逸,神理健畅,实实在在,故此作遒劲秀丽,容夷婉畅,清劲婀娜,精美之至。  沈尹默善于因字赋形,上下结构的字紧实而瘦长。在字与字的布置关系上,沈尹默处理得也很精妙,揖让照应、笔断意连,处处营造出一种雅致的韵味。沈尹默总结说:写字虽是小技,但它也有它的法则,只要你想成为一个书家,写好字,那就必须拿它当作根本大法看待,一点也不能违反它。而笔法的核心就是执笔法和运腕法,他把不知笔法而书喻为在断港中航行,枉费力气,终不能登岸。“用笔千古不易”(赵孟语) 是为学书真理。 自汉末魏初由隶及楷以来,楷书已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最重要的一种主流字体,沿用至今一千多年来,虽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然点画精致完备,结构严谨平正仍为其主要特征。楷书的主要代表和典范当属初唐四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披及中晚唐颜真卿、柳公权唐代楷书已臻成熟、是中国书法永远的高峰、后人奋可攀登、却无凌顶之能。 可惜的是,不论“标准草书”,还是“标准楷书”,虽然学习者不乏其人,但在两位先生去世后也影响力日渐式微,并未真正形成一种风气。甚至有人并不领情,说“颜柳欧赵的楷书已经足够了”“标准楷书限制个人风格”等等。 大家对沈尹默先生的“标准楷书”有何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