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这是讲到商业经济在历史文化里有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劝大家有空多读历史。

 吴翠平书馆 2023-02-28 发布于内蒙古

十五、漫谈商业道德

   时间: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五日

   地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听众: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师生

   第一堂

正确理解“重农轻商”

   比如讲商业,有人说中国儒家思想是“重农轻商”。注意哦!很多书上都那么写,说中国到今天在经济、科学上不能发展,就是害在“重农轻商”上了。这四个字的问题很严重,字是读对了,可是却完全理解错了。世界上的第一经济是农业,农业经济发展为工业经济,由工业到商业,这个轻重量是两个相比较的先后,并不能因此认为儒家只注重农业而轻视商业,那就把中国字理解错了!

   中国过去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没有像商业那么轻便地向外发展。在座的商界朋友要了解中国文化,注意这个“商”字,查一查古代的字典,“商”字怎么写的?属于哪一个部首?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商”字有九种写法,下面有一个口,属于嘴巴的,就像说“祖国的江山美不美啊,就靠导游一张嘴”。(众笑)这也是全靠嘴巴吹出来的。

   现在我们这个“商”写的是一个口,古代还有两个口、三个口的写法。譬如我常常说你们做生意的人,报纸上或书上都把这个老板的“板”写成木板的“板”,老板是商店、公司的主体,“闆”是一个门字里面的三个口,这叫老板,现在把有钱的老“闆”写成背个棺材板的“板”了。(众笑)所以“重农轻商”,是以农业跟商业比较,商业是很轻松的,此其一。

   第二,“商贾”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书上是连着的词句,这个“贾”字念古,作姓时念假,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贾。什么叫做“商贾”呀?“行商坐贾”,在外面做生意,例如做国际贸易的叫“商人”,坐庄开店的叫“贾人”。

这就是中国文化,你读了中国的书,就知道这个历史的发展。例如《易经系传》上说:“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众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又如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以说要了解商业的文化,中国人并不是轻商。

   为什么大家会误解“重农轻商”呢?那是汉朝以后的事。

   春秋战国到汉朝三四百年间,这个国家都在内战中。现在商业的行为学了外国,专门打人家主意的,大的并吞小的,强的并吞弱的,就是“兼并”。所谓“兼并”,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战略的一种名称,像现在这样的商业已经大有问题,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了。

   汉朝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其实还不算真正统一。汉初刘家的后代汉文帝有机会上台做了皇帝,为了使这个国家富裕起来,他先从“休养生息”做起,提倡节俭,以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起来。中国文化有个重点先告诉大家,中国人的经济思想哲学是“勤俭”两个字,也就是要勤劳节省。我们现在整个的社会发展太过奢侈,刚好违反这两个字,这是非常严重的!我先提出来。如果要用“休养生息,重农轻商,注重勤俭”这个题目,把每代的历史做对照,至少要讲半年的课程。

   由汉文帝到汉武帝这个休养生息的阶段,是国家受外人欺凌得很严重的时期,使刘家的祖宗脸上无光。刘邦死后,匈奴给当家做主的刘邦的太太写信,你老公也死了,我嘛年纪还好,你最好嫁给我!这等于侮辱中国的国母,这是很难受的,可是汉文帝这几代都忍下来了。为什么?因为经济发展不够,要休养生息,提倡节约。

所以汉文帝做皇帝,一件袍子二十年没有换过,非常节省;要修一个房子,下面报上来多少钱——“哎哟!那么贵,不修了。”做皇帝的人也要为国家节省,把国家财政充实富裕起来。汉武帝起来以后,先向西域发展,再讨伐匈奴外患,向外拓展。

   我们讲到这些历史文化商业的发展,顺便提到相关的资料,所以把话题岔开了,现在回转来,再谈中国是不是“重农轻商”这个问题。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这个阶段,对于国家的前途路线讨论热烈,是走向经济、商业发展的道路好,还是着重发展文化比较重要?汉朝有名的一本《盐铁论》,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很深刻。这个书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化跟商业发展的关系。记得诸位所尊敬的毛主席,我叫他毛大哥,当年也提倡过这本书,要大家研究,可是大家没有注意,我觉得还是值得注意研究的。

这是讲到商业经济在历史文化里有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劝大家有空多读历史。读历史要注意司马迁这部《史记》,他在《货殖列传》中引用管子两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大政治家管子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商业道德有关系。

   司马迁还有几句话很重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上的人为什么那么忙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这个利并不只是代表赚钱哦,我们把利看成赚钱,是缩小了的观念。

   这里我插一个故事来解释这几句话。历史上也有记载乾隆下江南来玩,站在江苏金山上看长江的船,旁边有一个方丈和尚陪他,他问这个和尚,“你出家多少年了?”和尚说:“我出家四十多年。”“你在这个庙子上那么多年,看到长江的船那么多,究竟每天来往的有多少呀?”

这个和尚说:“两只。”乾隆听了说:“一天来往船那么多,怎么说只有两只?”和尚回答:“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乾隆听了甚为佩服。换句话说,上海街上的汽车那么多,每天有多少来往?只有两部(众笑),一部想做官,一部想赚钱,没有别的。

   现在大家休息十分钟。

下一章 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