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前的天津:繁华摩登的法租界

 写乎 2023-02-28 发布于四川

作者:引义人

100年前您要是漫步的天津的街头,那一定会有一种置身外国的错觉,尤其是到了夜幕初上的时刻,您在街头可以碰见张学良,赵四小姐,甚至在西餐厅的一角可以看见紫禁城曾经的主人溥仪和皇后婉容。那个时代的天津是越夜越美丽。

(一)小伦敦西餐厅——时尚的代名词

在天津和平路于承德道交口的东南脚矗立着一座灰色整体3层,局部四层的灰色转角小楼正对着原东莱银行的旧址。就是这样一处不起眼个灰色小楼,在法租界时期却是代表了当时天津租界地里的繁华和时尚。

过去最牛的建筑都会把它的正门对着十字路口的正中间。它并不像我们现在的商铺一样会把正门开在一个沿路的边上,而是会把他的正门冲着十字路口开放。这幢建筑就是天津历史上非常非常出名的小伦敦西餐厅。

现在高档酒店的旁边都会有一到两家的烟酒超市卖酒,而过去的餐厅也不例外,就在小伦敦西餐厅的旁边今和平路312号有一个法国人开办的酿造白酒的酿酒坊叫做玉丰永酒坊。

过去这条街非常热闹,以小伦敦西餐厅为界向东有东方饭店和大华饭店,往南有国民饭店和渤海大楼,再往前就是不夜城的劝业场。

(二)商业中心南迁

所以过去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条和平路就是一条商业的中心,非常的热闹繁华,不像现在一样。而过去的和平路又叫梨栈大街。所以这条街它和我们的英租界还不太一样。为什么?英国人在天津开租界的目的是建洋行,垄断天津的饮水权,垄断航运权。法国人不这么想啊,法国人的目的是为了传教。

但是到了20世纪初,法国人觉得:我们也应该在天津挣点儿钱,不能每天只顾着传教啊。所以这个时候的法国,他们抓住了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呢?天津的商业中心南移。

天津的商业中心很快就从北大关一路南下迁址到了今天和平路与滨江道的交汇口。而我们今天的眼光告诉我们的是滨江道就是一条商业步行街。而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哪有什么和平路,滨江道这一说啊,过去就没有步行街这一说。过去的马路都是走电车的。

过去的法租界是越夜越美丽,而且这里又有督军一条街就是今天的赤峰道,而过去的赤峰道又被称为中医大夫一条街。

过去天津卫几乎所有的私人诊所全部都集中在滨江道和赤峰道上。为什么说所有的私人诊所都汇集到了法国租借呢?这是有原因的。

(三)私人诊所的聚集地

英租界五大道区域那么大一共2815所房屋他却没有私人诊所,是因为五大道的一期建设和二期建设甚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是不允许有人在英租界建立私人诊所的。如果你要是建私人诊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由英国的医学院校毕业的。第二个要求你必须是从事医疗行业满多少多少年才可以开私人诊所。

但是过去那个年代天津九国租界五方杂处,华洋杂处。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怎么办?所以当时我们有很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医生包括中医他们就决定在法国租借开设诊所。

所以为什么天津商业中心南移是南移到了法国租借而不是英国租界?是因为当时法国租借的开发以及法国租借对于商业的落户问题看得是非常轻松的,也就是说你从事任何的各行各业只要来我法国租借做买卖,你随便。你要注册执照,我就给你注册执照,包括你的私人诊所,你只要有行医执照证明你是医生就可以申请营业执照。所以当时大大小小的医生全都落户到了法国租借。

但是为什么他们要在赤峰道开诊所呢?很简单是因为赤峰道汇集了更多的名人。而且这些私人诊所的出诊费非常的昂贵,普通百姓是看不起的,他们只能去诊所看病。出诊还得指望有钱的下野军阀。而赤峰道又被称为督军一条街。李厚基,田中玉,郑士其,乔家大院的后代包括王少莲,范竹斋,张作相,陆瑾,孙传芳等等这些人全都住在这条街上,人家有钱,所以有出诊的需求。所以这些大夫驻扎在这条街上。

你看眼睛我有眼科。你看胃口我有消化科。你看痔疮我有肛肠科。这是法国租借梨栈大街一带如此繁华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法国当局管的宽松,所有的行业纷纷落户于此地,才能让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百多年以后直到今天的天津的商业中心。

当年从滨江道到赤峰道全部都是私人诊所,而且人家全部都是24小时候诊。每天的晚上诊所门口挂一个幌子,比如:张三丰大夫,苏大夫,唐大夫。一楼是他们的诊室,二楼是住家。如果有需求,来辆黄包车,来辆小轿车敲门:“哟,张大夫,我们家少爷发烧了。您受累,走一趟。”穿好衣服,坐着车就走了。完事儿看完病,专车再送回来。这就是过去天津卫有钱人家看病。

夜幕下滨江道的人群没有消退的意思,人们走过长长的商业街,或乘坐海河游船,或坐在中心公园里窃窃私语,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这清凉的夏夜,亦如100年前的那个夜晚。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