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里A娃,妈妈独木难支

 ADHD家长会 2023-02-28 发布于安徽

这几天,有的妈妈要求孩子爸爸进群接受“熏陶”,因为被娃烦得不行,被娃爸气得无语。

中国大多数家庭孩子的起居学习是妈妈负责,时代的发展早已不是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女性同样在职场打拼,但同时要分出精力负责孩子和家务处理,如果家有A娃,压力和焦虑只能默默承受,很难摆脱传统,很少见到有妈妈不管不顾孩子,独自潇洒生活的。

A娃妈妈为啥经常抱怨?因为独木难支。

孩子确诊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能否接受药物治疗?妈妈觉得应该及时治疗,爸爸或老一辈却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妈妈没有耐心教育孩子,不承认孩子是ADHD,夸大给孩子吃药的危害性,这时妈妈会左右为难,一边是学校老师三番五次打电话找家长告状,一边是家人不同意治疗。

在陪学问题上,妈妈同样遭遇困惑。爸爸偶尔有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效果非常好,于是得出结论,妈妈缺乏耐心。这种情况确实有,因为妈妈长期陪伴孩子学习,A娃习以为常,ADHD特征暴露无遗,经常发生对抗,但突然换一个人辅导,A娃觉得很新鲜,表现就很好,就像苹果高考前三个月,觉得在家学不下去,非要去奶奶家住,环境改变后,她的情绪确实改善很大,效率也提高了,A娃的这种转换环境变“好”,也可以用在一些僵持瓶颈阶段。事实上,如果换成爸爸长期陪学,偶尔换成妈妈也有同样的效果。抓住A娃这个特性,偶尔改变一下,效果很好。

在教育理念上,父母的观点需要一致,如果分歧过大,孩子就无法适应。妈妈觉得要以鼓励为主,爸爸却觉得体罚有效,当妈妈把孩子不听话的事情告诉爸爸时,并不是要爸爸打骂孩子,因为妈妈已经“教育”过了,对爸爸只是一种倾诉,缓解育儿的焦虑,希望爸爸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找孩子谈话,强化一下教育效果,结果爸爸打了孩子,孩子不敢反抗,把这个仇恨记到妈妈头上,觉得是妈妈告状,等下次再教育孩子事,妈妈就会受到更激烈的对抗。还有一种爸爸,不打骂孩子,但否定妈妈的教育,觉得小题大做,没啥了不起的,指责妈妈对孩子严苛,让孩子找到“靠山”,这也不利于教育孩子。

对待A娃,要立规矩,让他们改善ADHD的一些行为习惯,写作业要遵守时间,每天讲卫生,整理学习用品,还有一些道德教育,当孩子不遵守时,适当惩罚孩子是有必要的,孩子不服气自然会找另外的人告状,这时既要态度坚决,不能模棱两可,让孩子觉得自己没错。

一个A娃的家庭成员需要齐心协力,因为一个人很难应付,妈妈长期陪伴这样的孩子,精神紧张压力大,很多人出现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焦虑症,增加了育儿难度。如何说服家人,共同应对A娃呢?那就是沟通。带孩子确诊时,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去医院听医生建议,也可以推荐家人看一些ADHD科普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家庭成员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后,教育A娃的配合度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