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含堂经方治验——​​​​茵陈五苓散治疗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3-02-28 发布于湖北

茵陈五苓散

【药物组成】

茵陈十分,五苓散五分(现代汤剂常用量:茵陈30克,泽泻10~15克,茯苓10~15克,猪苓10克,白术10克,桂枝6克)

【用法】

上二味和,先食饮服方寸匕(6~,10克),日三服。

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崔某某,男,46岁,教师。2003年4月22日初诊。

原有3年有余的慢性胆囊炎病史,平素厌食油腻,别无临床表现。两周前因家务事与爱人争执不下,渐渐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前来就诊。查其面色青黄,形体消瘦,右胁及胃脘胀满,嗳气,口苦,不思饮食,小便黄而少,大便自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检查:体温正常,肝功能正常,尿三胆阳性。诊为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虚而蕴湿热。治当疏肝和胃,'健脾清热,利湿退黄。

投茵陈五苓散合四逆散(改散为汤)加味,处方:茵陈3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猪苓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柴胡12克,生白芍10克,枳实10克,炙甘草3克,厚朴10克,青陈皮各10克。水煎服。服6剂,目黄、身黄、小便黄已减轻,食欲改善,继以前药又服10剂,黄疸消退,其他症状亦均消失。嘱患者戒郁怒,悦情志。

按:本例原有慢性胆囊炎,近因家务事而郁怒不已,以致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气乘胃犯脾,胃受制则不思饮食,脾受制则聚湿蕴热,气机不调,胆汁引流不畅,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腹胀等症。取茵陈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味,以茵陈清利湿热而退黄,五苓散健脾化气利小便,四逆散肝解郁和胃,有利于条畅气机和胆汁引流,加厚朴、青陈皮以助消胀行气。

茵陈五苓散,现代主要应用于传染性肝炎、梗阻性黄疸、心源性黄疸、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腹水、高脂蛋白血症、婴儿肝炎综合征、眩晕等。辨证要点为黄疸湿重于热,或为脾虚而蕴湿,稍有热者。

【现代应用选录】

心源性黄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46例心源性黄疸,其中男27例,女19例,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房黏液瘤和心肌病,并包括1度、2度和3度心衰,谷丙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基本方:茵陈、焦白术、赤茯苓、丹参各30克,制附子10~30克,葶苈子10~20克,泽泻15克,党参、桂枝、炙甘草各10克。加减:肝区痛甚者加元胡索、川楝子;下肢肿甚加五加皮、防己;咳喘重者加苏子、大贝母;发热者加黄芩、板蓝根;纳呆者加焦山橙、炒麦芽;唇面紫绀者加当归、红花;心衰重者加人参、桔梗。结果:显效2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死亡3例。(杨林.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心源性黄疸46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6):17)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