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是一位“欧楷”书法高手,他的楷书在民国被当作通用字帖!

 墨品书法网 2023-01-25 发布于北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收录语文课本中的名言;很多人书房装饰墙壁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都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笔下。在吏治昏暗的晚清,他显得尤其伟岸。

虎门销烟的魄力,“睁眼看世界”的睿智,忧国忧民的情操,都让人无比尊敬他,连美国纽约都有纪念他的铜像和广场。当我们想起他时,贤臣能吏指点江山的形象浮现在眼前,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位书法家,纵笔丹青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林则徐,字元抚少穆号俟村老人、退叟,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县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病逝谥号“文忠”。林则徐的书法主要取自赵孟頫、苏轼、颜真卿、欧阳询诸家,进而上溯至晋人笔法,他认为:“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

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也是当时士大夫书法的主要学习路径。林则徐能够不囿于馆阁体,而是逐本溯源,直接师法古人,可见其见解之深。他的楷书主要学自欧阳询、颜真卿,这也是顺应当时“无欧不点元”的风潮。

当我们欣赏林则徐的楷书作品时,会发现他当得起“欧楷圣手”赞誉,形神兼备,不输给黄自元、姚孟起,清末民国在民间广为流行,甚至被当成通用字帖。

林则徐的“欧楷”作品以《临皇甫君碑》最为完整和精彩。此帖行笔饱满有力,笔笔出锋,提按分明,短横顿笔收笔明显,长横细润,竖画多悬针,波磔舒展凝实,尤其捺画,以“被”“之”等字为例,饱满大气,出笔锋锐。

《临皇甫君碑》结体平正肃整,以横、竖构建骨架,中正垂直,重心平稳;以撇捺求字体舒展开放,使结构不拘谨闷涩。欧阳询的字虽然在清朝很有市场,但要想写好难度很大,在临摹的基础上神形皆备,并有个人风格更是困难,但林则徐做到了,不见还原欧楷的中正平和又多了几分来自馆阁体的雅秀华贵。

作为“字如其人”的典范,《临皇甫君碑》颇有端庄刚健、正气凛然的韵致。现在,我们将林则徐这帖《临皇甫君碑》原作汇编成册,做成一本楷书字帖,每个笔画都自然灵动,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